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
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
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
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
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
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
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
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条,较重
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
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
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
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
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
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
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
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省人口9367万(截止至2007年底),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
的省份,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
口总数的95%左右。
【行政划分】
山东省会济南。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省总计17个地级市: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临
沂、日照、烟台、威海、泰安、莱芜、聊城、菏泽、枣庄、济宁、德州、滨州、东营市,140
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市31,县60),1931个乡镇级单位(其中街道办事处460,
乡277,镇1194)。
[历史]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000--4000年之间,这里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
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
“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
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
一。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山东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
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
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
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
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
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
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
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
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
稀动物有71种。
水资源
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1999年实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
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
源量)为22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2.57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69.65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黄河高村站
1951—2001年资料)为376.1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
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
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是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全省
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
有量的14.7%(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
区)倒数第四位。
海洋资源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
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
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
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
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旅游资源
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大省,又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种类、规模、品味和布局均
属全国上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
由这里入海,奥运从这里扬帆,足球在这里起源。景区(点)遍布全省各地,文化、生态、
乡村、民俗等资源多姿多彩。“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旅游带优势突出。孔子故里
曲阜、五岳之首泰山代表了东方文化的高峰。山东沿海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青岛、烟台、
威海、日照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集群。遍及全省各地的自然
人文资源丰富多采,极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以“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为旅
游整体形象品牌,整合现有资源和产品,打造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三大骨干产品
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截止2007年年底A级旅游区221处,
5A级旅游景区3处,4A级旅游景区38处,3A级旅游景区95处,2A级旅游景区80处,1A
级旅游景区5处。其中世界级遗产2处,分别是泰山风景名胜区和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孔
府、孔庙、孔林)旅游区;还有“人间仙境”蓬莱,齐国故都临淄,“道教圣地”崂山,“世
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成“天尽头”,“泉城”济南,
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有着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的峄山,以集聚水浒英雄而
着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一、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山东省大致位于北纬34°~38°之间,位于北温带。【北纬36度左右的地形
剖面图,路过华北平原、山东省、黄海、青岛(北纬36度)】
2.经度位置:山东省大致位于东经114°~122°之间,位于东九区(时区)。
3.海陆位置:山东省面海靠陆,东临渤海和黄海,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对外联系
便利。
4.范围:华北平原包括西起太行山,东到渤海和黄海海滨,北依燕山,南到淮河,包括山东
省全部,河北、河南的大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山东省的邻省】
5.轮廓:描绘本区域图(华北平原各省区轮廓、海陆轮廓、渤海、黄海、朝鲜半岛、日本、
黄河、京杭运河),山东省轮廓象一只头朝东伏卧在地的骆驼。
二、地形
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大部分为平原,中部和山东半岛上有山地和丘陵分布,统称为山东丘
陵。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山东省最高峰。泰
山的地质构造是地垒,地形是断块山。【地形:地形类型+地势】
三、气候、植被、自然带
1.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月均温<0℃),
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冬春旱灾影响的农作物是小麦】
2.温度带:根据≥10℃积温,我国自南向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山东和华北平原地处暖温
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日照市也是暖温带】
3.降水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分布趋势为南部多于北部,沿海
多于内陆,山区多于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但山东半岛东部因为位于沿海,降水多,属于
湿润地区。【原因:夏季风的进退、、】
4.植被和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气象灾害:旱涝、低温与霜冻、干热风、冰雹等。
四、水文:
1.主要河流:华北平原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淮河、京杭运河等。
2.黄河、海河的水文特征:
(1)水量较小,因降水较少。
(2)含沙量大,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从孟津到入海口逐渐降低】
(3)冬季结冰:1月月均温在0℃以下。
3.黄河断流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
(1)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为原因(主要原因):上游沿岸地区过度引水。
(2)影响:①给下游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②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带来
极大影响;③影响下游大堤的防洪能力。
(3)应对措施:①统一调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②修建水库,调
节径流的季节变化;③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④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如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⑤节约用水。比如在农业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工业中治理水污染,循环利
用水资源。⑥提高水价;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4.黄河凌汛问题
(1)现象:河流在水文上冰坝阻塞水流时水位升高的现象
(2)成因:①发生地区:最冷月月均温低于0℃;②发生河段:黄河凌汛在上游河套一段(宁
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即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河段;③
发生季节:初冬河水开始封冻,或初春河水开始解冻的季节;④现象:纬度较高处水面封冻,
纬度较低处的水流,携带冰块不断涌来,冰块堆积成冰坝且越积越高,阻塞水流,抬高水位。
(3)危害:洪水溢出堤坝或决堤而泛滥成灾。
(4)措施:用飞机、大炮等炸开冰坝,排除冰块,降低水位。【今年好像动用了无人机】
5.京杭运河
(1)开凿时间:隋朝
(2)沟通水系:自南向北依次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且经过山东省
的南四湖。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自北向南依次流经京、津、冀、鲁、苏、浙。
(4)历史上的作用:沟通我国南北,是历史上南粮北运的大动脉。
(5)现在:济宁以南还能通航,北段已淤积为陆地。目前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的线路。
6.湖泊
山东省的主要湖泊有山东南部的南四湖(自南向北依次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
湖)、东平湖和济南的大明湖(泉水汇集而成)。
7.济南泉水枯竭问题
(1)泉水枯竭原因:近几十年来,泉水经常断流,主要是人们过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
(2)保泉措施:①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②修建水库,利用黄河等其它水源;③跨流域调水;
④植树造林(尤其是南部山区的水源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⑤节约用水;⑥防治
水污染;⑦提高水价;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保泉意识。
8.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天然降水少,水资源较少
人为原因: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③用水浪费
(2)措施: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节约用水④防治水污染⑤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
的节水意识⑥提高水价
9.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引起地面下沉,甚至导
致建筑物倒塌;在沿海地区还会引起海水入侵,致使水质变坏。措施:适量开采;并进行雨
季回灌。
(2)农业方面的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并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措施:
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合理灌溉;或有灌有排,控制地下水位。
10.华北春旱:
(1)成因:春季和初夏,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农作物旺盛生长,需要水
分。
(2)措施:①引水灌溉②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五、主要矿产
华北平原地区的主要矿产有:
石油:(东营)胜利;煤:兖州;金矿:招远
六、农业
1.概况:华北平原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旱地,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
生等。
2.试分析影响华北平原棉花生产的条件
(1)有利因素:
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热量比较充足,夏季高温多雨。②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水源:有河流水作为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本区纺织工业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交通便利。③劳力:人口
稠密,劳力充足。④政策:政府支持。⑤科技:科技比较发达。
(2)不利因素:旱涝灾害,盐碱地,水源不足。
七、工业
1、山东省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钢铁工业:济南、淄博、莱芜
家电工业:青岛的海尔、海信集团
石油工业:东营
煤炭工业:兖州、枣庄
2、东营、枣庄、兖州等资源型工业城市今后应如何发展?
⑴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新兴工
业和旅游业等;⑶发展科技;⑷改善交通;⑸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八、交通
1、铁路:主要有京沪线(主要经过德州、平原、禹城、济南、泰安、兖州、邹城、滕州、
枣庄等地)京九线(主要经过聊城、阳谷、梁山、郓城、菏泽、定陶等地)、胶济线(青岛、
潍坊、青州、淄博、济南),专门运煤的铁路线是兖石线(主要经过兖州、曲阜、滕州、临
沂、日照(石臼港))等。
2、高速公路:经过山东省的主要高速公路有京福、京沪和济青等。【穿过日照市高速公
路:同三(同江市—三亚市)、日(照)东(明)高速西至菏泽东明】
3、济南东北郊外的遥墙机场区位因素分析。
⑴地质条件良好,地基坚实稳固。⑵地形平坦开阔,且有适当坡度。⑶与城市有适当距离。
⑷有高速公路与市区相联系,交通便捷。
4、青岛港的区位因素分析
⑴自然条件:①港阔水深②不淤不冻③位于胶州湾内,风浪小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经济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通过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联系山东省内
广大地区,并通过京沪、京九、石德--石太、焦兖日等铁路线辐射到山东省周围的广大地区,
此区域内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②青岛港以青岛市为依托。青岛市是我省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城市,为青岛港的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九、商业贸易
1、全省最大的商业中心---济南的区位因素
周围地区经济发达,有广阔的货物来源区和销售区,即服务区。有多条铁路线、高速公路和
航空线连接,交通便利。济南工业发达,有较强的商品制造能力。
2、山东省的蔬菜出口贸易
山东省由于自然条件适宜,加上技术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生
产基地,并且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日本、韩国由于国土狭小、耕地少,而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需求量大,为山东省的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入世后,人们认为蔬菜出口量会
大大增加,但我省蔬菜出口却连连受阻,主要原因是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挡。
⑴原因:①蔬菜进口国设立了“绿色贸易壁垒”。②我省蔬菜农药残留等指标超标。
③我国的环保测评标准与国际不接轨。
⑵措施:①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蔬菜。②建立与国际一致的环保测评标准系统。
③加大科技投入。
十、旅游业
1、山东省的旅游资源
⑴自然风光:济南的趵突泉(夏季)、大明湖等,泰山日出(冬春季)、云海(夏季、雨
过天晴),青岛的崂山、海滨沙滩(波浪的沉积作用形成)、石老人(海蚀地貌—海蚀柱)
等。观赏时要注意观赏位置和季节。【日照万平口、五莲山、浮来山】
⑵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曲阜三孔,泰山的岱庙、南天门、玉皇顶、石刻等,济南的千佛山、
灵岩寺等。
2、评价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东营市】
⑴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⑵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⑶交通条件:交通的便捷程度
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状况
十一、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山东与日本、韩国距离较近,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山东,与
发达国家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
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互补性,这为山东与日韩等国扩大合作提
供了难得机遇。近年来,日韩的大量产业向山东的威海等地转移。【中国的企业到非洲投资】
1、原因:
(1)日韩产业升级的需要。(2)日韩国内地价、劳动力价格升高,成本增加。
(3)山东省劳动力、土地价格低。(4)山东省水陆交通便利,与日韩联系方便。
(5)山东省实施优惠政策,内部交易成本低。(6)山东省市场广阔。
2、对山东省的意义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增加就业机会。(3)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4)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5)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3、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着力培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特别要注意发展深加工型工业。
(2)加强科技投入,创自主品牌。(3)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接受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
十二、工程
1、南水北调(东线)路线、意义、注意问题
⑴路线:大致沿京杭运河路线,南段(济宁以南)可利用原运河航道,以减小工程量。因整
个线路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两端低,故南段须逐级提水,北段可向北自流。
⑵意义:①为华北和沿线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方便华北和沿线地区
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③利于华北和沿线地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④给长江调水
区带来经济效益;⑤拉动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
⑶注意问题:①调水的同时要注意节水,因调入的水不能满足全部需要;②防治水污染,保
护生态环境,保护调入的水源的水质;③农业要推广节水技术,防止因灌溉不当造成的次生
盐碱化。
2、引黄济青:引黄河水到青岛,促进青岛社会经济的发展。
3、规划中的山东蓬莱和辽东半岛之间南桥北隧工程的意义
⑴可大大缩短东北和华东之间的路程,方便了东北对外联系;
⑵促进东北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⑶促进东北和沿线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⑷促进沿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⑸利于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十三、城市化
1、华北平原地区城市的形态多为团块状,如济南、北京。原因:地势平坦,河流少,土地规
整,便于城市建设,便于集中设置基础设施。
2、济南郊区长清的大学城【日照大学城】
(1)区位因素:文化教育
(2)影响:
①利:a、促进长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b、促进长清商业、服务业、交通、农
业等一系列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其经济发展;c、扩大了长清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d、促进长清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口比重;e、提高了长清人民的文化
素质;f、缩小了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平差距。
②弊:a、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b、使济南市文化区人口减少,高等院校老校区空
心化,日渐衰落。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9:3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4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