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之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桥头堡,对金融改革
意义重大】
从学术研究的文献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有弊:
存款保险的优势在于能给储户信心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防止
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上作用显著。存款保险不是单纯的付款箱,而是
一种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
体系的信心,夯实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银行机构一旦发生倒闭,存款保险
制度的存款清偿机制可以增强储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银行危机肆意
蔓延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显
性存款保险体制下,由于储户存款保险受到保护,储户不必根据银行资质
来选择存款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了其存款的安全性,存款利率高低就
成为储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逆向选择表现在经营更冒险的银行自然愿
意提供更高利率,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而稳健经营的银行反而会被市场
淘汰。道德风险表现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几乎不会受到储户的
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
但中国国情存在一定特殊性,与欧美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存款保险制
度实际上是将过去政府对存款隐性担保显性化了。推出存款保险的意义反
而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弱化政府担保。可见,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的
桥头堡,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从影响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得大额存款部分向经营稳健的大
行和其他理财、信托、保险产品分流。小行只能选择将资产质量下沉、发
展中间业务或者直接面对利差收窄的事实。
【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如何规避道德风险是核心】
存款保险制度条例,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投保机构范围、设定适当的保
险限额、合理融资设计和存款保险定价以竟可能发挥存款保险优势,规避
道德风险展开的。
投保金融机构范围是全覆盖。从条例看,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
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
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存款保险
的投保机构将做到全部覆盖。
建立存款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而没有四大行的存款
保险制度很难切实保障储户的利益。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占据整个银行体系
的半壁江山,没有四大行的参与很难筹集到充足的存款保险基金,无法有
效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处理银行危机的能力。如果仅将特定金融机构纳入存
款保险体系,比如仅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公司。但专门针对其他
银行建立存款保险会向市场发出不利的信号,储户会认为该类银行经营风
险较大才选择被存款保险制度庇护。
所有的银行都被强制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经营稳健的银行就有动力去
监督经营激进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也能筹集到充足的基金,提高公众对存
款保险的信心。
储户存款账户是限额保险。所谓限额保险,即是确定存款赔付的上限。
从条例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和国际经验一样,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
限额为人民币(6.2147,0.0062,0.10%)50万元。
但50万元的赔付标准可能对储户过度保险。中国人均gdp约为4.2
万元,国际上主要国家最高保险限额约为人均gdp的4-5倍左右,该指标
在亚洲的平均数为4.5。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中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在全
球范围内相对滞后,按照6估计,合理的中国保险限额约为20-25万元左
右。根据央行[微博]数据,50万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此外,即使个
别小存款银行破产,央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对出现问题的存款银行接盘,
存款将转移到其他银行继续得到全面保障。
有利必有弊。利:更好的保障储户利益,若赔付限额太低,恐引发存
款从中小金融机构大量流出,立即引发金融风险,更高的赔付上限也是为
中小金融机构和日后的民营银行发展挪腾更大的空间。弊:补贴了经营激
进的银行,引发逆向选择。此外,全额保险或过高的限额保险也弱化了储
户和金融机构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约束,易引发道德风险。
当然,正如条例所说,最高保险限额并非一直不变。一方面,随着经
济的发展,人均gdp规模和最高保险限额能够覆盖的存款账户比例是不断
变化的。另一方面,银行危机期间,政府会考虑暂时性扩大最高保险限额
以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从条例上看,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的范围为: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
的财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以及其他合
法收入。可见,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将主要以投保机构缴纳的保费为主。
当然,政府也不可能完全袖手旁观。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多数国家
和地区还是选择了政府融资与投保金融机构融资结合的混合融资制度。一
方面,政府出资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减少挤兑风险,此外,政府出资的
存款保险公司在特殊时期会有足额的资金保障储户存款的偿付,防止危机
肆意蔓延。另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避免金融机构面临
太大的经营压力,央行可能会提供流动性支持,定向或全面降准的可能性
在上升。
存款保险费率是差别费率。所谓单一保费制度就是对所有投保的金融
机构都采用统一的保费水平。而差别费率机制,是根据投保金融机构特征
收差异保费。
从条例上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将采用差别费率。第九条指出,存款
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
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
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预计我国会推出以基于风险的(可能的监管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差额费
率。有两种类别差别费率机制:一类是基于投保银行类别简单确定差别费
率,比如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确定不同的费率;另一类是根
据资本充足率或多种监管指标设计的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前者还是没有
消除道德风险问题,同一类别的银行的风险和资质区别较大,仍会导致同
一类别内的好的银行补贴坏的银行;后者为投保银行稳健经营提供了正向
激励,对投保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形成约束。
但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也并非完美。一方面,风险高的投保金融机构
将承担过多成本,可能使该金融机构经营加剧恶化。另一方面,基于风险
的差别费率可能加大金融的不稳定性,在银行业繁荣发展时自动减少保费,
而在银行业低迷与危机时自动增加保费。赔付时间限定为7个工作日。存
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在前款规定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
内足额偿付存款,比原来征求意见稿中的及时更为明确,储户更加放心。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后续影响】
对银行利润的影响。某某年底,商业银行净利润总计为1.5万亿元,
我们测算的一般性存款余额约为105万亿元,税率以25%计。若平均费率
在0.04%-0.08%的区间,对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影响约为2.5%-5%。由于
一般性存款余额较大,因此,缴纳保费对银行利润有一定冲击。
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存款保险从隐性到显性,实际上增大了存款
风险,大额存款可能会流向国有银行,中小银行会负债成本上升,但50
万的赔付上限还是为日后的民营银行的推出和发展挪腾了空间。存款保险
制度推出和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深耕资产收益率更高的小微企业的
银行会受益。
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短期对股市偏多
(银行股除外),对债市偏空。
对债市来说,首先,不存在存款保险公司成立,有了更多配债资金一
说。存款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源于银行的超储,如果央行无降准或其他宽
松措施应对,那么只是发生超储转移,不存在配债资金增多的逻辑。
当然,更重要的是,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
快。在经济总需求既定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行业内竞争加剧,
负债成本上升,倒逼整个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向上,金融机构会要求收益率
更高的资产,对利率短期是利空。
如果单论银行股,不一定是利好。存款保险制度并没有改善银行的资
产质量。但正如前文所述,存款保险制度将存款担保由隐性变为显性,大
户对存款仅部分担保的担忧反而会抬高小行负债成本,银行负债端成本竞
争加剧导致息差收窄。另外,存款保险制度需要银行缴纳保费,有点类似
提高存款准备金,对银行净利润会产生负向冲击。
对整体股市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是一利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
有利于非银金融机构,或使部分存款转而流入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对
于原先的储蓄大户,会将部分资金配置于理财产品、股票和信托产品。从
这点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入场。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3:0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