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jingju

更新时间:2023-02-02 06:07:52 阅读: 评论:0

河南中考政治怎么考-地心说是谁提出的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帅气发型图片)

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

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

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

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

同“惊惧”。

目录

京剧图片(11张)

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

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

剧”。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

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

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

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

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

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

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

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

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

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

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

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

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

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

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

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

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

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

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

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

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

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

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

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

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

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

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

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

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6张)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

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

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

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

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

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编辑本段京剧板式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

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

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

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反二黄,反西皮,高

拨子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

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

楼、梅兰芳(贵妃醉酒)、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

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

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

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

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

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

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

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

“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

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

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

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

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形成与传播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

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

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

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

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

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

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

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

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

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

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

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

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

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

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

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

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

国剧、京戏、京剧等。

编辑本段名家大师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

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涌

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除上

述各流派的创始人外,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

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当代京剧名家:

生: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

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

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

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

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

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赵葆秀(北京京剧院著名老旦艺术家)

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净: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

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

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

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

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

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

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

叶派——叶盛兰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

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

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

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

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

可取的,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

派可言,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京剧史上的第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因此,包

括老生行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小生行的徐小香;

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三、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

员,都未列入。

编辑本段当红新秀

谭正岩、凌珂、刘宏建、金喜全、蓝天、傅希如、黄佳、

杨少彭、詹磊、马力、郝仕鹏、杨淼、朱福、张建峰、杜喆、王

璐等。

丁晓君、马佳、张佳春、肖迪、张笠媛、朱虹、窦晓璇、

郑潇、郭瑶瑶、冯蕴等。

刘大可、杨东虎、裘继戎、方旭、王嘉庆等。

谈元、焦敬阁、徐孟珂等

编辑本段京剧经典

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

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

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选

场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

战;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

囊22、群英会23、探阴山24、赤壁之战

京剧名角

老生三

鼎甲

▪程长

▪张二

▪余三

同光十

三绝

▪郝兰

▪张胜

▪梅巧

▪刘赶

▪余紫

▪程长

▪徐小

▪时小

▪杨鸣

▪卢胜

▪朱莲

▪谭鑫

▪杨月

四大名

▪梅兰

▪程砚

▪尚小

▪荀慧

四大须

▪余

叔岩

▪高

庆奎

▪马

连良

▪言

菊朋

▪马

连良

▪谭

富英

▪杨

宝森

▪奚

啸伯

谭派传

▪谭志

▪谭鑫

▪谭小

▪谭富

▪谭元

寿

▪谭孝

▪谭正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6:0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6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jingju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