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东北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3-02-02 02:19:40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上册营销问题-2英寸是多少厘米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林俊杰好听的歌)

东北传统的过年风俗

东北传统的过年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在我国地域不

同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东北,各地的习俗也有很大差异。越靠东北部,

越能体现东北人的过年习俗,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东北农村过大年了。以下是东北

传统的过年风俗,欢迎阅读。

有一首民谣道出了东北春节的习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

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

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泡腊八蒜

在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就会一天赛过一天,腊八可以说是过

年序曲的一个开头。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

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虽然简单,却有讲究!

蒜得用紫皮蒜,因为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醋要选米醋,因为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

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

带糊味。

腌制的时候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

蒜瓣湛青翠绿,如同翡翠碧玉。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

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不仅味道独特,爽口味美,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腊八蒜的起源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

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

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

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

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

“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

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

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

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

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

这个年怎么过。

二、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并不是东北地区春节特有

的习俗。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但现在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而是作

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

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以谷类作为主要原料,又以豆类、果仁等作为配料,不仅是习

俗和美食,更是养生佳品。

三、杀猪菜

在农村,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

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谁家杀猪都要用酸菜和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

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杀猪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

过去,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

到家里来吃杀猪菜,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

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

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那时,人们没有条件讲究

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

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

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这种

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

四、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

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

“办年货”。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

瓜子等。还有拜年时送的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

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

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

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旧历

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年货的品种有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

糖果、佐料等。

五、祭祖上坟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祭祖上坟,纸钱和纸元宝可以在街边买到现成

的,也可以买来金箔纸自己叠元宝,一般家里老人都会自己叠元宝。等到上坟时

候,带上纸钱和一些水果点心,离得近的,要到祖坟地去祭扫,离得远去不了的,

要在十字路口烧纸祭祖。

六、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是东北的“小年”,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

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

新气象。

在东北,小年这天要祭灶。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

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浙江衢州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

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祭灶时要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锦州又称小锅白糖)、关东糖

供着,希望灶神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以糖粘上灶王

爷的嘴不让他多说。有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七、其他准备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扫房。过去的农村住平房的时候

要用报纸把室内墙面和顶棚裱糊一遍,现在不需要糊墙则用鸡毛掸子或扫帚扫掉房

顶的蜘蛛网和灰尘,屋里屋外全面进行大扫除,这就是辞旧迎新。

节前还要蒸馒头、蒸黏豆包、蒸好以后放到外面冻起来,过年时只要放在

锅里热一下就可以慢慢享用了。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

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粘豆包是一种满洲食品粘豆包,满洲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

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等。目前在东北地区仍非常的普遍,

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

入户外的缸(天然冰箱)中保存过冬。

制作方法是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

大的馅团。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

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吃的时候可蘸白糖,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

脆。

守望民俗:老东北的粘豆包

八、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

过年家家都要贴对子(春联),村里谁的毛笔字写得好,人们就会带着笔

墨和红纸,请人帮忙写副对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

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

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

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

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和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平安”的字样。贴春联时间是

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

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

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

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

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

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九、年夜饭

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

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家人团圆,欢聚一堂,有说有笑。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

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

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

吃完年夜饭,开始吃冻梨、冻柿子。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

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冻秋梨是将

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硬邦邦的,砸到地上,也不会有丝毫损伤。经过冰冻之

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十、饺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

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

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饺子包好煮好,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之后

初一、初五、十五的早晨饭前也要要放爆竹。

十一、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

(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

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

吉利。

十二、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

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

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

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初三以后一直到二月二,

是走亲访友,朋友间相互请客拜年的时间,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

十三、高跷和秧歌

高跷和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

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还是会让这一传统项目得到最大频率的曝光,生长在黑土地

的人们那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都在这热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你体验到的不

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2:1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北的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