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教案详
案《森林之王》(2)(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幼儿园音乐教案
(大班)
音乐欣赏活动
森林之王
第一章:设计思路
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单纯地学习唱歌,记住歌词,已经是没
有难度的学习。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萌发了设计一堂通过节奏感
受音乐的音乐欣赏课程。
本课由故事引入,再引导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了解到森林
之王——狮子在森林中漫步的节奏感。第二步由教师的图形引导,
幼儿用手打出音乐中的不同节奏。第三步分小组分发不同的乐器,
让各小组通过乐器,跟着音乐,来表现教师刚才所画出的图形节
奏。最后再合着音乐,所有幼儿跟着音乐节拍一起来演奏。
本节音乐欣赏课适合年龄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所选奥尔夫音乐
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为缓慢旋律中夹杂着有节奏的沙沙声,音效
似串铃,表示森林中树叶被风摆动。第二段是一段类似进行曲的有
节奏的旋律,音效是手鼓,表示大狮子稳重的进场脚步。第三段是
与第二段相似,节奏稍快的旋律,音效是小木鱼,表示紧跟大狮子
身后的小狮子进场。最后三段一起地合奏。由于现代的音乐教育已
经多样化。所以单纯的节拍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一
节好的音乐课必须是复合型的。因此我设计了故事——聆听——幼
儿自由想象——图形引导——节拍掌握——分组表演节奏——乐器
表演节奏——合奏这样一个活动过程。
通过对这样一段奥尔夫音乐的欣赏,将音乐与故事结合,与乐
器演奏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敏感,拓展幼儿的
想象力。还可以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在分辨不同的声音
时,还能感受节奏的不同、节拍的长短,从而作出应变,表现出音
乐中所呈现的节拍。
第二章:音乐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奥尔夫音乐中不同乐段的旋律长短快慢,能分辨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
2、能够使用乐器串铃、手鼓、小木鱼,来表现不同乐段的节奏。
3、使幼儿能通过图形初步了解音乐旋律
4、培养幼儿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5、让幼儿能感受到合声之美,培养其稳定的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森林之王》
2、黑板一块,红黄蓝粉笔各一支,白粉笔一支
3、串铃、鼓、小木鱼若干
4、音乐《小火车》
三、活动过程:
1、入场-导入
听着音乐《小火车》,带领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跳着进场,在自己的座位
上坐好。(座位事先已围成半圆形状,黑板在圆心。)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跟着跳的音乐好听吗?听到那‘呜呜呜’的
声音,小朋友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幼儿:“是火车。”
教师:“对啦。现在,我们正跟着小火车,一起开进了一座大森林。”稍
停顿。继续说:“热闹的大森林里,平时都会有许多小动物,它们一起玩游
戏,可开心了。只不过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动物们
全都躲起来了。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开动脑筋回答。
教师:“嗯,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可是让小动物躲起来的真正原因
啊,是因为今天,我们的森林之王——狮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小狮子们,来
森林里巡视啦!所以我们的小动物们,全都害怕得躲了起来。”教师作大狮子
要吃人的姿态扑幼儿。
幼儿笑。
教师:“瞧瞧我像什么?”
幼儿:“大狮子。”
教师:“可不是么~不过老师可不是真的大狮子。真的大狮子呀,在接下
来给小朋友们放的一段音乐里。小朋友们仔细听听,感受一下。听完之后告诉
老师。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好不好?”
幼儿:“好。”
2、感受、聆听
教师:“嘘——我们要保持安静哦,不要让大狮子发现我们。仔细听好
了。”
教师播放音乐。
同时作音乐图谱。播放第一段,树叶沙沙作响的二分音符节奏时,教师开
始跟着音乐在黑板上第一行用蓝粉笔画竖波浪线。播放到第二段,大狮子入场
时,老师作出吓一跳的表情,开始慎重地用红色粉笔在黑板第二行画下四分音
符,表示大狮子走路节奏的大波浪线。等到第三段出现时,老师露出喜悦表
情,用黄色粉笔在第三行画下八分音符,表示小狮子走路节奏的小波浪线。在
第四段合声乐段出现时,用白色粉笔画圈圈表示。
音乐播放完之后。教师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狮子”“有沙沙声”“有小动物出来”“突然很快
的”“有很大狮子。狮子又走了”等等。
教师:“刚才老师,也和小朋友们一起很认真地听了一遍。老师把自己听
到的都画出来了。小朋友们看。”
指着第一行蓝色竖线:“一开始啊,老师听到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像不像
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呢?”幼儿回答像或不像。教师接着说:“嗯,因为这个
沙沙的声音很慢,它是这样‘沙——沙——’地在响。这时候的森林很安全,
所以我们用蓝色的竖线,代表树叶在响。跟老师一起,把手放在你的头顶,轻
轻转一转——沙——沙——”教师手放头顶,示意幼儿一起做。
接着,指着第二行红色大波浪线:“大家正在奇怪为什么只有树叶在响
呢。接着呀,原来有一群,大狮子,‘吼’!来了。”幼儿惊慌。
教师接着说:“看看他们的步伐,是怎样的谁来模仿模仿”
幼儿举手,模仿大狮子“咚、咚”地走。
教师:“实在是太像了。大狮子就是这样‘咚、咚’地走。让我们用脚来
模仿大狮子咚咚走好不好?”教师示范幼儿跟其一起,用脚踏地板,踏出四分
音符。
教师:“因为大狮子太危险了。所以我们用红色的大波浪来代表它。接着
呢,让我们看看有谁来了。紧紧跟在大狮子后面的,大家来猜一猜?”
有幼儿猜出是小狮子。
教师指着第三行黄色小波浪:“没错。紧紧跟着大狮子的,是一群聪明健
康的小狮子。他们个子小,所以脚步也比大狮子们要快。谁能来模仿一下小狮
子怎么走的?”
请幼儿表演一下小狮子的走路“哒哒哒哒”。
教师:“真棒。小狮子走路就是这样‘哒哒哒哒’。让我们用双手拍腿,
模仿小狮子走路的声音好不好?”教师领幼儿一起拍腿,拍出八分音符。
教师:“那有哪个聪明的小朋友知道,这白色的圈圈,老师在画的是什么
呀?”
幼儿回答是大家一起来。
教师:“是的。最后这个白色的圈圈呀——”教师手在空中画圈,“就是
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所以树叶啊,大狮子啊,还有小狮子,一起发出声
音,就变成了我们刚才听到的,好听的音乐了。我们就来再听一次音乐,看看
是不是黑板上的这样。”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
3、感知乐段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着图。用我们的手,来一起把树、大狮子、和小
狮子都表演一遍好不好?我们再复习一下。树——(把手放在头顶转动,嘴里
发出‘沙——沙——’的声音);大狮子——(用脚‘咚、咚’踏地板);小
狮子——(用手‘哒哒哒哒’拍大腿)。太棒了。那我们现在分成三组,请一
些小朋友当树,一些小朋友当大狮子,还有一些小朋友,当小狮子,好不
好?”教师给幼儿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是树组,大狮子组和小狮子组。
教师:“好了。那我们现在,就跟着音乐,一起把我们刚才画出来的图形
用动作表示出来吧。记住咯,第一段的时候是树组,第二段是大狮子组,第三
段,才是我们跟着大狮子的小狮子们,最后大家一起来。千万不要弄错顺序
哦。”
幼儿应和。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用双手表现出音乐。先是二分音符的“沙—
—沙——”再是四分音符的“咚,咚”。接着是八分音符的“哒哒哒哒”。最
后教师在空中画圈,引导幼儿一起有节奏地用手表现出来。
4、使用乐器表现
教师:“好的。刚才大家表现太好了。不过还有一样东西是不能缺少的。
看。”
出示串铃。
教师:“大家听听——沙——沙——这个像什么声音?”
幼儿因为有了刚才的课作前提,会回答像树。
教师:“对了。那我们把串铃分给树组。等一下呀,我们就用串铃发出树
叶的沙沙声。还有这个——”出示手鼓。教师轻击手鼓,发出“咚,咚”声。
“这个像什么?”
“大狮子走路。”
“对了。那我们的手鼓,就交给大狮子组,一会儿啊就不用跺脚了,我们
直接用手鼓表示大狮子的走路声。还有这个——”出示小木鱼,“哒哒哒哒”
轻击。“这个是谁呀?”
“小狮子。”
“嗯,那我们就把小木鱼给小狮子们,表示走路。”
教师:“好了,大家手里现在都有了乐器。那让我们用乐器,来听音乐演
奏吧。”
播放音乐。示意幼儿跟着音乐演奏。
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演奏两遍。第二遍的时候,教师说:“接下来,
我们可以交换你们手里的乐器,大狮子组的小朋友,可以去当树或者小狮子,
小狮子组的小朋友呢,可以去和树组和大狮子组的小朋友交换乐器。现在我们
换一换,来变一下身份。”
幼儿互换完毕。
教师:“现在我们都交换过身份了。再跟着音乐来一次吧。看看哪个小朋
友完全不会被身边的小朋友带跑,还是坚持自己的角色。老师放音乐咯!”
放音乐,让幼儿跟着一起用乐器表演。
5、退场
教师:“大家都表演得太好了。不知不觉,我们在森林里呆了一个下午,
现在,又要开着小火车离开森林了。请小朋友们,把手里的乐器,轻轻放回篮
筐。”
幼儿将乐器放好。
教师:“今天玩的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要开着小火车走咯。请小朋友们跟着小火车的音
乐,排好队,去洗手或者喝水。”
放《小火车》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退场。
第三章:反思
相比于一般的单纯音乐节奏活动课或者歌唱活动而言,本课设
计略嫌复杂,因为加入了图谱的理解,对于幼儿而言也有难度。也
正因为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音乐。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
形象化的拟人,让幼儿有种在音乐中寻找故事的快乐感。为防止幼
儿不习惯在欣赏音乐时看图谱,教师将黑板上的不同乐段也用不同
颜色表现。蓝色表现安全感,红色表示不安全感,黄色代表少许安
全。这样的说明或许能令幼儿更容易理解。而且通过小火车进森林
的情境设定也可以让幼儿更自然地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再通过树、
大狮子、小狮子这三者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长短拍音乐节奏。也
是本课的一个特色。
另外,本课也不免会出现许多不足的地方。因为目标太多,课
程就容易因为太紧凑而使幼儿出现前学后忘的状况,课程就显得比
较分散。如果不加以巩固很有可能无法完全完成目标。教师的语言
还可以更加生动,让幼儿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联系枯燥的节
拍和乐器的合声演奏。在音乐欣赏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
重要。尤其在介绍图谱时,要积极调动幼儿,手、眼、脚都应该协
调,这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都应注意。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3:2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