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梅洪建

更新时间:2023-02-02 08:08:48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数学利润应用题带答案-圆心角定理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植树节图画大全)

跟着梅洪建老师学教文言文

我国有璀璨的历史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先辈留

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能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典文

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面对这文化饕餮盛宴的时候,

我们应当怎样教给孩子们来享用呢?梅洪建老师在教《公

输》一文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一、梅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可别小瞧这第一次读,它的作用可大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朗读情况,看出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课文中的字词和内

容,有助于下一步有的放矢的教学。当第一遍朗读后,老师

指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语速过快。文言文的朗读语速

过快不好,这样读不出句读,读不出对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

读不出感情,读不出文言文的韵味。所以梅老师又让学生模

仿古代老夫子的读法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遍。有利于学生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梅老师的读,是学生齐读。我们也可适当

变更,学生个人读,小组读,教师领读,跟着录音读„„通

过读,让学生知字音,悟词意,明句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

文的兴趣。

二、读过课文后,梅老师让学生“找文章中多次出现的

词语”,也就是“一词多义”的情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

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也是考点。在这个环节中,梅

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三个字:“为”、“之”、“于”。学生在

这三个字的学习中收获很多。“为”字,学习了它的读音、

意义和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相对应的意思。“之”字教学

更为精彩。梅老师不仅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它的语义,还在学

生对“宋何罪之有”一句中“之”的用法提出疑问时,先顺

手举个例子“你们欺负我”,让学生找出句子的结构“主语+

谓语+宾语”,然后再让学生找“宋何罪之有”一句的“主语、

谓语和宾语”,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通过这个环节,让

我们明白,教文言文时,对字词句的处理,不仅仅只有对译

这一种方法。我们要善于抓住“牛鼻子”,抓一词多义。再

延伸些,也可以包括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要实词等。在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

境,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生活实

际、学科联系等引领学生理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来,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朗读指导要到位。我们在教学时,也注重了朗读,

但缺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有时虽有指导,也比较机械,所

以,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不太明显,甚至没有

什么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是有规律和技巧的,是需要老师教

的。梅老师在《公输》这课中,就很注重对朗读的具体指导。

把语调、语气、停顿、重音、语速等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他以“公输的心理有了

哪四次变化”这一问题贯穿。例如“夫子何命焉为?”一句

中的“焉为”要用升调读出不屑的语气;“请献十金”一句

中让学生在“十”重读的同时,拉开“十”和“金”的距离;

“愿——借子~杀~之”„„时而指导学生重读,时而指导学

生用升调读,时而指导学生拖腔读„„直到读出了意味、读

出了情味、读出了韵味才罢手。他的指点不是机械灌输,而

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相机诱导。

四、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中心思想等。

在探究墨子这一人物形象时,梅老师紧紧抓住一个读。

让学生反复地读,变着花样的读,让学生走进了墨子的内心

世界,让人物形象立了起来,变得有血有肉,有了灵魂。

如何巧妙地引领学生体悟墨子语言的雄辩性?梅老师

先让学生演第7自然段。可演公输的学生,却连一句台词也

没有。扮演公输这个学生有什么用呢?不急,梅老师紧抓五

个“不可谓”,让学生感受墨子语言的急促。然后让学生换

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墨子没说得那么快,根据上下句的关

系,大家思考公输会插入什么话?”这一问,学生展开想象,

说话,原文就由一人独白变成了二人争辩。从而让学生体会

墨子语速快是为了不给公输反驳的机会。

最后,梅老师还带领同学们探索了墨子的思想。梅老师

先带领学生口味“十日十夜”这一词语,然后在黑板上画了

一幅关于“山东曲阜、山东淄博、湖北江陵和河南商丘”的

地图,形象地说明了这场战争根本与墨子没有关系。墨子却

不辞辛苦地奔波了“十日十夜”去劝公输不要助纣为虐。这

样做不就是为了实现他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吗?这种化

抽象为形象的做法令人称赞,值得我们学习。

简单的一堂课,却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种范

例。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更要

看如何处理,要看是不是真正地把学生置于首位,老师的引

导点拨是不是点引在学生不明白处。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8:0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7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急猜一成语
标签:梅洪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