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王安石简介....................................................................................................................2
人物生平................................................................................................................2
主要作品................................................................................................................2
主要成就................................................................................................................2
文学成就........................................................................................................2
史学成就........................................................................................................5
书法艺术........................................................................................................6
历史评价................................................................................................................6
轶事典故................................................................................................................7
沈园诗谜........................................................................................................7
写作背景........................................................................................................................7
陆游作品品读................................................................................................................8
示儿........................................................................................................................8
卜算子·咏梅........................................................................................................8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8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8
王安石简介
人物生平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
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
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
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
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
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
《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
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
料价值。
主要作品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
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
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
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
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
卷、《放翁家训》等。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
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
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
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
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
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
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
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
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
仁人的推许。
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
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
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
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
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
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
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
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
美,意韵十足。
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
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
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
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艺术特点: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
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
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
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
“小李白”。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
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
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
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
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
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
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
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
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
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
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
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
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
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
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
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
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
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
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
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
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
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
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
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
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
放,与其诗风颇近。
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
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
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
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
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
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
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
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
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
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
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
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
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
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
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
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书法艺术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从其有
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
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
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
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游的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
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
苏轼书法的笔法风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
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
清劲”,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历史评价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叶绍翁: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
放翁。
钱钟书: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周恩来: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
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轶事典故
沈园诗谜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
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
程。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
《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
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
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
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
园,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
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
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
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
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
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
作。
陆游作品品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
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5:1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65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