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考纲考核要求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
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
反问。能力层级为E。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
课。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
有美感。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
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
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
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
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另外,
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就所带学生的作文
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
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所以学习和
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
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
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激发学生热
爱语言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探讨和总结相结合。
【教学思路】:认识修辞→辨析修辞→运用修辞
【教学课时】:总课时3: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四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一课时;
对偶、排比、反复三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二课时;
反问、设问两种修辞手法的讲解和修辞的综合练习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一、导入
1.总有月夜,世界的一半镀着光亮,另一半浸着黑暗。
2.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学生活动】:从两个表达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句子中选择喜欢的一个,并说明理
由。
【设计意图】:引出修辞在表情达意中能达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修辞在语言表
达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第2句出自苏叶《告别老屋》,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银子”和“墨汁”
分别用来比喻月亮近处的夜空和月亮远处的夜空,新颖形象。
【教师活动】:引用孔子“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进一步突出语言的表达需要修饰,
引出修辞手法。
二、概说修辞
(1)修辞类型
【设计意图】范围由大到小,逐步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
1.修辞的种类
已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2.常见修辞种类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通感、互文、用典、
双关、回环、顶真、镶嵌等。
3.高考考纲要求的修辞类型及分类
【明确类型】: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明确分类】:
①.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②.结构类——对偶、反复、排比
③.语气类——反问、设问
(2)教学目标之一
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高效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是第一要务。
三、认识修辞
(一)比喻
【环节一】:知识点讲解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
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
了”、“变成”等联结。
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学生活动】: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类型。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明确】:明喻、借喻、借喻、暗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学生活动】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④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
节。
【明确】:都不是比喻句。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比如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表示想象、表示举例的引词就不是比喻句中的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比喻的作用
【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总结比喻的作用
【明确】:
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具体、形象、生动)
②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浅显易懂)
③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表达感情)
【环节二】:反馈练习
【学生活动】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
连接后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句子。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象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明确】B.比喻要贴切、易懂。好的比喻不但要形似,还要能做到神似,喻体和本体
在情调、境界上要一致。
(二)比拟
【环节一】:知识点讲解
1.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
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2.类型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
写物。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例句:
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①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②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贺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围城》钱
钟书
(2)拟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A火山发出一声咆哮。B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环节二】反馈练习
【学生活动】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撼岳阳
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
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
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明确】:C。“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
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
树有人的感情。
(三)借代
1.概念: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种类
【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借代的种类。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
3.借代的作用
【学生活动】:根据下面句子归纳借代的作用
①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形象生动、重点突出)
②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简洁、精炼)
③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反馈练习】: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
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明确】: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
都是比喻。
四、辨析修辞
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学生活动1】:通过两组例句讨论归纳借代和借喻的异同。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
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点;二是为了在“似与不似
之间”更准确地使用修辞手法。
【明确】: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学生活动2】讨论下面哪些句子属于借代,哪些属于借喻。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大家都来讲究
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
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分马》)
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
【明确】:1-3借喻;4-7借代。
五、运用修辞
【练习1】
(2015年湖南卷)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
.
,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
.
折泻于石隙之
下。,皆隐于山坳
.
树影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
磴
.
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明确】B比喻“一带清流”,对偶“佳木茏葱,奇花熌灼”“清溪泻雪,石磴穿云”。
【练习2】
(2015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明确】B
【练习3】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明确】: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
审定部编版试题
欢迎您下载!
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
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练习4】依照下面的示例,仍以“书”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句式与示例相同。
书是一片森林,我只摘来一片绿叶,缀在鬓发边;
书是三千弱水,我只取了一瓢清水,喝进身体里。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明确话题型仿写句式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所提供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书是一
片森林”“书是三千弱水”,结构模式是“书是……,我只……(动宾短语),……(动宾短语)”,
另外内容上要体现“书”这一话题,并且比喻要贴切,与例句构成一个整体。
【参考答案】(示例)书是漫天星辰,我只看到一颗明星,亮在脑海中;书是满屋珠宝,我
只捡了一粒珍珠,握在手心里。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明确了比喻、比拟、借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作用,并辨析了他
们中容易混淆的借代和借喻的异同,在鉴赏练习中明白了,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
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有趣,从而妙语连珠,文采飞扬。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够有意
识地恰当运用。
七、课后作业
假如有一天鲁迅走丢了,请你为他的家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要求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100字。
八、板书概念类型作用
明喻
比喻暗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借喻
拟人
描绘类修辞比拟生动形象、情感表现多样化
拟物
同:一物代一物
部分代整体
借喻借代
借代特征代本体生动形象、简洁风趣
喻中有代只代不喻
具体代抽象异
相似性相关性
专称代通称
能改为明喻不能
九、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20:3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4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