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唐伯虎

更新时间:2023-02-01 21:54:16 阅读: 评论:0

2020年贵阳中考录取分数线-推成语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读昆虫记有感600字)

1

唐伯虎是谁

唐伯虎是谁?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唐子畏,号六如

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下面就是给大

家整理的唐伯虎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唐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

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

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受“会试泄

题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

为师,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风貌;代表作有《落花诗》、《骑

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集》等。

唐伯虎生平经历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

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出生于苏州

府吴县吴趋里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祖籍晋昌,书

画落款中,常书“晋昌唐寅”四字。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秀

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苏州城。二十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

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弘治十二年,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弘治十三年(1500),三十岁,赴京会试,受“会试泄题案”牵连,

2

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寅回家纵酒浇愁,绝意仕途,以卖画为生,始

游名山大川。

唐寅离开苏州,至镇江,至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

后坐船过芜湖、九江,至庐山。乘船溯江而上到黄州,吊赤壁遗址,

绘《赤壁图》。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登南岳衡山。入

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仙游县九鲤湖。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

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安徽,上黄山与九

华山。时囊中已罄,遂返回苏州。千里壮游,历时九月。

返回苏州,家中清贫,妻子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

一座小楼中,靠卖文鬻画为生。

正德元年,唐寅三十六岁。选中城北桃花坞。桃花坞原名章园,

为宋人章楶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这里景色宜人,

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

颇具山野之趣。次年唐寅以卖画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

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

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

花庵歌》。致力于绘画,常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

诗,挥毫作画。“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

允明《唐子畏墓志铭》)。

正德九年(1514),唐寅四十四岁。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至南

昌,后发现宁王有谋反阴谋,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宁王起

兵反叛,被平定,唐寅逃脱杀身之祸。自此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

3

号“六如居士”,取《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

电,应作如是观”,自治印章“逃禅仙吏”。

自南昌返吴后,多病,作画不多,加之不善持家,生活艰难,常

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借钱度日。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唐

寅独生女为儿媳,为唐寅晚年最开怀之事。

明嘉靖二年(1523),健康日益恶化。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

家,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触

动唐寅心境,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享年五十四岁。临终前作绝笔

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

流在异乡。”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凑钱安排后事,葬于

桃花坞北。祝允明书写千余字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于石碑上。有

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来自墓志铭。

嘉靖二十六年,唐寅墓迁葬至横塘镇王家村。

唐寅好收藏图书与书画,富为一时。每夜读书一卷,用朱黄识别

于书旁。每阅一卷,写山水、人禽、竹木,或书小诗,或记月日。藏

书楼有“梦墨亭”、“学圃堂”等,所藏以宋元版本为多,有成玄英注

疏《庄子》20卷,北宋佳本;《三辰通载》为南宋精刻;袁枢《通鉴纪

事本末》为宋刻本中佳本。藏书、藏书画印记有“南京解元唐寅”、

“唐伯虎印”、“梦墨亭”、“学圃堂珍藏书籍”、“唐居士印”、“梦墨亭

六如居士”等。其收藏的古籍中,有较多的亲笔题记,如“苏台唐寅

子畏学圃堂珍藏书籍”、“晋昌唐寅醉中读”、“唐子畏梦墨亭藏书”、

“吴郡唐寅桃花庵中梦墨亭书”等。

4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

熟书商何君立,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

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产生了第一个较完善的唐

寅诗文集,一时洛阳纸贵。

著名常熟出版商与藏书家毛晋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

文苑》时,又收录唐寅生前诗文轶事,丰富了唐伯虎诗文内容。

毛晋还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蘇州府志》,崇祯甲申三

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

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

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

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

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

并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

文。

会试泄题案

弘治十三年,京城会试主考官为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饱学之

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惟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

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定为唐寅、徐经所做。”

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江

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

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并所录之卷。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

5

复审,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

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

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

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县衙为

小吏。

程敏政罢官还家。华昶坐奏事不实,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

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

归家后夫妻反目,消极颓废。

《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

之。事秘,莫能明也。”

唐伯虎的画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

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

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兼其所长,

超越其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画作最多、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画。

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

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以小斧劈皴为之,笔墨细秀,布局疏朗,

风格秀逸清俊。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大幅气势

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

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其画有时与沈、文画风相近,如《南游图》,为唐寅三十六岁时

赠送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的作品。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

6

风貌。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

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对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博采众

长,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

感受。

唐寅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

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水墨写意花鸟,墨

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

唐伯虎的诗集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

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

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

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

《一年歌》、《闲中歌》等600余首。诗集中有为歌妓而作者,如《花

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

等。陈继儒《太平清话》记:“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

中游戏语也。”是书已失传,无以为证。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1:5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4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商鞅
标签:唐伯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