1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
课前引入(5mins)
你脑海中的大草原
你脑海中的草原长什么样?你认为草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草原牧民们吃什么?他们的生
活是什么样子?先畅所欲言聊聊自己的感受。
最优讲法:先跟学生交流讨论有关“草原”的特征,然后展示下方图片,之后播放视频,
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引入本节课授课内容一,讲解课文结构与梳理。
2
课中讲解
一、授课内容1
课内阅读
(一)《草原》文本结构
主题:《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
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
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
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
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课文写
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
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例题讲解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
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最优讲法:先梳理文章结构,回忆文章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文段。在梳理过文章
结构后,教师要点明文章中心思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
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作者用了()、()、()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答案:
1.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2.天空天底下辽阔碧绿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
(二)《丁香结》文本结构
主题: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
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
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
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例题讲解
《丁香结》(节选)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
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4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
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
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3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
开的愁心。
3.示例: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
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三)《古诗三首》
主题:《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
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
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
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
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才思敏捷的诗人苏
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
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
特点。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
5
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学习这首词,
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
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
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
情。
例题讲解
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答案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àn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过关检测(10mins)
榕树
泰戈尔
喂,站立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忘了那个小孩么——他像那些鸟儿,曾经把巢筑在你
枝头,又离开了你?
你是否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前,不解地看着你那虬结在一起、深入地下的树根,惊奇不
已?
女人们常到池塘边来给水罐汲满水,你那巨大的黑色的身影在水面上扭动,仿佛睡着的
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织金色的绣帷。
6
两只鸭子从遮蔽它们倒影的水草边缘游过,那孩子静静地坐在那儿思索。
他渴望变成风,吹过你飒飒的树桠;变成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斜而拉长;变成小
鸟,栖息在你最高的枝头;像那两只鸭子一样,浮游在水草和倒影中间。
(选自《泰戈尔诗选》,有改动)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转折B.表示插说C.表示举例D.表示解释说明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阳光。
3.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
,这些生活画面能勾起“”对孩子的回忆。
4.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D
2.拟人比喻跳舞的样子
3.妇人汲水阳光跳舞鸭子浮游榕树
4.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二、授课内容2
1、句子赏析
程序性知识
答题思路:
(1)从所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
(2)从句式上入手分析。
(3)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分析。
答题步骤:
最优讲法:先跟学生点明本节课核心知识点是赏析,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这个
知识的了解情况,如果学生不了解,教师要做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讲解,然后再开始授课
内容二的部分。授课内容中重点部分是排比的赏析,要按照由易到难的节奏层层深入,
最终完成程序性知识的目标。
7
(1)用了什么,找到句子中的手法或者词语;
(2)写出了什么,分析该手法或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3)表现了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什么情感,分析表达效果。
2、排比赏析
事实性知识
定义: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
子,并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程序性知识
例句:
1、“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
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赏析:在这里分别介绍了人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又分别用了两个词来形容
他,那么,读完以后,这个人是不是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2、“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赏析:这一句中,作者分别把雪花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那么这样的句子
是不是在你写景的时候,就会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景物呢?所以说用排比写景,可
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赏析:这一句中,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每一天最重要的时候是早晨,每一年最重要的时候是春
天,这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把握住机会。所以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赏析: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这一句就告诉我们作者和书之间的
故事非常的多,这样子更加突出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8
过关检测(20mins)
一、判断是否为排比句
1、动物园里有大象、河马、猴子。大约有上百种动物。()
2、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搖;不管遇到干旱
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二、仿写排比句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
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
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放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
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
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
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
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
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
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
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
现在门口。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
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9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
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
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
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
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
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
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
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
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
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
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
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
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
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
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
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语运用”示例:第⑧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
10
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摸”等词语传
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相关语句,1分;句
通顺,1分:分析,2分,共4分)
“修辞方法”示铡:第⑦段中“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
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对跳墙的乐此不疲,
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相关语句,1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2分,,共4
分)
“细节描写”示例:第⑨段中“地面上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
只死掉的金头绿限苍蝇拖走”一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
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相关语句,1分;细节描写,1分;分析,2分。共4分)(任选
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4分)
学习任务
巩固练习(15mins)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
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
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
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
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
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
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
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
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
11
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
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
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
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
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
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
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
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
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
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
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
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
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
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
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
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
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
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更好地表现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
12
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
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
(任选其中两种进行分析即可给分)(4分)
拔高练习(15mins)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
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
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
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
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
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
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
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
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
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
13
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
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
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
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
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
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
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
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
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答案:
(6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
瘫痪者时(1分)感到非常意外、吃惊(1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
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1分)。
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
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意对即可)
扩展延伸(5mins)
1、明清小说
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
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故事一则
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
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
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
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
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
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有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
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大哥家的正方住,要霸
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
告到部里。体现出严贡生的吝啬、霸道、无赖行径。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8:0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7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