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克单位

更新时间:2022-11-12 02:38:34 阅读: 评论:0

t先生一共多少部-气字开头的成语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北京十一天气预报)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第2页-第4页。

【教材分析】

克、千克是学生接触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又掌握的又一重量单位。

通过情景图所提供的信息,学生对这一新的重量单位有一初步的认识,从而提出

探究的问题。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及根据物体选择质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质量

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

克的重量概念,培养学生实际而具体的质量观念。

2、初步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千克=1000克的这个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

描述较轻、较重物体或宗物品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

回形针、瓜子、2分硬币、大米、鸡蛋、苹果、盘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感受物体的重量,初识“克”和“千克”

1、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板书:克和千克)

2、你在哪里见到过“克”和“千克”?掂一掂自己桌面上的物体,说说你的

感觉是怎样的?

3、你对克和千克的知识已经知道些什么?(适时板书)

知道了那么多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有关物体质量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

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估计质量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1、建立“克”的概念

⑴、猜猜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⑵、师出示2分硬币,生用手掂一掂它的重量,有什么感觉?

⑶、找找看生活中的“1克”。组织同桌活动填表——汇报

⑷、不用天平,1克黄豆大概有多少粒呢?5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2、建立“千克”的概念

⑴、1个2分硬币是1克,2个2分硬币有多重呢?10个呢?50个呢?1000

克(板书)有多少个2分硬币呢?这可是个很大的数目了。

⑵、1小袋盐是多少重?你怎么知道的?2袋是多重?说一说逛超市的对掂

物体的感受?

⑶、找找生活中重1千克(板书)的物品,感觉怎么样?

⑷、说一说逛超市时一手放2小袋盐,一手放1千克的味精掂一掂的感受。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1000克和1千克连起来?

板书:=

谁能来读一读——齐读

3、比较“克”和“千克”

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质量克与千克是多少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民已有的生活经验验证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为后面认识大的质量单位吨做铺垫。】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标出重量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2、比如这袋大米,那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的重量呢?

用有标识的物品进行比较,估计一下桌上有什么跟它差不多重?那这袋大米

大概有多重?

称称看,这也是种好方法。

3、估计一个鸡蛋的重量——指导小组活动

每人先掂一掂,记录员在表格中填写估计的重量,

然后组长打开纸条,一起读出实际重量,记录员填在表格中,

看看自己是多估了还是少估了,相差多少?谁估得最准,填写学号。

每人再掂一掂。

4、小组活动估重填表

估计和称量苹果、香蕉、数学课本、金橘、书包的重量。

汇报展示,评比估重能手。

5、练习(电脑出示)

【设计意图:质量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设计有层次性、贴近学生生

活的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关系及

大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机动练习,拓展应用

1、给大家介绍一位全国估重高手,他曾经在北京王府井当售货员,是全国

劳动模范,他的厉害之处是,有顾客想买糖果或是其他副食品,说明自己想要的

重量,他捧进袋里的就正好是顾客想要的份量。佩服吗?想不想试试?

2、今天老师下班回家后要煮饭,大概需要500克的大米才够一家人吃,怎

样知道500克大约是多少?小组成员合作,先一起想想办法,再合作完成任务,

比比哪个小组最厉害。

4、小组活动后汇报评比。

五、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想一想你有什么

收获?希望你从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感受二个方面全面总结,先自己想想,再同

桌说说,然后向老师和家长汇报。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知识、感受二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学习收获,帮助

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成

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1千克=1000克

《克、千克、吨的认识P4-5页》教学设计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沙美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第4

页-第5页。

【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掌握克、千克的基础上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又一新的质量单位—

—吨,与上节课联系紧密,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从问题口袋中提取上节课未

解决的有关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单位的探究引出本课。在掌握克与千克

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再学习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就显得较容易一些,因为用吨

作单位的物体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学生在建立“吨”的概念时较难

一些,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的观念,知道1

吨=1000千克。

【教学重点】

认识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

【教学难点】

1吨=1000千克这个进率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已经学过那些质量的单位,然后指名在全班进行

交流。

2、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学生口答。

9千米=()米1千克=()克

5000克=()千克8千克=()克

3、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创设练习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复习有关克、千克的知识,为认

识质量单位吨作铺垫。】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质量的一些基本单位,克和千克,并且同学们也

都能说出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如果老师问你一汽车粮食或一头大象的质

量是多少,这个数目就比较大,为了表示方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较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

1、教学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汽车、火车、及大象的图示: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吨是比较大的质量

单位】

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说明每幅图应该用什

么质量单位。

再请学生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用吨做计量单位的标志。(表扬说的多的同

学,同时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从而建立起吨的表象。

2、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1)多媒体出示一袋袋的大米图

【目的是直观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观察,学生可一袋一袋的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是100

千克,10袋就是1000千克,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是一个

比千克大的多的单位。

(2)引导学生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学生讨论:1000千克是1吨,那么1吨又是多少千克呢?然后教师指名在

班级中交流,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用哪个单位来

说比较合适,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一个同学的体重。然后再计算一下,大约多

少个学生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

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具体推算,初步建立起1吨重的观念。

3、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5吨=()千克[目的能够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

(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因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

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5000千克。

(2)仿例练习:(小黑板出示)

3吨=()千克7000千克=()吨

9吨=()千克15吨=()千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相说出推算过程,教师可以多指几名学生在班

级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在猜、背、

比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而具体的质量观念。由于“吨”与学生生活联系不

大,在学生对“吨”认识上可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载重量、猜想一头大象的重量等生

活中易见的物体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出示连线题。

【目的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10吨20000千克

4000千克7吨

20吨10000千克

6吨4吨

7000千克6000千克

指名学生到黑板连线,并说出理由,集体订正。

2、学生抢答:

2吨=()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一只母鸡重1500克。()

(2)李小明体重180千克。()

(3)一个西瓜重6千克。()

(4)火车的一节车厢可装货600吨。()

4、从“1、8、50、500”这几个数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填在()里

(1)一辆黄河牌汽车的载重量是()吨。

(2)一节火车车厢可装货()吨。

(3)一头大牛的重量是()千克。

(4)一辆马车可装货()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指名在全班交流。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谈话: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

收获?学生讨论后回答:(吨的认识,在计量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或大宗物体的质

量时,通常采用吨做单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1吨=1000

千克。

在进行千克和吨的单位互换时,要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直接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梳理学习收获,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总

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1、自主练习1-7题。

2、每人回家分别称100克、1千克、100千克的物体,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六、教学设计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克、千克、吨的认识自主练习》教学设计

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左凤凤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克、千克、吨的认识”自主练习P6-9。

【教材分析】

本单元自主练习能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设计。通过读称上各种

物品的质量及填合适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单位间

的换算及比较大小的题式的练习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巩固所学知

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克、千克、吨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结合现实

生活正确的运用质量单位,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及基本换

算方法。

【教学目标】

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教学难点】

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1)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看称上和包装上的质量数,思考:看称上

表示的质量时,要弄清什么?

(2)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在实践中学习。

2、自主练习第2题

(1)谈话:请你看清图片和所给的质量数据,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

质量单位。

(2)班内交流时结合学生出现的的问题,重归现实生活,并让学生在讨论

中确定正确答案。

3、自主练习第3题

(1)谈话:请你把你课前的调查结果展示给同学,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

交流。

(2)班内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设计有层次性、贴近学生生

活的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懂各种单位的意义,体会各种

秤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自己看懂各种秤,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

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千克、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谁能说一说图意,根据图意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重点理解1000千克就是1吨,再让学生说一说几头

猪的质量大约是1000千克。)

(3)仔细观察第二幅图中的问题,想一想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4)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以吨为单位。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深化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

2、自主练习第5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通过相互交流进行订正。

3、自主练习第6题

(1)谈话:请你独立思考:看这艘船能不能一资助将货物运完,要先知道

什么?

(2)在学生思考讨论中掌握解决这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知道单

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

4、自主练习第7题

(1)谈话:请你独立完成。在填写单位的过程中,要分清长度单位和质量

单位,还要想一想不同动物体重和速度的有什么不同点常识。

(2)班内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种单位的不同。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对于质量单位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分清长度单位和质

量单位。】

三、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8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球吗?你认为哪种球重?为什么?

(2)学生生讨论交流,并独立完成。比较轻重及计算的过程中进行质量间

的计算。

第9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时间利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做

得快又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10题引导学生找出方法:换成统一的单位,在换算的过程中注意各质量

单位间的进率。

第11题是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题。练习时,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第12题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小调查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想好调查的内

容和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去活动。活动后注意交流调查方法。

第13题旨在让学生明白体重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同时在猜的过程中明

白“轻得多”或“重一点”的含义。

“我学会了吗”栏目通过解决超市内的有关问题,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

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在

完成过程中,适当扩展练习内容。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记录,为后面的交流、评价

提供依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

到成功的喜悦。】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2:3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er发音
下一篇:must过去式
标签:克单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