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
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
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
1.基本风压值Wo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
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
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
的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精品资料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0.24
)0.44
0.6
地面粗糙类别
高度(m)
ABCD
51.171.000.740.62
101.381.000.740.62
151.521.140.740.62
计算公式
201.631.250.840.62
A类地区=1.379(z/10)
301.801.421.000.62
B类地区=(z/10)0.32
401.921.561.130.73
C类地区=0.616(z/10
502.031.671.250.84
D类地区=0.318(z/10)
602.121.771.350.93
702.201.861.451.02
802.271.951.541.11
902.342.021.621.19
1002.402.091.701.27
1502.642.382.031.61
精品资料
2002.832.612.301.92
2502.992.802.542.19
3003.122.972.752.45
3503.123.122.942.68
4003.123.123.122.91
≥450
3.123.123.123.12
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
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
数或由风洞试验确定。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注:“+”代表压力;“-”代表拉力。
4.风振系数βz
风振系数β
z
反映了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它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宽比、基本自振周期及地面粗糙度基
本风压。《荷载规范》规定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
精品资料
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风振系数βz可按下式计算:
(
-2)
式中:ψz——基本振型z高度处的振型系数,当高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时,可以近似用z/H代
型系数;
ζ——脉动增大系数,查表时需要参数ω0T2,其中ω0为基本风压值,T为结构
周期,可用近似方法计算;
υ——脉动影响系数,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0.020.040.060.080.100.200.400.60
钢结构
1.471.571.691.771.831.882.042.24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261.321.391.441.471.501.611.73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1.141.171.191.211.231.281.341.38
ω0T1(kNs/m)
0.801.002.004.006.008.0010.0020.0030.00
钢结构
2.462.532.803.093.283.423.543.91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1.932.102.302.432.522.602.853.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1.441.541.651.721.71.821.96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类、C类和D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
精品资料
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根据我国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再结合我国的工程设计经验加以修正而确定的c值列于表
高层建筑的脉动影响系数υ
H/B粗糙总高度H(m)
度类
<=30
50300350
别
<=0.5A0.44
0.420.330.270.240.210.190.17
B0.420.410.330.280.250.220.200.18
C0.400.400.340.290.270.230.220.20
D0.360.370.340.300.270.250.240.22
1.0A0.480.470.410.350.310.270.260.24
B0.460.460.420.360.360.290.270.26
C0.430.440.420.370.340.310.290.28
D0.390.420.420.380.360.330.320.31
2.0A0.500.510.460.420.380.350.330.31
B0.480.500.470.420.400.360.350.33
C0.450.490.480.440.420.380.380.36
D0.410.460.480.460.460.440.420.39
3.0A0.530.510.490.420.410.380.380.36
B0.510.500.490.460.430.400.400.38
C0.480.490.490.480.460.430.430.41
精品资料
D0.430.460.490.490.480.470.460.45
5.0A0.520.530.510.490.460.440.420.39
B0.500.530.520.500.480.450.440.42
C0.470.500.520.520.500.480.470.45
D0.430.480.520.530.530.520.510.50
8.0A0.530.540.530.510.480.460.430.42
B0.510.530.540.520.500.490.460.44
C0.480.510.540.530.520.520.500.48
D0.430.480.540.530.550.550.540.53
4.2.2总体风荷载
1.总体风荷载
设计时,使用总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及位移。总风荷载为建筑物各个表面承受风
的合力,是沿建筑物高度变化的线荷载。通常,按x、y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计算总风荷载。按下式
算z高度处的总风荷载标准
值:(4.2
式中:
n
——建筑外围表面数;
Bi——第i个表面的宽度;
——第i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精品资料
——第i个表面法线与总风荷载作用方向的夹角如图4.2-5
图4.2-5
各表面风力的合力作用点,即为总体风荷载的作用点。设计时,将沿高度分布的总体风荷载的线
载换算成集中作用在各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再计算结构的内力及位移。
2.局部风荷载
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如图4.2-2和图4.2-3),在角隅、檐口、边棱处和
附属结构的部位(如阳台、雨蓬等外挑构件),局部风压大大超过平均风压.根据风洞试验和一些实测结
可知,迎风面的中部和一些窝风部位,由于气流不易向四周扩散,出现较大风压,因此应计算局部风荷载
当计算维护结构时,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Wk=βgz·μs·μz·W0(4.2-4)
式中: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见P58表4.5
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1)外表面
精品资料
(1))正压区按正常情况采用。
(2))负压区。
对墙面,取μs=-1.0;对墙角边μs=-l.8;对屋面局部部位(周边和屋面坡度大于100的屋脊部位
取μs=-2.2;对檐口、雨篷、遮阳板等突出构件的浮风,取μs=-2.0,对墙角边和屋面局部部位的作用宽度
房屋宽度的0.1或房屋平均高度的0.4,取其小者,但不小于1.5m
2)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μs=-0.2或0.2;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的阵风系
应按P59表4.6采用。
例题---风荷载
【例4.2-1】某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一般的高层办公建筑,其平面及剖面如
4.2-6和图4.3-7所示,各层楼面荷载及质量、侧移刚度沿刚度变化比较均匀。当地基本风压为0.7kN/m
面粗糙度为C类。
求在图4.2-6所示横向风作用下,建筑物横向各楼层的风力标准值,在计算时不考虑周围建筑物
影响,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精品资料
4.2-7剖面图
【解】该房屋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高32.1/13.5=2.38),因此应考虑风压脉动对
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求房屋横向基本自振周期,
n
=8
根据经验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周期为:
取,因此应计算房屋的风振系数。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振系数,按公式(4.2-2)
求脉动增大系数ζ时。应先求出
精品资料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类,应乘以0.62,得0.1085后查表4.2-3,得ζ=1.235。
求脉动影响系数υ时,考虑到迎风面的宽度较大,H/B=32.1/47.752=0.678,查表4.2-4得
υ=0.411
求振型系数时,根据本例的条件可近似用z/H代替振型系数。
求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可根据表4.2-1中地面粗糙度为C类查得其值。
据此各楼层位置处值计算结果见表4.2-6。
各楼层位置出的值计算结果表4.2-6
楼面距地
面高度
相对高度
ζυ
楼层号
Z/H
Z(m)
160.1871.2350.4110.1870.741.128
210.50.3271.2350.4110.3270.741.224
314.10.4391.2350.4110.4390.741.323
417.70.5511.2350.4110.5510.7941.352
521.30.6641.2350.4110.6640.8611.391
624.90.7761.2350.4110.7760.9181.429
728.50.8881.2350.4110.8880.9761.462
精品资料
832.11.0001.2350.4111.0001.0271.494
3.各楼层位置处风力标准值
本例题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封闭式房屋情况。由于平面为矩形,因此迎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
0.8,背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5。
各楼层迎风面背风面的受风面积相邻楼层平均层高×房屋长度各楼层位置处所受风力(迎
面与背风面风力之和):
其计算结果见表表4.2-7。
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力标准值表4.2-7
楼层号受风面积(m2)
15.25*47.75=250.691.1281.30.740.7190.42
24.05*47.75=193.391.2241.30.740.7159.40
33.6*47.75=171.91.3231.30.740.7153.15
43.6*47.75=171.91.3521.30.7940.7167.92
53.6*47.75=171.91.3911.30.8610.7187.35
63.6*47.75=171.91.4291.30.9180.7205.21
73.6*47.75=171.91.4621.30.9760.7223.21
81.8847.75=86.01.4941.31.0270.7120.08
精品资料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0.020.040.060.080.100.200.400.60
钢结构
1.471.571.691.771.831.882.042.24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261.321.391.441.471.501.611.73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1.141.171.191.211.231.281.341.38
ω0T1(kNs/m)
0.801.002.004.006.008.0010.0020.0030.00
钢结构
2.462.532.803.093.283.423.543.91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1.932.102.302.432.522.602.853.01
精品资料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1.421.441.541.651.721.71.821.96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类、C类和D类地区应按
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精品资料
Welcome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3:0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