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血战湘江 电影

更新时间:2023-02-02 02:19:20 阅读: 评论:0

以实力为话题的作文-忧心仲仲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白芍花开)

血战湘江观后感(精选21篇)

血战湘江观后感(精选21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

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

心整理的血战湘江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

为了给观众们呈现出更逼真的战场,开拍前陈力便和每一位演员

谈过话,“影片拒绝绿幕和特效,每一个场景都得上战场,真打。”

为此,陈力生生开辟了一个小型战场,操练演员。

在采访过程中,陈力不止一次地说到要给所有参与的演员们点赞。

在艰苦的条件下,老戏骨王霙、孙维民、刘之冰,青年演员张一山、

保剑锋、耿乐等人依然敬业地完成了《血战湘江》的拍摄工作,这让

陈力相当感动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内演员身价过高饱受争议之际,《血战湘

江》整个剧组成本核算中,老戏骨演员们的片酬连全片投资的10%都

达不到,90%以上的资金均用在了拍摄和制作费上。“演员片酬占比

特别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补贴,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这部电影特别

强调的就是演员们的奉献精神。”陈力说,影片拍摄的过程也是经历

了一次长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王霙,为了拍这部电影,在20天内减肥

20斤。张一山、保剑锋等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83年,但是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

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感染激励着一代代的有志青年,传承他们这种视

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献给全国观众,影片完成后并没有直接公

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红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军仪仗

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举行献映和主创见面会活动,通过

倾听观众的反馈,根据观众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最终才进行全国公

映。

在陈力看来,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只有倾听观众的心声,才

能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们对话,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战湘江》的年轻观众表示,“电影中震撼的场面让

我们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取得

革命的胜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陈力说,一部好的电影比那些理

论教育来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电影来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2

以往在课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很重要的一战,

是打得最惨烈的一仗。但是究竟当时场景是什么样,以往影视作品对

湘江战役表现得很少,自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相关影视资料。

此次,《血战湘江》用电影镜头向观众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

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正面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

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

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

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导演陈力继成功执导《周恩来四个昼夜》和《海棠依旧》等

影视剧后,再次迎难而上的力作。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

年献礼影片,陈力直言:“接拍这部‘命题作文’时压力很大,可谓

是时间紧任务重。”

确定拍摄后,随着前期走访老区、查找资料、采访人物等,越是

走近这段历史,越是感到震撼,红军战士们坚决服从、大无畏的精神

令人感动,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5万英烈的身影时常浮现在

我的脑海,他们太年轻了,平均年龄才20岁左右啊。”陈力说,“作

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必须拍好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熟知这

段历史,红军在湘江血战七天七夜的历史不应被忘记,也不能被忘

记。”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3

昨天一大早,“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车队一行来到了位于广

西兴安城内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凭吊在惨烈的湘江战役

中英勇牺牲的3万多红军英烈。

队员们向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群雕像敬献了花篮,花篮

的挽联上写着:“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红军英烈永垂不朽!”表达广

东人民对湘江战役中牺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随后,队员们来到位于狮

子山顶、由聂荣臻题文的突破湘江纪念碑前,庄严地宣誓:“重走长征,

砺志自强;饮水思源,关爱老区;红军英烈,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万古长

青!”

此时,追寻父亲长征踪迹的老队员赖乃坚动情地说:“当年父亲提

着脑袋参加革命,无怨无悔。湘江战役实在是太惨了。我父亲的几个

最亲密战友当年就是战死在这里!都是同乡啊!就永远地长眠在这里……”

说着赖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离开湘江战役纪念碑园,车队启程溯漓江而上,来到漓江发源地、

素有“华南第一峰”之称的瑶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华江乡干部的陪同下,队员们看望了88岁的老红军刘华

连。72年前,他还是16岁的孩子,部队发给他一条枪、三颗子弹、

两颗手榴弹,他便匆匆投入了战斗。在黄沙河陷入敌人的埋伏圈后,

部队伤亡惨重,刘华连当时用腿夹着两具尸体、用枪当桨划过河,冲

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乡,发

现自己早已被当作长征中牺牲的烈士。重走长征车队给刘老送上了

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感谢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4

历史题材的电影,最大的特点与魅力,就在于它将过往的事塑造

的有血有肉,让我们感觉向当年的情景迈进了一大步,风烟狼藉亦或

歌舞升平,都变得亲切了些。

而《血战湘江》这部电影也是如此,它将历史课本上寥寥几笔带

过的渡江”放大,再放大,揉开了一草一木,揉开了每一个人物的眉

眼,将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拥有更真切的动容,

更深刻的思悟。

在我的印象中,毛主席一直被安上历史书上的那张脸,慈爱,冷

静,睿智,坚定,是一个手握大权的沉着中年形象。而在影片中,却

展现了另一种模样,似乎还是青涩的青年,在李德、博古频频犯下左”

的错误还一意孤行时,他几次三番劝阻,未果。此时才能感觉到,毛

主席一步步走得更远更深实属不易。即使屡次碰钉子,他也不气馁,

不抱怨,而是立即策马飞奔,去尽自己最的努力挽回。

课本中留下的只是关键人物的姓名,可除去他们,还有千千万万

以身殉国的战士,他们也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书写辉煌的历史贡献了

一份力量。而他们最令我动容的,是他们心中因信仰而牢牢筑起的一

份的尊严”。该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电影画面,便是奄奄一息

的战士气若游丝地嘱咐战友将自己的帽子扶正,然后安然阖目。即使

是死,党的意志也永远在那发光发热,而我们战士将不负这份意志。

他们也应该被尊敬,也应该被记住。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5

凡是经典战争电影,必须有大场面和真实性,观众必须能够在电

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种冲击,那才是一个过瘾!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国产战争面,不

是因为它的残酷画面,而是看起来很无聊,不真实,缺少了战场感,

缺少了身临其境觉。

但是,《血战湘江》是一个例外,年轻的老干部张一山和保剑锋,

终于还原了一次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影片的战争场面,操作的实在是太劲爆了,以顿计数的炸药,只

为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无论是张一山、保剑锋还是王大治,

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拍摄现场,无不苦不堪言。

正因为有了演员在片场的卖力演出,才换来了电影院中的视觉刺

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个巨大的红色惊叹号,完全刷新着他

们的观影体验。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血战湘江》不避讳血腥,不避讳血腥场面,

不避讳血腥镜头,镜头下的战场犹如血海,毫无保留地还重现长征中

最悲壮一役的惨烈卓绝。

在惨烈的背后令人惊奇的是片中,既没有使用CG技术来做特效,

也没有三维软件来做虚拟场景,完全用炸药、汽油轰出战争片的澎湃

激情,这一点是是绝对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做不到的!真实的炸药轰出来

的战争场面,不夸张的说,在电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烟的气味,直接把

观众带进了战场,亲历了83年前的残酷。

《血战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与刚烈的硬派战争片,绝对是一部

热血战争片,那年战争中的红军都还年轻,年轻观众的感觉会更深刻!

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声声震耳不绝;阵地战、遭遇战、白刃

战,战战惊心动魄。

高空航拍可见硝云弹雨的宏大场面;攻防大战通过中景展现两军集

团式冲锋的排上倒海之势;短兵相接的密集对射、流矢纷飞则有近景表

现出来。

人物特写细腻显露殊死血搏的。镜头语言始终在绘声绘色地呈现

着战场的残酷与血腥。

燃烧的战旗、的呐喊,更是前辈们的热血青春。

四个战场,四次殊死阻击战,两军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讲真

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我们,被拉进近距离的战争

中真的有点不适应。

密集的炸点连续引爆,制造火光四起、焦土飞溅。双方无休止的

拉锯战犹如血肉磨盘,让阵地前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硝烟炮

火混合着扬起的尘土,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渡口上空飞机肆无忌惮

的俯冲投弹与射击,让江面上无数水柱冲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桥

之上,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

战争的惨烈实在不忍描述。

战争绝对够硬,归功于影片的精良制作、精心拍摄,还有演员们

的精湛表演。

浴血觉山铺、酣战光华铺、鏖斗新圩、死守枫树脚,紧凑有序的

叙事节奏之下,各个战场惨烈战斗的场景不时地穿插出现。

保剑锋、董勇、张一山、耿乐等当红明星演技在线,纷纷化身骁

勇善战的铁血将领,在枪林弹雨之中、炮火连天之下,或是坚毅、或

是狂野、或是刚强、或是生猛,在战斗中一个个身先士卒,显现着角

色向死而生的勇而无畏,体现着英雄的字典里没有寡不敌众。

正是得益于他们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才给慷慨悲壮故

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统而言之,《血战湘江》堪称给疲软已久的国产战争片注入久违

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湿,悲壮场景引得她们泪水涟涟;更能把男人看硬,

疯狂的战斗让他们感到热血感爆棚。

在国产电影过度快餐化、嬉皮化的当下;在好莱坞超英肆虐、奇幻

当道之时。我们太需要这样雄浑有力的电影来提振精神了,而非绵弱

无力的小确幸来麻醉身心。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6

诚心论,鄙人对国产主旋律战争电影一直抱着只要有,就去看看

的恻隐之心,一直是不抛弃,不放弃,一直有一个将心向明月的态度,

都是希望,有一天中国主旋律电影,尤其是主旋律战争电影能有点进

步,可惜,我错了,错了这么多年。

由于排片太少,昨夜,不得不跑到偏远的南苑附近的金逸影城,

看了22:40的晚场,从一坐下,看到开场的架势,我就知道完了,但

坚持看了下去,直到最后,真是彻底地寒心,不由地在心里说道:中

国主旋律电影啊!我一直给你机会,可是你自己太不争气了!

我并不像许多人那样,因为反感内战而讨厌这样的电影,相反我

倒是觉得能把内战拍好,那是真需要功力的,拍内战要表现什么?是所

谓信仰吗?我认为不完全是,因为信仰是这个世界上最说不清的东西;是

喋喋不休地再去说我们对,人家错吗?我也认为不完全是,因为在不同

的历史背景下面,对与错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关系;还是继续说今天

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吗?我还认为不完全是,因为时间会改变一切,那

时的因未必真的就完全是现在的果。

那么,这种电影我们期待看到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能尽量回到那

段真实的历史当中去,寻找真正可信的故事,寻找真正闪现人性光辉

的人物。他们说的话,不该是今天我们按意识形态修葺过的,他们的

行为也不是我们按既定结果去编造的。

我们应该向美国电影看一点齐,人家也拍内战,但人家向来不天

天吼着我们自己多么正确,对方是多么邪恶,而是在内战中发现人的

真实伟大的故事。比如《乱世佳人》、《众神与将军》、《葛底斯堡

战役》(盖兹堡战役)、《光荣战役》、《林肯》等等,这些表现美国南

北战争的影片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没有声嘶力竭的.非要站在哪一方,

而是对所谓战争的“北方佬”或者“南方佬”都是很平等的视角和情

感。至于最后,人物继续选择无关南北地,自由地、艰难地活着,还

是选择站到哪一方,那是随着历史潮流,小人物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比如为北方军打仗,战胜后可以给多少土地或者给多少金币,战后他

们会理直气壮的去找战胜当局兑现。最终,重要的是表现在残酷的战

争中,普通的每一个人是怎么穿越生死,是怎么坚忍地活下来的,离

散的亲人们是怎么团聚的,久别的故土,最终是怎么重新拥抱的?就像

郝思嘉那样历尽劫波,重归故里。

真实的历史,真实的那时的世界,底层的老百姓们真有那种能力,

就是天生能识别哪一方坏,哪一方好吗?天生有那种界限分明的所谓阶

级感情,生来就知道该跟谁作对,该跟谁走?不可能!解放初期的电影

或舞台创作,可以,也必须那么表现,或者八十年代以前,再或者新

世纪以前,也还可以那么一厢情愿地表现。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讲

点让人可信又感动的故事,还一如既往地那么表现,就只能是找恶心

了。不管哪里来的资金,官方的,还是民营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

继续这么拍摄这样的电影,就是极大的浪费,因为拍出来,除了让观

众漠视、鄙视和嘲笑,似乎别无二用了。

如果能换一个思维,仅仅是换个思维,并不改变意识形态的方向

和价值,这部影片也是可以拍得可看一些的,远的学美国八十年前的

《乱世佳人》,近的学学《血战钢锯岭》。坦白地说,我们中国电影

似乎还不懂得去寻找真正有人性价值的故事,我们只会如从前小学生

作文一样用“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用这些体制化的方法去拍电影,结果只能越来越讨嫌。难怪曹禺先生

认为他的黄金创作时间,仅仅属于1933至1942,这期间,《雷雨》、

《日出》、《原野》、《北京人》,此后54年,他再无伟大的作品问

世。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7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

材影片《血战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该片讲述了82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

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对党的坚定信念。过去以血战湘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较少,这部影片

使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

演陈力,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而《血战湘江》是她

首次执导战争片。陈力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较少,电

影《血战湘江》则是对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一次题材突破。在战争场

面拍摄上,《血战湘江》无一3D镜头,演员们全部真实拍摄。为全景

式再现红军长征史上的壮烈一幕,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

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

江血战。

该片由八一厂副厂长柳建伟执笔编剧,王霙、保剑锋、徐箭、董

勇、孙维民、耿乐、张一山、陈创、王大治等主演。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8

观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50多万军队围追堵截,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

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对在面对李德

和博古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

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

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官兵就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不放

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

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

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

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9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

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

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

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

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

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

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

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

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

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

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

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

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

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

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

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

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

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0

湘海战役,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史上,一次惨痛的战役。看完电

影《血战湘海》后,我的心始终无法平静,因李德对红军的巨大伤亡

视而不见,依仗着,他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的军事顾问这一身份,拒

绝接受他人意见,继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致使红军伤亡

过半的愤怒;因红军战士不顾自己生命,誓死阻击敌人,保护了中央

纵队过海而感到壮心不已;因为,三军团司令彭德怀的果断炸桥,不

惜留下第三十四师,让他们自行过海而致使的复杂心绪

面对不可理喻的李德时,我的感情是愤怒的。因为一个李德,红

军上下多战死了多少战士?因为他,中央纵队一路上多背了多少物品?

多耗了多长时间?走大路被飞机炸死多少?因为一套左倾冒险主

义的战略战术,红军元气大伤。这,也让我知晓,为大事者,不去求

无坚实基础的奇险。我们的军队,也因此,终归走向胜利。

面对出生入死只为保护中央纵队过海的各军团战士们,我的感情

是敬佩,敬仰的。是什么力量使红一军团死守住了觉山,又使红三军

团死守住了界首?就连被困的三十四师,也死死地拖住了敌方数万军

队聚集在枫树脚。为了让党生存下去,战士们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己

的生命,不为其他,只为党能继续传播。这,也让我知晓,成事者,

均有一颗坚定的心。红军战士们有这一颗心,红军,才屡战屡胜;

面对果断炸桥的彭司令时,我的感情,是异常复杂的。作为一个

,他在这个时候,为了保全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他必须如此,即

便他与被抛弃的友军之间有极其深厚的情谊,即便全军上下非常不舍

友军,他也只能炸桥,毫不犹豫地炸桥,因为,大局势容不得他顾念

情谊,他只能,为了大部队,毫不犹豫地抛弃被落下的友军三十四师。

这,更让我认识到,成事者,须有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就像彭司令一

般,为了大局,炸了桥,避免了红军更大的伤亡。

湘海战役虽是红军的一次巨大失误,但却使红军,变得成熟,记

载它的《血战湘海》,也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1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战争年代的生

活与情感,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为了让

学生有更多的画面感,更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英勇,我昨

天推荐他们观看《血战湘江》这部影片。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

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也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

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这部影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的

铁骨铮铮,感受到了红军部队铁般的爱民军纪,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血腥……

老裁缝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一起上战场,结果一个一个地在战场上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最后自己也同老大一起躺在血泊之中牺牲了。只

留在一位年幼的四娃,在战役结束后找到毛泽东,要求参加红军部队。

当得知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在战斗牺牲的消息时,他没有哭,只

是皱起了眉头,睁圆了双眼,喷射出仇恨的火光,那幼稚的脸上透着

坚毅。他咬着牙,坚定地说:首长,我要当红军,我要杀敌!

湘江战役期间,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灌阳枫树脚阻击从灌

阳北上的桂军(夏威部)。由于的失误(三十四师接到命令时枫

树脚已经失守)、地形不熟,红三十四师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岭之中,

在羊肠小道中艰难跋涉,未能按时接替红六师十八团阻击桂军,反而

使自身陷入了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师长陈叔湘带领的将士被敌军层

层包围,坚守阵地的人也不多了。团长说:我死了,团参谋长上,团

参谋长死了,一、二、三、四、五营长上,再死了,一、二、三、四、

五连长上。即使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着。

人在阵地在,绝不可以逃跑。前面一个生命倒下,后面一个马上

接上去,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机枪、大炮、飞机的轰炸、扫射下倒下了,

五万多鲜活的生命就在一个个倒下了。他们是老人的儿子,是新娘子

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他们离开家乡,奔赴战场,希望能给家人,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新中国不仅成

立了,而且在不断地壮大,已经从一位东亚病夫强大到了让世界瞩目

的强国了。忆往昔,更应珍惜当下。战斗的硝烟早已消失殆尽,英雄

的气魄却永驻人间。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2

何健的得意叫嚣,白崇禧的指挥若定,蒋介石的运筹帷幄,在

《血战湘江》一剧中给人的印象深刻,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军当时

决策者的一系列愚蠢行动之上。要知道,在国共较量期间,这种情况

是比较少见的。

任何一段历史,任何一场成功,都会付出代价,特别是那场堪比

开天辟地的中国革命,付出代价之惨痛,至今看来仍然触目惊心,惊

天动地。

《血战湘江》讲述的是中央红军历经四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胜利

之后,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下,李德博古错误指挥中央红军,

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故事。军事决策三人组,李德、博古、周恩

来,李德的强势与傲慢,博古的盲目和顽固,以决策者占多数的名义,

把当时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完全寄托在一个不懂中国军事国情,充满傲

慢与偏见的外国人身上。

在蒋介石地上五十万兵力围追堵截,天上两百架飞机的狂轰滥炸

之下,八万多中央红军扛负着沉重的物资艰难突围。为了掩护中央主

力,战斗部队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苏维埃,保卫

毛主席。抬着棺材,里面什么东西不得而知,抬着印钞机和只能在苏

区流通的钞票,还有其它大量物资,中央主力仿佛一支翻山越岭的运

输大队,在炮火和泥泞中蜗牛般前行。每一刻都有战士在炮火中倒下,

名义上为了苏维埃,实际上为了那些博古口中所谓的苏维埃政府资产。

宝贵的生命,在博古等人眼里的财产面前不值一提。傲慢无知的李德,

带着蔑视,用短短几天时间,用自己的愚蠢,葬送了五万红军战士的

生命。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中国的革命者义无反顾。红军的缔造者,

却被剥夺指挥红军的权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一边执

行着中央的错误决定,一边为失去战友亲人而心疼,忍痛负重前行。

直到最后时刻,在血的事实面前,在生死关头,红军终于抛去没有意

义的辎重,跨过湘江,迎来希望的曙光。

剧中有几人的个性颇为值得称道:李德的夫人愤怒地要和李德离婚;

彭总眼见战友们伤亡惨重,恨不得一枪毙了李德。而博古张口闭口共

产国际永远都是正确的论调,则像极了一个无脑木偶的嘴脸。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3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

英勇献身。”《血战湘江》最打动我的,就是革命先辈对革命的坚定

信念。

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

守在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在面对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时,就不会

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

任务九死一生,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

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战士们就不

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

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

一心一意跟党走。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的小儿子在知道父亲和哥

哥都已经牺牲后,不会坚定跟党走,并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骄

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

高于天。”苦难可以摧残人的躯体,战争可以让人丧失生命,但没有

任何磨难可以打垮革命战士自始至终的坚定信念。几经挫折再度奋起,

历经磨难淬火成钢。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闪耀着火热

的光芒。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感谢那些为了促成今日的和平而奋斗的

战士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或许做不出什么伟大贡献,但我们可以

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可以接过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旗帜,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4

硬派电影是市场刚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每年都需要产出自己

的硬派电影。去年一部《血战钢锯岭》让美国人硬气了一整年。今年,

咱们中国影迷终于也可以硬气一把了。因为咱有了一部叫《血战湘江》

的战争片。其硬派程度比《血战钢锯岭》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皆成

功诠释了“血战”主题,让那些不够硬的战争片都沦落成了动作片。

不出意外的话,你们的年度最硬电影殊荣八成八得归这部《血战湘江》

所有。没错,它是国产战争片的又一座高峰。

于艺术手法上有经验、于创作态度上有执着,《血战湘江》不仅

燃,而且硬。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被

主创提炼出情节紧张的戏剧冲突。《血战钢锯岭》那种带着光环的主

人公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里不是奇迹的摇篮,而是湮灭了数万条生

命的战场。整部戏有7000多人参与、用了2吨TNT炸药、80吨汽

油。在这种硬派大环境下,就连王大治这种时不常演喜剧片的丑角,

都能淬炼成钢,变身英勇无畏的硬汉。

在《血战湘江》中,囤儿依稀看到了几位熟悉的演员。为什么说

“依稀”,是因为囤儿熟悉的那几位演员在片中已经被改造成了另一

番模样。张一山、保剑锋、耿乐出演了战斗在第一线的师长团长等角

色,挖掘出了实力硬汉的一面。尤其是耿乐和张一山,在前沿阵地打

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了。之前听说有小鲜肉接演战争片,一听说要去

军营体验生活便立刻拒绝。哎,这种弱货真该组团去看《血战湘江》

了,看看什么叫硬,什么叫战争片,什么叫男人。

最近故事十分牵强的《变形金刚5》再次凭借一番狂轰乱炸豪取票

房。其实,这种绿幕加CG的场面戏,看多了很容易疲劳。还是实拍的

真枪真炮对视觉的刺激最直接。《血战湘江》的战争戏无疑是国产片

里的顶级水准。影片从一而终贯彻了片名中的“血战”二字。影片拉

开帷幕的时候,前沿战场就已经是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程度了。几个重

要的阻击战场更是统统从头打到尾。重武器、轻武器,战壕防御、冲

锋肉搏,炮击、轰炸均一轮轮上演。白热化程度竟然随着剧情的推进,

还能再上三个台阶。这就好比已经73胜的勇士队,还能通过得到杜兰

特来进一步提升实力一样,必然会让观者瞠目结舌啊。

虽然外国战争片囤儿也没少看,但始终觉得八一厂在拍摄战争场

面上是最懂得渲染惨烈感滴。片中战壕里的积水一点点变成红色,坚

挺的牌楼最后终于禁受不住连日的摧残而轰然倒下,这些带有鲜明意

象的画面,比单纯的高科技装备更让人感到震撼。硬,不靠说;战,我

最强!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5

众所周知,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创作,表现“湘江之战”是一大

难题。此役因博古、李德拒听毛主席的正确建议,顽固执行脱离中国

革命实际的错误战略,导致红军伤亡人数惨重。如何忠于史实,用一

部电影的有限容量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这场悲壮的失败

之战中所彰显的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记得著名电影美学家

钟惦棐先生曾言:“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艺术家勇于为自己

设置难点,并善于用政治智慧与审美智慧征服并翻越难点,令难点转

化为作品的亮点,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血战湘江》正

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审美创造。

首先,《血战湘江》以气势宏大、鲜明生动的电影语言,讲述了

红军指战员为实现北上抗日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而血战湘江的动人故

事,形象揭示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无论是毛主席、

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还是林大哥和他的三个儿子等普通战士,

抑或是陈树湘率领的为保证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而牺牲的几千名红34师

将士,哪一个不是为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血战湘江》是一曲红军将

士理想之美、信仰之美、精神之美的悲壮颂歌。

其次,《血战湘江》以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的情节构思,讲述了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实事求是路线,与以李德、博古为代表的脱离中国实际、僵化执行

国际共运指示的教条主义路线之间的较量与斗争,形象揭示出“长征

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没有湘江之战惨重教训的实践检验,

就不可能有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越来越多的红军将领发

现真理在毛主席一边,进而通过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开始在

斗争中形成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再次,《血战湘江》把宏大叙事与底层叙事水乳交融般结合,既

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

林彪和博古、李德等红军将领形象,又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的原则,有血有肉地虚构刻画出以林大哥和他的儿子们为代表的底层

红军战士及老百姓的形象,从而形象地揭示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

的伟大远征”。林大哥原本是一个民间裁缝,他义无反顾地带领三个

儿子参加红军。通过长征,接受革命洗礼,全家人都成为坚定的革命

英雄,连仅留家乡、负责传宗接代的老四,在父亲与三个哥哥都为革

命捐躯后也找到毛主席,成为了一名红军英雄。影片精心设计了毛主

席与林家父子之间充满真情挚感的动人故事,尤其是关于“军

帽”“军装”等托物言志的细节表现和意象营造感人至深,令人久久

难忘。影片的史诗品格,也由此奠定。

观看《血战湘江》我深感正是伟大的长征和永恒的长征精神,孕

育了《血战湘江》这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血战湘江》的成功

问世,大大增强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革命

文化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

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

度自信。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6

电影暑期档一向是各类商业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的暑

期档,院线迎来了一部让人震撼激荡的电影——集结一众当红硬汉明

星,让他们流血流汗硝烟中嘶吼激战;全新视角的英雄史诗商业巨制,

拥有胜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般真实残酷的不可思议的

火爆场景;是一部战争巨制,在整部影片中,音乐赋予了电影更为激荡

的艺术气质,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柔情,用豪迈而富有生命的音

律谱写了湘江战役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样史诗级的音乐,出自外表优

雅美丽、温柔似水的居文沛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用音乐震摄心魂……6

月29日,英雄史诗级巨制电影《血战湘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

布会,主演保剑锋、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乐总监居文沛

出席了“高品质硬口碑”的“强悍”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台前幕

后的创作心得。

赞美、荣誉、大奖……让居文沛同时也深深思考着一个深刻的艺术

命题:如何用音乐、用表演,去传递自己对于战争与生命的理解?“人

的生命短暂,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无限的。杰出的战争作品不仅仅是

为了表现战争场景的残烈,更呈现深刻的人性,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

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种极致的爆发,艺术家要以不同

的哲学思考来呈现。”无论是早已被奉为经典的《辛德勒名单》,还

是情怀与视觉双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16年口碑与

票房双丰收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都注入了艺术家对生命与人

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来会将内心的哲思用艺术的形式表达

在不同形态的作品中。

有人说,颜值可以以一敌十,集作曲、演戏等多领域才能于一身

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也有人说,

这样优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颗不输男儿志的心!或许这就是居文

沛多变迷一般的艺术魅力所在。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7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

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

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

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

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

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

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

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

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

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

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

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

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

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

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

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

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

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

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

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

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

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

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

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

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

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

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

所在。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8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献礼的影片,《血战湘江》以长征史上最惨

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

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

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

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30日,导演陈力也带着主创团队来到奥斯卡国际影城,和观众分

享《血战湘江》台前幕后的故事。真实,是记者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

感受。电影大部分镜头是战争场面,还原了战争的残酷,让人产生较

强的代入感。陈力说,这部电影没有抠像、没有绿幕、没有电脑特效,

惨烈的战争场景,全部都是真实拍摄的。

在拍摄的112天里,剧组用掉了两吨TNT炸药、80多吨汽油,

所有的演员都置身在真实的炮火之中。“你们在电影里看到演员们灰

头土脸的,满脸都是泥土。这不是化妆出来的,而是现场‘炸’出来

的,天天像泥猴一样。他们每天拍完戏回家,都要洗上一个小时澡。

我们的监视器其实离拍摄场景有挺远的距离,但就是这样,每次一拍

战争的场面,我们顶上的棚都会被掀掉。”陈力说。

和国外拍大片爱用特效不同的是,《血战湘江》里没有复制粘贴

出来的士兵,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着不一样的表情。《血战湘江》

里出现的3万多人,大部分是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前辈是红一

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

陈力之前导演过《海棠依旧》《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都是不错

的主旋律影视剧。这一次,是她第一次接触战争题材的电影。其实,

湘江战役虽然关乎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但湘江战役的史料实在不多。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陈力为《血战湘江》做了一些艺术渲染,

深挖里面的每一个伟人、小人物。她说:“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不

一样了,我们要接近年轻人,就要展现那些鲜活的小人物。我们写了

伟人,也写了林家父子这样的小人物,力图在枯燥的题材里,展现人

性的光辉。”

主演王霙可以说是“毛主席专业户”,他已经好几次饰演毛主席。

但同样是演绎一个伟人,《血战湘江》里的毛主席很不一样。“《血

战湘江》里的毛主席,没有挥手、叉腰、指点江山,在红军生死存亡

的时刻,他有的只是和红军共存亡。看完电影,观众会对毛主席更加

崇敬、爱戴。”

30日,不少看完《血战湘江》的年轻观众表示,在电影中看到了

湘江战役的惨烈,触摸到了真实的战争。很多人之前只在历史课本上

看过湘江战役,如今终于身临其境地了解它,了解了现在的和平,有

多么来之不易。

陈力说,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只有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

英雄们对话,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之前有演员跟我说,自己

进组一演就演了3个月,最后片子出来以后傻了,演了3个月对手戏

的人,竟然被‘抠’掉了,和着对方是个替身啊。以前我们讲‘替

身’,最多是武术替身而已,现在科技发达了,什么都能用替身了,

对于这一点,我特别不能理解。这对于观众是极大的不尊重,对于中

国电影也是极大的不严肃。因此,我们‘死磕’这样一部电影,就是

希望从方向上把这个现象扭过来。我们不能什么都被资本,资本

不能文化,不然,中国的文化自信到哪里去了?”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19

历史上,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战场从雷

口关血战,到新圩争夺战、再到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大小

战役已经多得数不清了。不管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无论是中近距离

攻守还是近身搏杀,抗日战士都无惧生死,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子

孙后代的美好生活而奋战。如果这些牺牲的战士泉下有知,中国人民

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想他们会感到欣慰吧。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小编对有些画面印象特别的深刻。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

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

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

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

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

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

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

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

他们却义无反顾。

“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影片中,大

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上万将士齐呼:

“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

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要说这个是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可怕,那就是死亡了。但是中华

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最坚强的人民。在国家解放与人民安

康的面前死亡对于抗日战士来说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他们用他们的

生命换回了祖国的未来与明天,我们年轻人生长和平时代,根本不知

道战争的残忍。但是如果你设想一下,如果你回到那个年代,你会将

生死置之度外吗?

2017年七一建党节就要来临,小编知道对于建党节年轻人是没有

多大的感觉的,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小编希望你们能够感恩,能

够在心里面缅怀一下哪些为战争胜利而牺牲的老兵。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20

7月1日,为纪念建党96周年,我和同事一起在牡丹江电影院观

看完电影《血战湘江》了,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

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

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

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

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当看到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中央纵队渡江,高声怒吼着

“死守第一道防线”时,我被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了;当看到毛

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的红军战士时,我被他爱兵如子

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当看到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了

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当看到

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之后,用血肉之躯继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

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将士们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

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

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了,下一位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

斗,红军战士前一批倒下了,后一批继续向前冲,正是这些钢铁将士

们用鲜血和生命摧毁了几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部队一次次进攻,有力牵

制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及时渡过了湘

江,艰难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胜利。

电影中还重点刻画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的错误,李德一

味纸上谈兵,僵化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不懂得中国国情和

战争形势,听不进的意见,也不顾及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执意负辎

前进,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

人。四次反围剿的惨痛损失,党中央及时总结了教训,纠正了博古和

李德的“左倾”路线,接受了毛主席关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

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路线,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由此让我联想到现在,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直在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直

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当沿途老百姓给红

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主席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

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

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观影结束后,心中感慨万千,那些红军战士们很多和我的年龄相

当,但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都让我万分敬佩,现

今的美好和平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加倍珍惜的

同时,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

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血战湘江观后感篇21

4月21日至2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在我省

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展映,剧组主创人员亲赴现场与观众进行了热烈互

动,这部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怀的电影精品得到了我省观众的一致

赞誉。

4月23日上午,《血战湘江》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展映,官

兵们看得格外认真。片中惨烈的战争场面、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让年

轻的官兵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强烈震撼。学员王世伟表示:“这部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让我很受教育,

并且时时叩问自己,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还有什么不足

之处。”学员唐嘉良则激动地说:“这部国产影片真正拍出了革命先

烈的血性和气魄,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吸引

年轻人走进影院,让他们不再一味迷恋国外影视作品。这部影片不同

于所谓的‘抗日神剧’,它的细节真实感人,也最打动人。”

河北传媒学院是本次河北展映的最后一站,放映现场座无虚席,

没有座位的同学甚至直接坐在了过道上。电影是属于年轻人的,我特

别希望年轻的学子们去走一段长征路,去感受一下革命先烈当年洒下

鲜血和汗水的地方,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2:1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9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