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第1册第一课的学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采用g调,2/4拍。它的前奏是135主调和弦音组成的号角式旋律。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
成,每句互相联系,激人奋进。歌曲中“起来、起来、起来”以及结尾部分的“前进、前进、
前进、进”都是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总之,这是一首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进行曲。它是
中国国歌。不论是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还是在本册教科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它
的学习,为学生们以后欣赏和学唱进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体会到《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神圣而庄严的。每个中国人都应唱好国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影片和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能体会《国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演唱国
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国歌的原名及词曲作者生平。了解《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三连音、重音记号、
渐强记号。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歌词、节拍、力度等。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
渗透,共同完成。
(课标:音乐学科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欣赏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国歌》。
教学难点
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的正确唱法;休止符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三、说教法
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激发兴趣、引导、感受、体验学习等方法。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
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
感知、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新
课标分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
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的。)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
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
容。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导入
A、同学们,咱们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那在升国旗时你们听到了什么音乐呢?
B、你们还在那些场合听到过《国歌》?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国歌的兴趣引入本课《国歌》的学习,而且还让学生
对演唱《国歌》的环境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知道《国歌》是神圣庄严的。
(二)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我将播放视频材料《风云儿女》片段,并以《国歌》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观看
的同时,我还将简单介绍《国歌》原名和作者生平,以及有关《国歌》创作中的一些鲜为人
知的感人故事。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歌》,熟悉《国歌》。让学生体会到《国歌》是在敌人的炮火中
产生的,它的意义十分重大。让学生未唱先动情。启发孩子们想真正唱好《国歌》的迫切心
理,为接下来的学唱《国歌》奠定基础。
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所以我的学唱歌
曲环节也是从聆听开始的。
A、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我将引导学生从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感受歌曲的风格,揭示其进行曲的特点。
B、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感知
我将带领学生合着《国歌》的背景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并组织简短讨论,让学生理解歌
词内容,领悟《国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琴声引导,学唱歌曲
因为学生对《国歌》的旋律、歌词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我让学生跟琴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
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在这个环节我将解决我的教学难点:
如:我会用“切蛋糕”的小游戏解释三连音。用“火车来了”和“打锤子”的形象比喻启发
学生渐强记号和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我还将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和模仿掌握附点音符和休
止符。
在学生们掌握这些难点后,我要求他们小声跟琴演唱整曲,并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小错误。
最后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将跟着范唱大声有感情的演唱《国歌》这样,我又带领着学生一
起来到了我的第4个教学环节
(三)创设情境、创编表演
播放北京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和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在获得冠军后升国旗,
奏国歌的视频。让学生跟着体育健儿一起演唱国歌。让学生体会此情此境作为一个中国人
的兴奋和骄傲。
通过师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表演《国歌》。如:为《国歌》伴奏,用简单
舞蹈动作表演《国歌》等。在这个环节无论学生表演的好与坏,只要符《国歌》的情感表
达,都会得到我的肯定和点评。因为这是学生创造力表现。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会演唱咱们中国的《国歌》了。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他
们也有自己的国歌。我想请你们下课后去找一找,听一听,比一比,看看其他国家的国歌与
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什么不同。下节课再来和老师一起分享,好吗?
(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建构主义教学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2:0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4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