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3-02-01 22:52:11 阅读: 评论:0

兰州理工中专学校官网-上面一个龙下面一个天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及日积月累释义汇总

(卜凡妈妈整理,请私藏)

【第一课】古诗三首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

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

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扩展资料: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作者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

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

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

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

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

“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

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

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拓展资料: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

与原画相得益彰。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

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

"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

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

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

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

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

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

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

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

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

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

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拓展资料

诗题中,三衢,今浙江省衢县境内的三衢山。道中,路途当中。这首诗,是

作者行走在三衢道中写的,描写了旅行中所见到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愉快的

心情。

诗的一二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时,指五月梅

子成熟的季节,也就是初夏。日日晴,指天气天天晴好。江南梅子黄时一般是阴

雨连绵,称为梅雨季节,恰巧作者这次碰上几天好天气,所以强调“日日晴”。

(古诗百科)泛,泛舟;指坐船。泛尽,游够了的意思。却,又、再。这两句的

意思是说,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船在小溪里游够了再走山路。

诗的三四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苍翠的树阴。

不减,没有减少、差不多。黄鹂,指黄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苍翠的树阴跟来

时路上差不多一样浓,只是在山林中又添了几声黄莺清脆的叫声。这里用黄莺清

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又通过黄莺、绿阴表达了诗人山行时在宁静的初夏

景色中表现出来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一句一个重点,第一句重点写晴,而且强调是在梅子

黄时,第二句重点写行,既有舟行,又有山行,第三句重点写阴,并同来时对比,

第四句重点写声,一个“添”字活画出寂静的山林中的生气。寥寥四笔就构成了

一幅完整的画面。

【作者简介】

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

(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

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

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

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

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

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

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

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

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

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译文:战国时期,燕

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

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

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

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出自: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翻译: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

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

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掩耳盗铃

原为掩耳盗钟。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

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

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

矣。”“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选自《答江德功书》

寓故事[1]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

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

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

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

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

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

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

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2]

自相矛盾

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

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

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

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1]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

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上一个记

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

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

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画蛇添足

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

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

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杞人忧天

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

井底之蛙

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1]。出自《庄

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杯弓蛇影

意思是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

蛇毒,就生病了,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

“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第九课】古诗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

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

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

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

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

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

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

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

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

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

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

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

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

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

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

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

南湖等胜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

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

灾克邪。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

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

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

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

然合称“王孟”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琴棋书画被称为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

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

画者至善至美。文人四友指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

弈棋(大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

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花是君子”梅:探

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

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diagnosticmethods)。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

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

领。”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

‘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

了这首小诗。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哲理性。前一句“轻诺必寡信”比较好理解,

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后一句“多易必多难”字面理解起来有点难

度,结合老子当时的语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说,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

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

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

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

失败。

失信不立。《左传》

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

的认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

人的认可。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极端真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

未曾有过的事;不真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

小信诚大信立。《韩非子》

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有敌人来了会有将军抵挡住,有洪水来了自然有土修筑的堤坝来抵挡。指根据具

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字面的意思是耳朵听到的是不真实的,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的。形容做人处事不能

偏听偏信,要根据事实来判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

响。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

色。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

马,年四十六。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资料

(日积月累、古诗、课文)

古诗文

1.绝句唐代杜甫(f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

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

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túsū)。千门万

户瞳(tóng)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借问酒(jiǔ)

家何处有?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

8.滁(chú)州西涧(jiàn)唐代韦应物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

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成语背诵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

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2.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日积月累

1.文学常识

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

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有关知错

就改的名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gǎi)。-------《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ǐ)。-------《论语》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yān)。--------《左传》

改过不吝(lìn),从善如流。--------苏轼

3.课文背诵段落

1.第二课《燕子》1-3自然段——郑振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

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

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màn)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línglì)

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

平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

于旷(kuàng)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

边的高柳下了。

2.第三课《荷花》2-4自然段——叶圣陶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

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

蓬(péng)。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àng)得马上要破裂

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

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

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fǎngfú)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做风吹来,我就翩翩(piān)起舞,雪

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

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3.第十三课《花钟》第1自然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fēnfāng)

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

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

蔷薇(qiángwēi)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

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

暮(mù)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

晚上八点开花;昙(tán)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4.第十八课《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录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录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suì)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5.第二十四课《火烧云》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形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

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

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guì)

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

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

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

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

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à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样,

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转眼就变了,再也

找不着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2: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50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peru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