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赏析

更新时间:2023-02-01 23:45:12 阅读: 评论:0

高考作文800字大全10篇-英语疑问句的结构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特色玩具店)

卜算子古诗翻译赏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

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

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注释】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译文二】

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谁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就

像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

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评点】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

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

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

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

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

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

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缺”、“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

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猛

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

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拣尽

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

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

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

“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

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高

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

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

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

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

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

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

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

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

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

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

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

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

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

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

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

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作者以作诗新法的罪名被捕入狱,这时刚出狱不久,惊魂未定,心境孤寂。词

中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绪,并抒发了宁愿寂寞也不愿与世俗合污的'情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月亮弯弯,挂在疏落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漏”,即漏

壶,古人计时的工具,从壶中滴水计算时间。“漏断”,壶中滴水减少,仿佛断

了,指夜深。

作者刚刚经历过贬谪和离散。“乌台诗案”几乎使他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

想到了后事。现在虽然稍稍安定下来,他的心情仍不能平静。他眼中的世界此刻是

多么不圆满啊!既是缺月,又是疏桐,其暗淡、失落可见。既是漏断,又是人静,

则其寂寞、凄清可知。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飘渺的身影。“幽人”,原指幽囚之

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作者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

夜渡吴王岘”、“幽人拊枕坐叹息”。也许是巧合,这些诗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

我们仿佛看见作者的魂灵在黑夜里无声地叹息。据史载,苏轼初到黄州时,“郡中

无一人识者”;同时,由于当时“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并日,人皆相传已

死”(《谢量移汝州表》),其处境的寂寞、艰辛,内心的抑郁、苦闷,可想而

知。此时,徘徊于清冷世界中的作者,与孤高出世、孤寂无助的大雁何其相似!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黑夜中的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惊吓骤然飞起。它频频回头,却没有人能理

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神情动态及其内心世界,实际上是写作者经受磨难

的怅惘心情。虽然最终没有罹难,但牢狱之灾的余悸犹存,作者心头仍充满了忧谗

畏讥之感。这也是他初到黄州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写照。那时,他“杜门思愆,

深悟积年之非”,而“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答李端叔书》)

作者心中分明“有恨”,然而却无人同情、理解。作者以含蓄空白的笔法,给

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鸿在寒冷的树枝之间逡巡,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而是寂寞地降落在清冷

的沙洲上。

这里用“拣尽”、“不肯”字样,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有人说这句

逻辑上有误,因为雁足为蹼,是不能栖息于树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

芦”。但这样一来,“寒芦”和“沙洲冷”的语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鸿雁择

枝而栖、人择主而处的象征意义,也失去了作者不苟合于世、宁愿独抱寂寞的高洁

心态。故于细节不必过分强求。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3:4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