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
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对经济活动产生反作用。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重视道德的教育,通过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来促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这个时期正是社会
矛盾的高发期、凸显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
扬民族精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蕴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体现了民族传统和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
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
略思想,是关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内涵、战略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最终目的等一整套有关发展的
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理论创新。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加强
道德建设,通过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任务中,要促进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通过道德建设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影
响人们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
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有
序发展,还可以为全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和谐社会体现的是安定、有序、祥和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积极
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努力营造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氛围,使人们在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
中发奋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
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等手段,而道德对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提出也
对公民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就是这种要求的反
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还不太丰裕的情况下,和谐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各利益主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出现矛盾时要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利益;同时也
要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重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和统一。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倡
导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引导大家努力营造各得其所、心情舒畅、社会安定的
氛围,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的提出,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7:1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6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