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怎样的一些特点?我们知道,民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而言的,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所以我们说贵
州民间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实际上这也是贵州民间文化中最有特色、也最
有保护价值的部份;当然,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内容,在民族民间文化中也有集中的表达。
可以说,贵州各民族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习俗风情、传统节日及宗
教信仰等等,其中不但有古文化尤其是夜郎文化的假设干遗存;有贵州外乡文化与周边文化
如巴蜀文化、滇文化、楚文化等交融的遗迹:有明清之际“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大规
模进行汉族移民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更有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土家等民族历
时久远、个性独特的民族文化……多种文化类型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相处,共生共荣,不少村
寨甚至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范式。这同贵州自古即为边
鄙之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同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羁縻政策有关,也与各民族文化自身的凝
聚力有关。这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下述特点:
其一是多元性。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多元共生,丰富多彩,文化生态的保存较好。由于地
理位置及文化环境都是边缘的边缘,即双重边缘,历史上中央政治权力常鞭长莫及,控制较
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遂有了保存下来并得到开展的可能,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
原始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许多物质性文化内容,以及非物质性的价值观、道
德观乃至文化精神,成为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
其二是二重性。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因为生存
环境及生活条件艰难,贵州人凡做一事,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大的代价,遂养成
了夜郎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性格特点。又因为地处僻远,环境闭塞,致使贵
州各族人民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间情形,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对外来文化又不免高
度警惕,有拒斥心理。这就造成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心理中既开放又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开
放,贵州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历来能与各种外来文化和平共处,对先进文化有向往、渴
慕之心,自古便有好学、兴教的传统。因为封闭,那么容易产生盲目的自大情绪;而在面对
强势文化时,又容易转化为自卑。因自卑而盲从,对外来文化缺少择取,容易导致民族民间
文化的流失。
其三是道德性。贵州民族民间历来以习惯法约束个人行为,但最主要的那么是通过文化
承传的方式,实行传统道德的影响与教化。道德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
系,起到法律强制与经济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示范作用,所以在贵州民族民间,无论政治
权力如何更替,历史风云怎样变幻,他们的道德标准、道德理想诸如惩恶扬善、敬老爱幼、
互助互爱、扶危济困、崇尚勤俭、反对好吃懒做、偷盗行为等等大部份都能通过习俗或口述
史保存下来,并给后世以影响,一方面维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也显示出传统道德伦理在社
会开展中不断适应、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生命活力。
其四是自娱性。贵州每一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赫章汉墓出土的铜摇钱树残片上,有
.
一吹芦笙的人物形象,说明早在秦汉时代,贵州古夜郎人即有此乐器。今日人们所熟悉的民
族民间歌舞如侗族大歌、琵琶歌;仡佬族?踩堂舞?;苗族飞歌、芦笙舞、反排舞;水族双歌、
铜鼓舞;瑶族?打猎舞?;布依族姊妹箫、山歌?好花红?:以及彝族斗牛舞等等,其中特别是
苗族的芦笙舞又称之为“踩芦笙〞,每年正月十六及二月“午〞日,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人
数往往到达上万人。流行铜鼓舞的地方与民族中,还流传着“铜鼓一响脚就痒,三天三夜跳
不完〞的说法;侗族中那么有“饭养身,歌养心〞的祖训。足见从前兼有娱神、自娱两种功
能的贵州民族民间歌舞,在娱神功能淡化、消失后,其自娱功能使歌舞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们以歌舞传承文明、起到滋补心灵、陶冶情性,从而美化风俗的作用。
其五是神秘性。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的夜郎文化遗存,由于二千年前夜郎国灭,不少显
性文化现象中断,如红岩碑、岩画、悬棺葬、套头葬、竹王传说、竹王城等,都成为至今难
以索解的古文化现象;贵州民间留存着的巫傩文化、傩特技,以及各种奇风异俗,也都带有
神秘性。这种神秘性颇能激起外间世界的好奇心,因而成为最有卖点的旅游文化资源。
价值评估
以上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描述并不全面,但已包含了主体的内容。从中不难看到,贵
州民族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现在需要
探讨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应如何评估,亦即有些什么内容
可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连通;又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抵牾与冲突。
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应当对世界先进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世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开展至今所创造的,包括物质、精神及其制度诸文化中能够对
人类进步与社会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并起着推动作用的文化。这是—个内涵极其丰富、外延也
很宽泛的概念,文化学者至今也有多种归纳各种看法,但都不能不成认,作为世界先进文化,
首先必须以人为本;其次这种文化应该是现代的;第三这种文化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性。
符合这些先决条件的世界先进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积极向上、和而不同,既能兼容吸收
异质文化,又能保持民族特色;2_注重科技领先、人才培养,鼓励探索、创新精神;3.有
市场经济意识,注重效率,具有竞争优势;4.推进民主、尊重人权,能够调节各种人际及
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5.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开展的生态文化;6.注重社会福利、讲究
公德,提倡爱心救助精神,有比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照以上世界先进文化的要素,不难看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其中所透显出来
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确实含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基因。主要表达在:
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贵州各民族人民祖祖辈辈都生存在喀斯特山地的自然环境
里,大自然既提供应他们衣食之源,也令他们心生敬畏与恐惧。所以其先民的观念里,自然
.
界的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万物有灵的观念,自古以来,即形成了他们的多神崇拜与原始宗
教信仰,并由此产生了各种禁忌。从而孕育了他们顺应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心理,
甚至成为集体无意识,积淀在后代子孙心中,产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和而不同〞的文化观。贵州各民族先民早在秦汉之际甚至更早的商周时代即开始
了同中原汉文化的交往;在贵州各民族之间、与周边各地域文化之间的交往就更加频繁。所
以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中,那种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事象
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各民族间又各自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实生物,同那
么不继〞,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既贯穿了一条吸纳异质文化,宽容互动、能与之和平相处,
从而到达共生共荣的主线,又能保持文化的个性,防止了历史上屡次被主流文化同化的危险。
3.铜鼓文化象征的团队精神。铜鼓作为贵州古夜郎民族的祭器、乐器及发号司令的重
器,至今仍为贵州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及土家等民族所运用,并且保存着由铜
鼓文化所养育而成的团队精神,沿习着铜鼓文化所表达的制度文化特征,存在着族内及社区
大事“公议乃决〞的原始民主遗风及其相关程序。通过这些制度所议决的规条,成为本民族
或社区人人必须遵守的“乡规民约〞,养成了各世居民族的团队意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在贯彻与实施原始民主精神、民主程序及其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及其
自主、自决精神,从而维护了村社秩序的稳定,也推进了民族和社会的进步开展。
前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开展在
不少方面是适应的。比方“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受着外来强势文化
的冲击,它的“和〞的方面使得贵州传统文化有可能敞开胸怀,沉着应对,广为吸纳,自我
调适,进而实现文化的转型与变迁,以适应现代社会开展之需要;另一方面,它的“不同〞
也能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汇中保持个性,不致完全被强势文化所淹没。这
种既能吸纳、又能在保持差异中与它种文化互流、互动,互补的功能正包含着现代、后现代
文化的新观念;其长期的实践过程也已充分地证实了它的不可无视的现代价值。又比方团队
精神,当人或社会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三种根本形态的路线前行,即从群体本位、个体本位
走向类本位,以显示人类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向时,我们看到群体本位泯灭个性、不利人性及
社会开展的弊端;也看到了个体本位在张扬个性、充分开展个人创造力的同时,日益暴露出
来的大量问题与矛盾。这二者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分别适应的,类本位那么是以人为本
位的第三种形态,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要求。类本位既包括了以发扬人的主体精神为
其要义的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又能在人、我之间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原那么。显
而易见,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那种以铜鼓作象征的、人们已习以为常的团队精神,正有着向
“类存在〞、“类本位〞转化的重要基因。其中所表达的价值观正可成为接应现代原那么同
观念的一项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此外如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文化性格与兴学崇教精神,可与人才培养、兴
黔富民这个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问题链接,并力争后来居上;“天人合一〞自然观中所蕴含
.
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今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就更有发扬光大之必要;而高
度的道德自律精神、社区生活中的原始民主遗风、自我管理能力、歌舞自娱精神等等在讲究
社会公德、提倡爱心救助,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建全现代法制,建设社区文化等方面都能与
世界先进文化接轨,从而有助于贵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当然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又因为地处僻远,它的小农经济根底上
衍生出来的观念也十分突出,因而在许多时候同现代意识的冲突变得比拟锋利,同现代化进
程很不容易合拍。比方“坝子〞文化心态,靠山吃山,对比拟优势的依赖,就是其中两种较
有代表性的文化心态。
“坝子〞文化心态是一种安土重迁、知足常乐的心态。贵州喀斯特山地被高山河谷分割
成一块块面积不大的坝子,坝子周围环绕着大山,贵州各民族就生活在山上或山间无数个大
大小小的盆地里。所谓“地无三里平〞,正是这种地理环境的写照。作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
方式的贵州人,本来就很少迁徙流动,加上交通不便,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更其孤立、分散、
内向、封闭。地缘上的封闭,养成了贵州人安土重迁的性格,乡土观念十分强烈,具有一种
能将就而不讲究的怡然自得心态。“病死不离家,老死不离乡〞,“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
难〞。安土重迁,知足常乐,成了他们祖祖辈辈的信条。此种文化心态固然能使人在拜金主
义盛行时借以同人性异化相抗衡,从而去追求诗意生活的一面;但同时也是贫困之源。因为
封闭会造成愚昧,知足那么带来怠惰,怠惰与愚昧正是滋生贫困的土壤。贵州经济开展中多
比拟优势,缺少竞争优势,其源盖出于此。
靠山吃山心态。依赖并无限制地使用和消耗自然资源,不看重技术创新与竞争能力,这
是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长期养成的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别正在
于:先进文化讲求效率,鼓励探索精神,资源优势让位于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仰
赖于知识、投资、智慧与创新,这才是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根底。贵州作为经济欠兴旺省份,
其民族民间文化中缺少鼓励竞争的内容和机制。人们在观念上都把“山〞中的财富看作是固
定不变的,尽力不尽力都一样。各人都只想从所“靠〞之“山〞中“吃〞到自己那一份,很
少考虑除了“山〞中现成之物,还可以再扩大生产何种新物,更不去想“山〞外还有什么可
“吃〞之物。这样的心态势必导致生产率的下降,人的创新能力受阻。
上述两种文化心态相互依存,其所产生的历史堕性,对于贵州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开展
都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也会造成某些
障碍与制约。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2:0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