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小学数学评课

更新时间:2023-02-02 02:46:26 阅读: 评论:0

中考语文常考名著-were怎么读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第1页共5页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一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

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

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

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

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找次品》,本人认为

张老师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学生独立思

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

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

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

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

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

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

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

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

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

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

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

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新课开始,张老师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

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

第2页共5页

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增加课前准备题从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

层次学生。

2、紧接着张老师刻意安排了从4瓶中找次品这个环节,这一环节的作用就

是为后面研究5和9瓶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

感悟从4瓶中找就要比从3瓶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

准备。也为最佳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笔。

3、最后安排从5瓶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

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在这一环

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

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

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张老师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

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

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优策略。

在解决9瓶口香糖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

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问题时,张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

出从9瓶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最佳方法: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

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列表板

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得出规

律:待测物品数量为3的倍数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

数最少,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它多。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

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243瓶…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

可寻。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

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页共5页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使学生学会思考,树立问题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语言、表情、手

势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使人人都不怕失

败、勇于探索,在尝试体验中感知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

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小学数学评课稿二

今天听了高老师的《射线、直线和线段》这一课,真是受益非浅。我从中

得到启发,对这个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这一课是学

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重点认识射线和直线,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复习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伸。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可让学生能掌握,并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老师却做到了。

一、思路清晰,过度自然。

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找出不同。然后依次出示直线、线

段、射线。再对比。对比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学生

很快的掌握这个知识,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二、语言丰富,课堂调控自如。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真羡慕射线,你们都把它记住了!”“直线它好

伤心呀,你们都把他忘了!”“同学真会学习”,“她懂得用小手告诉老

师”??高老师总能把话说到点上,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不难看出

老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对教材也做了深入的研究。

小学数学评课稿三

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第4页共5页

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

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

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

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

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

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

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

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

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

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

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

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

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

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在

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最后一

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

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

票来凑足50个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

了。

但是,我在这里也碰到了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预设中先告诉学

生:老师是免票的。但上课时由于紧张,忘记告诉学生,在反馈时,学生想到

可以加两个老师,我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就加两个老师凑足50个人。但我

第5页共5页

想着自己的预设,就生硬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是免票的,错过了课堂生成精彩的

好机会。事后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学生说加两个老师,赞同学生的做法后,再

次提出如果老师免票的话,怎么办?再让学生思考。这样整节课可能更完善。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3篇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2: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6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