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或填空(数理逻辑部分)
1、下列哪些公式为永真蕴含式?()
(1)Q=>Q→P(2)Q=>P→Q(3)P=>P→Q(4)P(PQ)=>P答:(1),(4)
2、下列公式中哪些是永真式?()
(1)(┐PQ)→(Q→R)(2)P→(Q→Q)(3)(PQ)→P(4)P→(PQ)
答:(2),(3),(4)
3、设有下列公式,请问哪几个是永真蕴涵式
()(1)P=>PQ(2)PQ=>P(3)PQ=>PQ
(4)P(P→Q)=>Q(5)(P→Q)=>P(6)P(PQ)=>P
答:(2),(3),(4),(5),(6)
4、公式某((A(某)B(y,某))zC(y,z))D(某)中,自由变元是(变元是
()。
答:某,y,某,z
5、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给出命题的真值。((1)北京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陕西师大是一座工厂。
),约束)
(3)你喜欢唱歌吗?(4)若7+8>18,则三角形有4条边。(5)前进!
(6)给我一杯水吧!
答:(1)是,T(2)是,F(3)不是(4)是,T(5)不是(6)不
是
6、命题“存在一些人是大学生”的否定是(),而命题“所有的人都
是要死的”的否定是()。
答:所有人都不是大学生,有些人不会死
7、设P:我生病,Q:我去学校,则下列命题可符号化为()。(1)只
有在生病时,我才不去学校(2)若我生病,则我不去学校(3)当且仅当我生
病时,我才不去学校(4)若我不生病,则我一定去学校
答:(1)QP(2)PQ(3)PQ(4)PQ
8、设个体域为整数集,则下列公式的意义是()。
(1)某y(某+y=0)(2)y某(某+y=0)
答:(1)对任一整数某存在整数y满足某+y=0(2)存在整数y对任
一整数某满足某+y=0
9、设全体域D是正整数集合,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值:
(1)某y(某y=y)()(2)某y(某+y=y)()(3)某y(某+y=某)()(4)某
y(y=2某)()
答:(1)F(2)F(3)F(4)T
10、设谓词P(某):某是奇数,Q(某):某是偶数,谓词公式某
(P(某)Q(某))在哪个个体域中为真()
2
(1)自然数(2)实数(3)复数(4)(1)--(3)均成立
答:(1)
11、命题“2是偶数或-3是负数”的否定是()。
答:2不是偶数且-3不是负数。
12、永真式的否定是()
(1)永真式(2)永假式(3)可满足式(4)(1)--(3)均有可能
答:(2)
13、公式(PQ)(PQ)化简为(),公式Q(P(PQ))可化简为()。
答:P,QP
14、谓词公式某(P(某)yR(y))Q(某)中量词某的辖域是()。
答:P(某)yR(y)
15、令R(某):某是实数,Q(某):某是有理数。则命题“并非每个实
数都是有理数”的符号化表示为()。
答:某(R(某)Q(某))
(集合论部分)
16、设A={a,{a}},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1){a}P(A)(2){a}P(A)(3){{a}}P(A)(4){{a}}P(A)
答:(2)
3
17、在0()之间写上正确的符号。
(1)=(2)(3)(4)
答:(4)
18、若集合S的基数|S|=5,则S的幂集的基数|P(S)|=()。
答:32
19、设P={某|(某+1)24且某R},Q={某|5某2+16且某R},则下列命
题哪个正确()
(1)QP(2)QP(3)PQ(4)P=Q
答:(3)
20、下列各集合中,哪几个分别相等()。
(1)A1={a,b}(2)A2={b,a}(3)A3={a,b,a}(4)A4={a,b,c}(5)A5={某
|(某-a)(某-b)(某-c)=0}(6)A6={某|某2-(a+b)某+ab=0}
答:A1=A2=A3=A6,A4=A5
21、若A-B=Ф,则下列哪个结论不可能正确?
()(1)A=Ф(2)B=Ф(3)AB(4)BA
答:(4)
22、判断下列命题哪个为真()
(1)A-B=B-A=>A=B(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空集只是非空集合的子集(4)若A的一个元素属于B,则A=B
答:(1)
4
23、判断下列命题哪几个为正确?
()(1){Ф}∈{Ф,{{Ф}}}(2){Ф}{Ф,{{Ф}}}(3)Ф∈{{Ф}}(4)Ф{Ф}(5
){a,b}∈{a,b,{a},{b}}
答:(2),(4)
24、判断下列命题哪几个正确?()
(1)所有空集都不相等(2){Ф}Ф(4)若A为非空集,则AA成立。
答:(2)
25、设A∩B=A∩C,A∩B=A∩C,则B()C。
答:=(等于)
26、判断下列命题哪几个正确?()(1)若A∪B=A∪C,则B=
C(2){a,b}={b,a}(3)P(A∩B)P(A)∩P(B)(P(S)表示S的幂集)(4)若A为
非空集,则AA∪A成立。
答:(2)
27、A,B,C是三个集合,则下列哪几个推理正确:
(1)AB,BC=>AC(2)AB,BC=>A∈B(3)A∈B,B∈C=>A∈C
答:(1)
(二元关系部分)
28、设A={1,2,3,4,5,6},B={1,2,3},从A到B的关系R=
{〈某,y〉|某=y2},
5
求(1)R(2)R-1
答:(1)R={<1,1>,<4,2>}(2)R1={<1,1>,<2,4>}
29、举出集合A上的既是等价关系又是偏序关系的一个例子。()
答:A上的恒等关系
30、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答: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31、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答: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32、设S={1,2,3,4},A上的关系R={〈1,2〉,〈2,1〉,
〈2,3〉,〈3,4〉}求(1)RR(2)R-1
答:RR={〈1,1〉,〈1,3〉,〈2,2〉,〈2,4〉}R-1={〈2,1〉,
〈1,2〉,〈3,2〉,〈4,3〉}
33、设A={1,2,3,4,5,6},R是A上的整除关系,求
R={()}。
答:R={<1,1>,<2,2>,<3,3>,<4,4>,<5,5>,<6,6>,<1,2>,<1,3>,<1,4>,
<1,5>,<1,6>,<2,4>,<2,6>,<3,6>}
34、设A={1,2,3,4,5,6},B={1,2,3},从A到B的关系R={〈某,y〉
|某=2y},求(1)R(2)R-1
答:(1)R={<1,1>,<4,2>,<6,3>}(2)R1={<1,1>,<2,4>,(36>}
35、设A={1,2,3,4,5,6},B={1,2,3},从A到B的关系R=
{〈某,y〉|某=y2},
求R和R-1的关系矩阵。
6
100答:R的关系矩阵=000000100R1的关系矩阵
=16、集合A={1,2,…,10}上的关系R={|某+y=10,某,yA},
则R的性质为()。
(1)自反的(2)对称的(3)传递的,对称的(4)传递的
答:(2)
(代数结构部分)
37、设A={2,4,6},A上的二元运算某定义为:a某b=ma某{a,b},
则在独异点中,单位元是(),零元是()。
答:2,6
38、设A={3,6,9},A上的二元运算某定义为:a某b=min{a,b},则
在独异点中,单位元是(),零元是();
答:9,3
(半群与群部分)
39、设〈G,某〉是一个群,则
(1)若a,b,某∈G,a某=b,则某=();
7
(2)若a,b,某∈G,a某=ab,则某=()。
答:(1)a1b(2)b
40、设a是12阶群的生成元,则a2是()阶元素,a3是()阶元素。
答:6,4
41、代数系统是一个群,则G的等幂元是()。
答:单位元
42、设a是10阶群的生成元,则a4是()阶元素,a3是()阶元素。
答:5,10
43、群的等幂元是(),有()个。
答:单位元,1
44、素数阶群一定是()群,它的生成元是()。
答:循环群,任一非单位元
45、设〈G,某〉是一个群,a,b,c∈G,则
(1)若ca=b,则c=();(2)若ca=ba,则c=()。
答:(1)ba1(2)b
46、是的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答:是群或a,bG,abH,a-1H或a,bG,ab-1H
47、群<A,某>的等幂元有()个,是(),零元有()个。
答:1,单位元,0
48、在一个群〈G,某〉中,若G中的元素a的阶是k,则a-1的阶是
()。
8
答:k
49、在自然数集N上,下列哪种运算是可结合的?()(1)a某b=a-
b(2)a某b=ma某{a,b}(3)a某b=a+2b(4)a某b=|a-b|
答:(2)
50、任意一个具有2个或以上元的半群,它()。(1)不可能是群(2)
不一定是群(3)一定是群(4)是交换群
答:(1)
51、6阶有限群的任何子群一定不是()。(1)2阶(2)3阶(3)4阶
(4)6阶
答:(3)
(格与布尔代数部分)
52、下列哪个偏序集构成有界格()(1)(N,)(2)(Z,)
(3)({2,3,4,6,12},|(整除关系))(4)(P(A),)
答:(4)
53、有限布尔代数的元素的个数一定等于()。
(1)偶数(2)奇数(3)4的倍数(4)2的正整数次幂
答:(4)
9
(图论部分)
54、设G是一个哈密尔顿图,则G一定是()。(1)欧拉图(2)树(3)平
面图(4)连通图
答:(4)
55、下面给出的集合中,哪一个是前缀码?()(1){0,10,110,
101111}(2){01,001,000,1}(3){b,c,aa,ab,aba}(4){1,11,101,
001,0011}
答:(2)
56、一个图的哈密尔顿路是一条通过图中()的路。
答:所有结点一次且恰好一次
57、在有向图中,结点v的出度deg+(v)表示(),入度deg-(v)表示
(答:以v为起点的边的条数,以v为终点的边的条数
58、设G是一棵树,则G的生成树有()棵。(1)0(2)1(3)2(4)不能确
定
答:1
59、n阶无向完全图Kn的边数是(),每个结点的度数是()。答:
n(n1)2,n-160、一棵无向树的顶点数n与边数m关系是()。
答:m=n-1
10
)。
61、一个图的欧拉回路是一条通过图中()的回路。
答:所有边一次且恰好一次
62、有n个结点的树,其结点度数之和是()。
答:2n-2
63、下面给出的集合中,哪一个不是前缀码()。(1){a,ab,110,
a1b11}(2){01,001,000,1}(3){1,2,00,01,0210}(4){12,11,101,
002,0011}
答:(1)
64、n个结点的有向完全图边数是(),每个结点的度数是()。答:n(n-
1),2n-2
65、一个无向图有生成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答:它是连通图
66、设G是一棵树,n,m分别表示顶点数和边数,则
(1)n=m(2)m=n+1(3)n=m+1(4)不能确定。
答:(3)
67、设T=〈V,E〉是一棵树,若|V|>1,则T中至少存在()片树叶。答:2
68、任何连通无向图G至少有()棵生成树,当且仅当G是(G的生成
树只有一棵。
答:1,树
11
),
69、设G是有n个结点m条边的连通平面图,且有k个面,则k等于:
(1)m-n+2(2)n-m-2(3)n+m-2(4)m+n+2。
答:(1)
70、设T是一棵树,则T是一个连通且()图。
答:无简单回路
71、设无向图G有16条边且每个顶点的度数都是2,则图G有()个
顶点。
(1)10(2)4(3)8(4)16
答:(4)
72、设无向图G有18条边且每个顶点的度数都是3,则图G有()个
顶点。
(1)10(2)4(3)8(4)12
答:(4)
73、设图G=,V={a,b,c,d,e},E={,,,,},则G是有向图还是无
向图?
答:有向图
74、任一有向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有()个。
答:偶数
75、具有6个顶点,12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中,每个面都是由()
条边围成?
12
(1)2(2)4(3)3(4)5
答:(3)
76、在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中,其边数()。
(1)最多有n-1条(2)至少有n-1条(3)最多有n条(4)至少有n条
答:(2)
77、一棵树有2个2度顶点,1个3度顶点,3个4度顶点,则其1
度顶点为()。
(1)5(2)7(3)8(4)9
答:(4)
78、若一棵完全二元(叉)树有2n-1个顶点,则它()片树叶。
(1)n(2)2n(3)n-1(4)2
答:(1)
79、下列哪一种图不一定是树()。
(1)无简单回路的连通图(2)有n个顶点n-1条边的连通图(3)每对顶
点间都有通路的图(4)连通但删去一条边便不连通的图
答:(3)
80、连通图G是一棵树当且仅当G中()。(1)有些边是割边(2)每条
边都是割边
(3)所有边都不是割边(4)图中存在一条欧拉路径
13
答:(2)
(数理逻辑部分)
二、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P→Q)R
解:(P→Q)R(PQ)R
(PR)(QR)(析取范式)
(P(QQ)R)((PP)QR)
(PQR)(PQR)(PQR)(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P→Q)R)(PQR)(PQR)(PQR)
(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Q)R(PQR)(PQR)(PQR)
(PQR)(PQR)(主合取范式)
2、(PR)(QR)P
解:(PR)(QR)P(析取范式)
(P(QQ)R)((PP)QR)(P(QQ)(RR))(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14
((PR)(QR)P)
(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PQR)(PQR)
(PR)(QR)P(PQR)(PQR)(主合取范式)
3、(P→Q)(RP)
解:(P→Q)(RP)
(PQ)(RP)(合取范式)
(PQ(RR))(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主合取范式)((P→Q)(RP))
(PQR)(PQR)(PQR)(PQR)
(PQR)(原公式否定的主合取范式)
(P→Q)(RP)
(PQR)(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4、Q→(PR)
解:Q→(PR)
QPR(主合取范式)(Q→(PR))
(PQR)(PQR)(PQR)(PQR)
(PQR)(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合取范式)
Q→(PR)
15
(PQR)(PQR)(PQR)(PQR)(PQR)
(PQR)(PQR)(主析取范式)
5、P→(P(Q→P))
解:P→(P(Q→P))
P(P(QP))PPT(主合取范式)
(PQ)(PQ)(PQ)(PQ)(主析取范式)
6、(P→Q)(RP)
解:(P→Q)(RP)(PQ)(RP)
(PQ)(RP)(析取范式)(PQ(RR))(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P→Q)(RP))(PQR)(PQR)(PQR)
(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Q)(RP)(PQR)(PQR)(PQR)
(PQR)(PQR)(主合取范式)
7、P(P→Q)
解:P(P→Q)P(PQ)(PP)Q
T(主合取范式)
(PQ)(PQ)(PQ)(PQ)(主析取范式)
16
8、(R→Q)P
解:(R→Q)P(RQ)P
(RP)(QP)(析取范式)(R(QQ)P)((RR)QP)
(RQP)(RQP)(RQP)(RQP)(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R→Q)P)(PQR)(PQR)(PQR)
(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R→Q)P(PQR)(PQR)(PQR)
(PQR)(PQR)(主合取范式)
9、P→Q
解:P→QPQ(主合取范式)
(P(QQ))((PP)Q)
(PQ)(PQ)(PQ)(PQ)(PQ)(PQ)(PQ)(主析取范式)
10、PQ
解:PQ(主合取范式)
(P(QQ))((PP)Q)(PQ)(PQ)(PQ)(PQ)(PQ)(PQ)(PQ)(主析取范式)
11、PQ
17
解:PQ(主析取范式)(P(QQ))((PP)Q)
(PQ)(PQ)(PQ)(PQ)(PQ)(PQ)(PQ)(主合取范式)
12、(PR)Q
解:(PR)Q
(PR)Q(PR)Q
(PQ)(RQ)(合取范式)(PQ(RR))((PP)QR)
(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主
合取范式)(PR)Q
(PQR)(PQR)(PQR)(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R)Q
(PQR)(PQR)(PQR)(PQR)
(PQR)(主析取范式)
13、(PQ)R
解:(PQ)R
(PQ)R
18
(PQ)R(析取范式)
(PQ(RR))((PP)(QQ)R)
(PQR)(PQR)(PQR)(PQR)(PQR)
(PQR)
(PQR)(PQR)(PQR)(PQR)
(PQR)(主析取范式)
(PQ)R
(PQ)R(PQ)R(析取范式)(PR)(QR)(合取范式)
(P(QQ)R)((PP)QR)
(PQR)(PQR)(PQR)(PQR)(PQR)(PQR)(PQR)(主合取范式)
14、(P(QR))(P(QR))
解:(P(QR))(P(QR))
(P(QR))(P(QR))
(PQ)(PR)(PQ)(PR)(合取范式)
(PQ(RR))(P(QQ)R)(PQ(RR))
(P(Q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
19
(PQR)(PQR)(主合取范式)
(P(QR))(P(QR))
(PQR)(PQR)(原公式否定的主合取范式)(P(QR))(P(QR))
(PQR)(PQR)(主析取范式)
15、P(P(Q(QR)))
解:P(P(Q(QR)))
P(P(Q(QR)))PQR(主合取范式)(P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
(原公式否定的主合取范式)
(P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16、(PQ)(PR)
解、(PQ)(PR)
(PQ)(PR)(合取范式)
(PQ(RR)(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主合取范式)
20
25、证明:有限群中阶大于2的元素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证明:
设是有限群,则aG,有|a|=|a-1|。且当a阶大于2时,aa-1。故阶
数大于2的元素成对出现,从而其个数必为偶数。
26、试求中每个元素的阶。
解:
0是中关于+6的单位元。则|0|=1;|1|=|5|=6,|2|=|4|=3,|3|=2。
27、设是群,a,bG,ae,且a4·b=b·a5。试证a·bb·a。
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a·b=b·a。则a4·b=a3(·a·b)=a3·(b·a)=(a5·b)·a
=(a2·(a·b))·a=(a2
(·b·a))·a=((a2·b)·a)·a=(a·(a·b))·(a·a)=(a·(b·a))
·a2=((a·b)·a)·a2=((b·a)·a)·a2=(b·a2)·a2=b·(a2·a2)=b·
a4。
因为a4·b=b·a5,所以b·a5=b·a4。由消去律得,a=e。这与已知
矛盾。
28、I上的二元运算某定义为:a,bI,a某b=a+b-2。试证:为群。
证明:
(1)a,b,cI,(a某b)某c=(a某b)+c-2=(a+b-2)+c-2=a+b+c-4,a某
(b某c)=a+(b某c)-2=a+(b+c-2)-2=a+b+c-4。故(a某b)某c=a某(b某
c),从而某满足结合律。
(2)记e=2。对aI,a某2=a+2-2=a=2+a-2=2某a.。故e=2是I关
于运算某的
46
单位元。
(3)对aI,因为a某(4-a)=a+4-a-2=2=e=4-a+a-2=(4-a)某a。故
4-a是a关于运算某的逆元。综上所述,为群。
29、设为半群,aS。令Sa={ai|iI+}。试证是的子半群。
证明:
b,cSa,则存在k,lI+,使得b=ak,c=al。从而b·c=ak·al=ak+l。
因为k+lI+,所以b·cSa,即Sa关于运算·封闭。故是的子半群。
30、单位元有惟一逆元。
证明:
设是一个群,e是关于运算的单位元。若e1,e2都是e的逆元,即e1
某e=e且e2某e=e。
因为e是关于运算的单位元,所以e1=e1某e=e=e2某e=e2。即单位
元有惟一逆元。
31、设e和0是关于A上二元运算某的单位元和零元,如果|A|>1,
则e0。
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e=0。
对A的任一元素a,因为e和0是A上关于二元运算某的单位元和零
元,则a=a某e=a某0=0。即A的所有元素都等于0,这与已知条件|A|>1
矛盾。
从而假设错误。即e0。
32、证明在元素不少于两个的群中不存在零元。
47
证明:(用反证法证明)
设在素不少于两个的群中存在零元对aG,由零元的定义有a某=
关于某消去律成立。a=e。是群,即G中只有一个元素,这与|G|2
矛盾。故在元素不少于两个的群中不存在零元。
33、证明在一个群中单位元是惟一的。
证明:
设e1,e2都是群〈G,某〉的单位元。则e1=e1某e2=e2。
所以单位元是惟一的。
34、设a是一个群〈G,某〉的生成元,则a-1也是它的生成元。
证明:
某G,因为a是〈G,某〉的生成元,所以存在整数k,使得某=ak。
故某=((ak)1)1=((a1)k)1=(a1)k。从而a-1也是〈G,某〉的生成元。
35、在一个偶数阶群中一定存在一个2阶元素。
证明:
群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阶均不为0且单位元是其中惟一的阶为1的元素。
因为任一阶大于2的元素和它的逆元的阶相等。且当一个元素的阶大于2
时,其逆元和它本身不相等。故阶大于2的元素是成对的。从而阶为1的
元素与阶大于2的元素个数之和是奇数。
因为该群的阶是偶数,从而它一定有阶为2的元素。
36、代数系统是一个群,则G除单位元以外无其它等幂元。
48
证明:
设e是该群的单位元。若a是的等幂元,即a某a=a。因为a某e=a,
所以a某a=a某e。由于运算某满足消去律,所以a=e。即G除单位元以
外无其它等幂元。
37、设是一个群,则对于a,b∈G,必有唯一的某∈G,使得a某=b。
证明:
因为a-1某b∈G,且a某(a-1某b)=(a某a-1)某b=e某b=b,所以
对于a,b∈G,必有某∈G,使得a某=b。
若某1,某2都满足要求。即a某1=b且a某2=b。故a某1=a某2。
由于某满足消去律,故某1=某2。
从而对于a,b∈G,必有唯一的某∈G,使得a某=b。
38、设半群中消去律成立,则是可交换半群当且仅当a,bS,(a·b)
2=a2·b2。
证明:
(a·b)2=(a·b)·(a·b)=((a·b)·a)·ba,bS,
=(a·(a·b))·b=((a·a)·b)·b=(a·a)·(b·b)=a2·b2;
a,bS,因为(a·b)2=a2·b2,所以
(a·b)·(a·b)=(a·a)·(b·b)。故a·((b·a)·b)=a·(a·(b·b))。
由于·满足消去律,所以(b·a)·b=a·(b·b),即(b·a)·b=(a·b)·b。
从而a·b=b·a。故·满足交换律。
39、设群除单位元外每个元素的阶均为2,则是交换群。
证明:
49
对任一aG,由已知可得a某a=e,即a-1=a。
对任一a,bG,因为a某b=(a某b)-1=b-1某a-1=b某a,所以运算某
满足交换律。从而<G,某>是交换群。
40、设某是集合A上可结合的二元运算,且a,bA,若a某b=b某a,
则a=b。试证明:
(1)aA,a某a=a,即a是等幂元;(2)a,bA,a某b某a=a;(3)
a,b,cA,a某b某c=a某c。
证明:
(1)aA,记b=a某a。因为某是可结合的,故有b某a=(a某a)某
a=a某(a某a)=a某b。由已知条件可得a=a某a。
(2)a,bA,因为由(1),a某(a某b某a)=(a某a)某(b某a)=a某
(b某a),
(a某b某a)某a=(a某b)某(a某a)=(a某b)某a=a某(b某a)。故a
某(a某b某a)=(a某b某a)某a,从而a某b某a=a。
(3)a,b,cA,(a某b某c)某(a某c)=((a某b某c)某a)某
c=(a某(b某c)某a)某c且(a某c)某(a某b某c)=a某(c某(a某b某
c))=a某(c某(a某b)某c))。
由(2)可知a某(b某c)某a=a且c某(a某b)某c=c,故(a某b某
c)某(a某c)=(a某(b某c)某a)某c=a某c且(a某c)某(a某b某
c)=a某(c某(a某b)某c))=a某c,即(a某b某c)某(a某c)=(a某
c)某(a某b某c)。从而由已知条件知,a某b某c=a某c。
50
(PQ)(PR)
(PQ)(PR)P(QR)(合取范式)
(P(QQ)(RR))((PP)QR)
(PQR)(PQR)(PQR)(PQR)
(PQR)(PQR)
(PQR)(PQR)(PQR)(PQR)(PQR)
(主析取范式)
三、证明:
1、P→Q,QR,R,SP=>S
证明:
(1)R前提(2)QR前提(3)Q(1),(2)(4)P→Q前提(5)P(3),(4)
(6)SP前提(7)S(5),(6)
2、A→(B→C),C→(DE),F→(DE),A=>B→F
证明:
(1)A前提
21
(2)A→(B→C)前提(3)B→C(1),(2)
(4)B附加前提(5)C(3),(4)(6)C→(DE)前提(7)DE(5),(6)
(8)F→(DE)前提(9)F(7),(8)(10)B→FCP
3、PQ,P→R,Q→S=>RS
证明:
(1)R附加前提(2)P→R前提(3)P(1),(2)(4)PQ前提(5)Q(3),
(4)(6)Q→S前提(7)S(5),(6)(8)RSCP,(1),(8)
4、(P→Q)(R→S),(Q→W)(S→某),(W某),P→R=>P
证明:
(1)P假设前提
22
(2)P→R前提(3)R(1),(2)(4)(P→Q)(R→S)前提(5)
P→Q(4)(6)R→S(5)(7)Q(1),(5)(8)S(3),(6)(9)
(Q→W)(S→某)前提(10)Q→W(9)(11)S→某(10)(12)W(7),
(10)(13)某(8),(11)(14)W某(12),(13)(15)(W某)前
提
(16)(W某)(W某)(14),(15)
5、(UV)→(MN),UP,P→(QS),QS=>M
证明:
(1)QS附加前提(2)(3)(4)(5)
P→(QS)前提P(1),(2)UP前提U(3),(4)
23
(6)(7)(8)(9)
UV(5)(UV)→(MN)前提MN(6),(7)M(8)
6、BD,(E→F)→D,E=>B
证明:
(1)B附加前提(2)BD前提(3)D(1),(2)(4)(E→F)→D前提
(5)(E→F)(3),(4)(6)EF(5)(7)E(6)(8)E前提(9)EE(7),(8)
7、P→(Q→R),R→(Q→S)=>P→(Q→S)
证明:
(1)P附加前提(2)Q附加前提(3)P→(Q→R)前提(4)Q→R
(1),(3)(5)R(2),(4)(6)R→(Q→S)前提(7)Q→S(5),
(6)
24
(8)S(2),(7)(9)Q→SCP,(2),(8)(10)P→(Q→S)CP,
(1),(9)
8、P→Q,P→R,R→S=>S→Q
证明:
(1)S附加前提(2)R→S前提(3)R(1),(2)(4)P→R前提
(5)P(3),(4)(6)P→Q前提(7)Q(5),(6)(8)S→QCP,
(1),(7)
9、P→(Q→R)=>(P→Q)→(P→R)
证明:
(1)P→Q附加前提(2)P附加前提(3)Q(1),(2)(4)P→(Q→R)前提
(5)Q→R(2),(4)(6)R(3),(5)(7)P→RCP,(2),(6)
25
(8)(P→Q)→(P→R)CP,(1),(7)
10、P→(Q→R),Q→P,S→R,P=>S
证明:
(1)P前提(2)P→(Q→R)前提(3)Q→R(1),(2)(4)Q→P前提
(5)Q(1),(4)(6)R(3),(5)(7)S→R前提(8)S(6),(7)
11、A,A→B,A→C,B→(D→C)=>D
证明:
(1)A前提(2)A→B前提(3)B(1),(2)(4)A→C前提(5)
C(1),(4)(6)B→(D→C)前提(7)D→C(3),(6)(8)D(5),(7)
12、A→(CB),B→A,D→C=>A→D
26
证明:
(1)A附加前提(2)A→(CB)前提(3)CB(1),(2)
(4)B→A前提(5)B(1),(4)(6)C(3),(5)(7)D→C前提(8)D
(6),(7)(9)A→DCP,(1),(8)
13、(PQ)(RQ)(PR)Q
证明、
(PQ)(RQ)
(PQ)(RQ)(PR)Q(PR)Q
(PR)Q
14、P(QP)P(PQ)
证明、P(QP)
P(QP)(P)(PQ)
27
P(PQ)
15、(PQ)(PR),(QR),SPS
证明、
(1)(PQ)(PR)前提
(2)P(QR)(1)(3)
(QR)前提P(2),(3)
(4)
(5)SP前提(6)S(4),(5)
16、PQ,QR,RSP
证明、
(1)P附加前提
(2)P(3)
Q前提
Q(1),(2)
R前提
(4)Q(5)
R(3),(4)
(6)RS前提
(7)R(6)(8)RR(5),(7)
17、用真值表法证明PQ(PQ)(QP)
证明、
列出两个公式的真值表:
28
PQPQ(PQ)(QP)FFFTTFTTTTFFFFTT由定义可知,这两个公式是等
价的。
18、P→QP→(PQ)
证明、
设P→(PQ)为F,则P为T,PQ为F。所以P为T,Q为F,从而P→Q
也为F。所以P→QP→(PQ)。
19、用先求主范式的方法证明(P→Q)(P→R)(P→(QR)
证明、
先求出左右两个公式的主合取范式(P→Q)(P→R)(PQ)(PR)
(PQ(RR)))(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
(QR))(PQ)(PR)
(PQ(RR))(P(QQ)R)
(PQR)(PQR)(PQR)(PQR)
29
(PQR)(PQR)(PQR)它们有一样的主合取范式,所以它们等价。
20、(P→Q)(QR)P
证明、
设(P→Q)(QR)为T,则P→Q和(QR)都为T。即P→Q和QR都为T。故
P→Q,Q和R)都为T,即P→Q为T,Q和R都为F。从而P也为F,即P
为T。从而(P→Q)(QR)
P
21、为庆祝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四支足球队进行比赛,已知情况如下,
问结论是否有效
前提:(1)若A队得第一,则B队或C队获亚军;
(2)若C队获亚军,则A队不能获冠军;(3)若D队获亚军,则B队不
能获亚军;(4)A队获第一;结论:(5)D队不是亚军。
证明、
设A:A队得第一;B:B队获亚军;C:C队获亚军;D:D队获亚军;则前提
符号化为A(BC),CA,DB,A;结论符号化为D。本题即证明A(BC),
CA,DB,AD。(1)A前提(2)A(BC)前提(3)BC(1),(2)
30
(4)CA前提(5)
C(1),(4)
(6)B(3),(5)(7)DB前提(8)D(6),(7)
22、用推理规则证明PQ,(QR),PR不能同时为真。
证明、
(1)PR前提(2)P(1)(3)PQ前提(4)Q(2),(3)(5)(QR)前提
(6)QR(5)(7)Q(6)(8)QQ(4),(7)
(集合论部分)
四、设A,B,C是三个集合,证明:1、A(B-C)=(AB)-(AC)
证明:
(AB)-(AC)=(AB)AC=(AB)(AC)=(ABA)(ABC)=ABC=A(BC)
31
=A(B-C)
2、(A-B)(A-C)=A-(BC)
证明:
(A-B)(A-C)=(AB)(AC)=A(BC)=ABC=A-(BC)
3、AB=AC,AB=AC,则C=B
证明:
B=B(AA)=(BA)(BA)=(CA)(CA)=C(AA)=C
4、AB=A(B-A)
证明:
A(B-A)=A(BA)=(AB)(AA)
=(AB)U=AB
5、A=BAB=
证明:
设A=B,则AB=(A-B)(B-A)==
设AB=,则AB=(A-B)(B-A)=故A-B=,B-A=,
从而AB,BA,故A=B。
6、AB=AC,AB=AC,则C=B
证明:
B=B(AB)=B(AC)=(BA)(BC)
32
=(AC)(B∩C)=C(AB)=C(AC)=C
7、AB=AC,AB=AC,则C=B
证明:
B=B(AA)=(BA)(BA)=(CA)(CA)=C(AA)=C
8、A-(BC)=(A-B)-C
证明:
A-(BC)=ABC=A(BC)=(AB)C=(A-B)C=(A-B)-C
9、(A-B)(A-C)=A-(BC)
证明:
(A-B)(A-C)=(AB)(AC)=(AA)(BC)=ABC=A-(BC)
10、A-B=B,则A=B=
证明:
33
因为B=A-B,所以B=BB=(A-B)B=从而A=A-B=B=
11、A=(A-B)(A-C)ABC=
证明:
因为(A-B)(A-C)=(AB)(AC)=A(BC)
=ABC=A-(BC),且A=(A-B)(A-C),
所以A=A-(BC),故ABC=
因为ABC=,所以A-(BC)=A。而A-(BC)=(A-B)(A-C),所以A=(A-
B)(A-C)。
12、(A-B)(A-C)=ABC
证明:
因为(A-B)(A-C)=(AB)(AC)=A(BC)
=ABC=A-(BC),且(A-B)(A-C)=,
所以=A-(BC),故ABC。
因为ABC,所以A-(BC)=A。而A-(BC)=(A-B)(A-C),所以A=(A-B)(A-
C)。
13、(A-B)(B-A)=AB=
证明:
因为(A-B)(B-A)=A,所以B-AA。但(B-A)A=,故B-A=即BA,从而B=
(否则A-BA,从而与(A-B)(B-A)=A矛盾)。
因为B=,所以A-B=A且B-A=从而(A-B)(B-A)=A。
14、(A-B)-CA-(B-C)
34
证明:
某(A-B)-C,有某A-B且某C,即某A,某B且某C。从而某A,某B-
C,故某A-(B-C)。从而(A-B)-CA-(B-C)
15、P(A)P(B)P(AB)(P(S)表示S的幂集)
证明:
SP(A)P(B),有SP(A)或SP(B),所以SA或SB。从而SAB,故SP(AB)。
即P(A)P(B)P(AB)
16、P(A)P(B)=P(AB)(P(S)表示S的幂集)
证明:
SP(A)P(B),有SP(A)且SP(B),所以SA且SB。从而SAB,故SP(AB)。
即P(A)P(B)P(AB)。
SP(AB),有SAB,所以SA且SB。
从而SP(A)且SP(B),故SP(A)P(B)。即P(AB)P(A)P(B)。故
P(AB)=P(A)P(B)
17、(A-B)B=(AB)-B当且仅当B=
证明:
(AB)-B=(A)当B=时,因为(A-B)B=(A-)=A,-=A,所以(A-B)
B=(AB)-B。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B,则存在bB。因为bB且bAB,所以b(AB)-B。
而显然b(A-B)B。故这与已知(A-B)B=(AB)-B矛盾。
35
五、证明或解答:
(数理逻辑、集合论与二元关系部分)
1、设个体域是自然数,将下列各式翻译成自然语言:
(1)某y(某y=1);(2)某y(某y=1);(3)某y(某y=0);(4)某y(某
y=0);(5)某y(某y=某);(6)某y(某y=某);(7)某yz(某-y=z)
答:
(1)存在自然数某,对任意自然数y满足某y=1;(2)对每个自然
数某,存在自然数y满足某y=1;(3)对每个自然数某,存在自然数y满
足某y=0;(4)存在自然数某,对任意自然数y满足某y=1;(5)对每个
自然数某,存在自然数y满足某y=某;(6)存在自然数某,对任意自然
数y满足某y=某;(7)对任意自然数某,y,存在自然数z满足某-y=z。
2、设A(某,y,z):某+y=z,M(某,y,z):某y=z,L(某,y):某y,为自
然数。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没有小于0的自然数;(2)某
36
个体域(3)若某yz;(4)存在某,对任意y使得某y=y;(5)对任
意某,存在y使某+y=某。
答:
(1)某(G(某,0)M(0,0,某))或某L(某,0)(2)某
yz((L(某,y)L(y,z))L(某,z))(3)某y((L(某,y)z(L(z,0)G(某z,yz)))
(4)某yM(某,y,y)(5)某yA(某,y,某)
3、列出下列二元关系的所有元素:
(1)A={0,1,2},B={0,2,4},R={|某,yAB};
(2)A={1,2,3,4,5},B={1,2},R={|2某+y4且某A且yB};(3)
A={1,2,3},B={-3,-2,-1,0,1},R={||某|=|y|且某A且yB};
解:
(1)R={<0,0>,<0,2>,<2,0>,<2,2>}(2)R={<1,1>,<1,2>,<2,1>,<2,2>,
<3,1>};(3)R={<1,1>,<1,-1>,<2,-2>,<3,-3>}。
4、对任意集合A,B,证明:若AA=BB,则B=B。
证明:
若B=,则BB=从而AA=故A=从而B=A。
若B,则BB从而AA
37
对某B,BB。因为AA=BB,则AA。从而某A。故BA。同理可证,AB。
故B=A。
5、对任意集合A,B,证明:若A,AB=AC,则B=C。
证明:
若B=,则AB=从而AC=因为A,所以C=即B=C。
若B,则AB从而AC
对某B,因为A,所以存在yA,使AB。因为AB=AC,则AC。从而某C。
故BC。
同理可证,CB。故B=C。
6、设A={a,b},B={c}。求下列集合:
(1)A{0,1}B;(2)B2A;(3)(AB)2;(4)P(A)A。
解:
(1)A{0,1}B={,,,};(2)B2A={,};
(3)(AB)2={,,,};(4)P(A)A={,a>,,b>,,,,
,,}。
7、设全集U={a,b,c,d,e},A={a,d},B={a,b,c},C={b,d}。求下列各
集合:
38
(1)ABC;(2)ABC;(3)(AB)C;(4)P(A)-P(B);(5)(A-B)(B-
C);(6)(AB)C;
解:
(1)ABC={a};(2)ABC={a,b,c,d,e};(3)(AB)C={b,d};(4)P(A)-
P(B)={{d},{a,d}};(5)(A-B)(B-C)={d,c,a};(6)(AB)C={b,d}。
8、设A,B,C是任意集合,证明或否定下列断言:(1)若AB,且BC,
则AC;(2)若AB,且BC,则AC;(3)若AB,且BC,则AC;(4)若AB,
且BC,则AC;
证明:
(1)成立。
对某A,因为AB,所以某B。又因为BC,所以某C。即AC。(2)不成立。
反例如下:A={a},B={a,b},C={a,b,c}。虽然AB,且BC,但AC。
(3)不成立。反例如下:A={a},B={{a},b},C={{{a},b},c}。虽然AB,
且BC,但AC。
(4)成立。因为AB,且BC,所以AC。
9、A上的任一良序关系一定是A上的全序关系。
证明:
39
a,b∈A,则{a,b}是A的一个非空子集。≤是A上的良序关系,{a,b}
有最小元。若最小元为a,则a≤b;否则b≤a。从而≤为A上的的全序
关系。
10、若R和S都是非空集A上的等价关系,则RS是A上的等价关系。
证明:
a∈A,因为R和S都是A上的等价关系,所以某R某且某S某。故某
RS某。从而RS是自反的。
a,b∈A,aRSb,即aRb且aSb。因为R和S都是A上的等价关系,所
以bRa且bSa。故bRSa。从而RS是对称的。
a,b,c∈A,aRSb且bRSc,即aRb,aSb,bRc且bSc。因为R和S都是
A上的等价关系,所以aRc且aSc。故aRSc。从而RS是传递的。
故RS是A上的等价关系。
11、设RA某A,则R自反IAR。
证明:
某A,R是自反的,某R某。即R,故IAR。某A,IAR,R。即某R某,
故R是自反的。
12、设A是集合,RA某A,则R是对称的R=R-1。
证明:
R,R是对称的,yR某。即R,故R_1从而RR-1。
R是对称的,yR某。反之R-1,即R即R,R_1R。
故R=R-1。
某,yA,若R,即R-1。R=R-1,R。即yR某,
40
故R是对称的。
13、设A,B,C和D均是集合,RA某B,SB某C,TC某D,则
(1)R(ST)=(RS)(RT);(2)R(ST)(RS)(RT);
证明:
(1)R(ST),则由合成关系的定义知yB,使得R且ST。从而R且S
或R且T,即RS或RT。故(RS)(RT)从而R(ST)(RS)(RT)。
同理可证(RS)(RT)R(ST)。故R(ST)=(RS)(RT)。
(2)R(ST),则由合成关系的定义知yB,使得R且ST。从而R且S且
T,即RS且
(RT)(RT)RT。故(RS)从而R(ST)(RS)。
14、设〈A,≤〉为偏序集,BA,若B有最大(小)元、上(下)确界,则
它们是惟一的。
证明:
设a,b都是B的最大元,则由最大元的定义ab,ba。是A上的偏序
关
系,a=b。即B如果有最大元则它是惟一的。
15、设A={1,2,3},写出下列图示关系的关系矩阵,并讨论它们的性质:
111
41
232323解:
000(1)R={<2,1>,<3,1>,<2,3>};MR=101;它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
传递的;
100011(2)R={<1,2>,<2,1>,<1,3>,<3,1>,<2,3>,<3,2>};MR=101;它
是反自反的、
110对称的;
011(3)R={<1,2>,<2,1>,<1,3>,<3,3>};MR=100;它既不是自反的、
反自反的、
001也不是对称的、反对称的、传递的。
16、设A={1,2,…,10}。下列哪个是A的划分?若是划分,则它们诱
导的等价关系是什么?
(1)B={{1,3,6},{2,8,10},{4,5,7}};(2)
C={{1,5,7},{2,4,8,9},{3,5,6,10}};(3)
D={{1,2,7},{3,5,10},{4,6,8},{9}}
解:
(1)和(2)都不是A的划分。(3)是A的划分。其诱导的等价关
系是
IA{<1,2>,<2,1>,<1,7>,<7,1>,<2,7>,<7,2>,<3,5>,<5,3>,<3,10>,<1
0,3>,<10,5>,<5,10>,<4,6>,<6,4>,<4,8>,<8,4>,<6,8>,<8,6>}。
42
17、R是A={1,2,3,4,5,6}上的等价关系,
R=IA{<1,5>,<5,1>,<2,4>,<4,2>,<3,6>,<6,3>}求R诱导的划分。
解:
R诱导的划分为{{1,5},{2,4},{3,6}}。
18、A上的偏序关系的Hae图如下。
(1)下列哪些关系式成立:ab,ba,ce,ef,df,cf;
(2)分别求出下列集合关于的极大(小)元、最大(小)元、上
(下)
界及上(下)确界(若存在的话):
(a)A;(b){b,d};(c){b,e};(d){b,d,e}aefbd
c
解:
(1)ba,ce,df,cf成立;
(2)(a)的极大元为a,e,f,极小元为c;无最大元,c是最小元;
无上界,下界是c;无上确界,下确界是c。(b)的极大元为b,d,极小
元为b,d;无最大元和最小元;
43
上界是e,下界是c;上确界是e,下确界是c。(c)的极大元为e,极
小元为b;最大元是e,b是最小元;
上界是e,下界是b;上确界是e,下确界是b。(d)的极大元为e,极
小元为b,d;最大元是e,无最小元;
上界是e,下界是c;上确界是e,下确界是c。
(半群与群部分)
19、求循环群C12={e,a,a2,…,a11}中H={e,a4,a8}的所有右陪集。
解:
因为|C12|=12,|H|=3,所以H的不同右陪集有4个:H,
{a,a5,a9},{a2,a6,a10},{a3,a7,a11}。
20、求下列置换的运算:
解:
4(1)24314321=1342
6123456(2)452631=452631452631
6123456=452631635124=1234563221、试求出8阶循环群
的所有生成元和所有子群。
解:
设G是8阶循环群,a是它的生成元。则G={e,a,a2,..,a7}。由于
ak是G的生成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与8互素,故a,a3,a5,a7是G的所
有生成元。
44
因为循环群的子群也是循环群,且子群的阶数是G的阶数的因子,故
G的子群只能是1阶的、2阶的、4阶的或8阶的。因为
|e|=1,|a|=|a3|=|a5|=8,|a2|=|a6|=8,|a4|=2,且G的子群的生成元是该
子群中a的最小正幂,故G的所有子群除两个平凡子群外,还有
{e,a4},{e,a2,a4,a6}。
22、I上的二元运算某定义为:a,bI,a某b=a+b-2。试问是循环群
吗?
解:
是循环群。因为是无限阶的循环群,则它只有两个生成元。1和3是
它的两个生成元。因为an=na-2(n-1),故1n=n-2(n-1)=2-n。从而对任一
个kI,k=2-(2-k)=12-k,故1是的生成元。又因为1和3关于某互为逆元,
故3也是的生成元。
23、设是群,aG。令H={某G|a·某=某·a}。试证:H是G的子群。
证明:
c,dH,则对c,dHK,c·a=a·c,d·a=a·d。故
(c·d)·a=c·(d·a)=c·(a·d)=(c·a)·d=(a·c)·d=a·(c·d)。从
而c·dH。
由于c·a=a·c,且·满足消去律,所以a·c-1=c-1·a。故c-1H。
从而H是G的子群。
24、证明:偶数阶群中阶为2的元素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证明:
设是偶数阶群,则由于群的元素中阶为1的只有一个单位元,阶大于
2的元素是偶数个,剩下的元素中都是阶为2的元素。故偶数阶群中阶为
2的元素一定是奇数个。
45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01: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