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院

更新时间:2023-02-01 17:51:01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圆辅助线技巧-到处的英文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书店里买不到什么书)

1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

3

O

4

余春宇08化学85号

摘要考察了普通共沉淀法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采用一种改进,了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

Fe

3

O

4

纳米粒子。并对获得的粉体采用进行初步表征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

3

O

4

颗粒,研究了

影响纳米Fe

3

O

4

颗粒磁性的因素[1]。

关键词磁性Fe

3

O

4

;共沉淀法;制备;

引言

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磁流体技术

在国内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纳米铁氧体粉体的制备不够完善,目前应用较广泛

的铁氧体是纳米Fe

3

O

4

,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Fe3O4更多应用于化学领域

[3]近几年来Fe

3

O

4

便成为了一种新型材料[4]纳米粒子(nanoparticle)也叫超微颗粒,一般

是指尺寸在1~100am间的粒子[5]

Fe

3

O

4

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即超顺磁性[6]Hao-Yu等人制

备出来的Fe

3

O

4

可达5–10nm[7]使用XRD,TEM,VSM对材料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

果发现,用水热法制备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层型结构[8]。,近年来有关纳米

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物性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这在纳米粒子基本理论上有重大意义

[9]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O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得到合理优化的制备工[10]采用化

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

3

0

4

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11]

本文综述了多种制备磁性Fe

3

O

4

纳米粒子的方法且分析了它们的诸多影响因素,在

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很多经验取长补短得出了在共沉淀发的基础上再对一些反应条件

以及其他一些试剂进行了改进

内容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纳米Fe

3

0

4

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受到

很大的重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目前纳米Fe

3

0

4

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2]机械

球磨法、溶胶一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电弧蒸发法、液相微介质电加热分

解法、水热法等,但每种方法有其自身的不足。

机械球磨法

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是在球磨机中加入粒度为几十微米

2

的FeO粗颗粒,通过钢球之间或钢球与研磨罐内壁之间的撞击,使FeO。产生强烈的塑

性变形并破碎,进而粗颗粒细化,直到形成纳米颗粒。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材料重现性

好,操作简单,但生产周期长,粒径细,以水或油类作为分散介质,油酸作为表面活性

剂,通过球磨得到l5nm左右的FeO纳米颗粒。但由于强烈的塑性变形,会造成FeO颗

粒晶粒有较大的晶格畸变。[13]

溶胶一凝胶法

此法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

再浓缩成透明胶经干燥、热处理可得到氧化物超微粉。其中控制溶胶一凝胶化的主要参

数有溶液的pH值、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通过调节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粒径

小、粒径分布均匀、化学活性大的单组分或多组分分子级混合物,以及可制备传统方法

不能或难以制得的产物等[14]。

化学共沉淀法。

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球形纳米Fe

3

0

4

粒子,其反应程序非常复杂,要求条件控制

的相当严格才能得到球形纳米FeO粒子。本工作采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和氧化沉淀法

制备粒径均匀的纳米Fe。O粒子,经生物相容的柠檬酸三钠对其进行包覆后分散到水溶

液中制得磁性液体,并使用SEM、XRD对制备的FeO粒子进行了比较研究[15]。

化学共沉淀法是指在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的可溶性溶液中,加人适当

沉淀剂,将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然后再将沉淀物进行脱水或热分解后制得纳

米微粉。其优点主要有:产品纯度高,反应温度低,颗粒均匀,粒径小,分散性也好。

但此法对于多组分来说,要求各组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水解或沉淀条件,因而工艺具有

一定的局性。化学共沉淀法为目前制备Fe0纳米颗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反应基本原

理为:“+2Fe”+80H一=Fe104+4H'0通常是把Fe和Fe的硫酸盐或氯化物溶液以1:2,由于

Fe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FeO。以共沉淀法最简捷和优越,该法是将铁盐和亚铁盐以

一定的比例配合成溶液,选用适当的碱性沉淀剂进行共沉淀,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得

到性能优良的超徽粒子[6](一般该比值略大于1:2)[17],用过量的氨水或NaOH溶液在一

定温度(55~60℃)和pH值下,高速搅拌进行沉淀反应,即可制得粒径分布在8~10nm的

Fe0纳米颗粒,其磁饱和强度可达85×10一A·m/g。此法制得的磁流体微粒细小均匀、

饱和磁化强度高[18]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是将二价铁盐和三价铁

盐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9]

热分解法

热分解法得到的Fe

3

O

4

粒子较大,选择合适的铁盐、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并且适当

降低反应温度,会使得产物粒子减小。华国等将FeCl

2

·4H2O溶于含有PVA的水溶液中,

加入适量氨水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经100℃干燥12h后,600℃分解得到40nm左右的

3

Fe

3

O

4

纳米粒子。

电弧蒸发法

此法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运用电弧放电技术蒸发石墨等原料,然后再冷凝制

得碳纳米[20]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用于制备Fe3O4纳米

粒子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连续生产[21]

结论

以上五种制备Fe

3

O

4

的方法各有利弊,但是用化学共沉淀法用得最多,而且此方法

制备间单,反应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便于操作,所用的原材料为廉价的无机

盐,工艺流程简单、而且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磁性材料[22],易扩大到工业化生产,若从节

约能源这点出发,化学共沉淀法已是最佳选择,反应所用试均为分析纯试剂。反应前所

用蒸馏水通氮30min以除去水中的氧气。将FeC1和FeC11按物质的量之比2:l的比例溶

解在250mL的蒸馏水中,移入500mL三口瓶,然后放置在50℃恒温水浴中。氨水和不同

浓度的柠檬酸钠溶液混合后作为碱源逐滴加入铁盐溶液中。反应物中柠檬酸根与总铁的

物质的量之比用表示=n(柠檬酸根)/n(Fe+Fe1)。反应过程中搅拌器以l300r·min搅拌,

整个反应过程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2h[23]即得。常用的氧化沉淀法是通空气或氧气来进

行氧化,并在前期采用氮气保护其缺点是反应周期长[24],有人还用了原电池电动势来控

制Fe

3

O

4

的粉体,考虑到离子选择性电极具有响应速度快、不污染试液、溶液有色时也

不干扰测定的优点,同时目前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度,故在我们的

工作中,通过控制原电池的电动势来严格控制F与Fe2+的浓度之比,从而制得较纯的

FeO|超细粉体[25]。

由于考虑到氮气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不易操作可以不用氮气保护而把Fe2+与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改为1:1.8,有意的提高了Fe2+在组分当中所占的比例,以防Fe2+在空气

中被氧化

参考文献

[1]李剑玲,李德才,张少兰,崔红超,王翠纳米Fe3O4颗粒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杂志社2010年第55卷第1期:1-8

[2]PENGJian(~健),ZOUFen(~芬),LIULu(RO路),TANGLiang0~亮),YULi(丽)CHENWei(~

伟),LIUHui(5~1]辉),TANGJing.1)o(唐静波),WULi-xiang(邬)SciencePress

Trans.NonferrousMet.Soc.China18(2008)393—39

[3]ChenShouming1ZhangYonghua1XiongHongBing1ShenHui2GongKecng1StructureAnd

PropertiesOfFe3O4nanoparticlecompositeCommnicaitions2003-03-1526(2):119

[4]CUIYali(崔亚丽)1,HUDaodao(胡道道)1,FANGYu(房喻)1,2&MAJianbiao(马建标)2

PreparationandmechanismofFe3O4/Aucore/shellsuper-paramagneticmicrospheresSCIENCE

4

INCHINA(SeriesB)August2001Vol.44No.4

[5]周曾艳磁性纳米Fe3O4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铜仁学院生化系,贵州铜仁554300)2006年5月第8

卷第3期92-94

[6]李曦

1

,靳艳巧

2

,丁玲

1

,张超灿

2

Fe

3

O

4

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微量热应用研究

*

(1.武汉理工大

学理学院;2.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004年增刊(35)卷

[7]Hao-YuShen&YongZhu&Xia-ErWen&Yu-MiaoZhuangPreparationofFe3O4-C18

nano-magneticcompositematerialsandtheircleanuppropertiesfor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AnalBioanalChem(2007)387:2227–2237DOI10.1007/s00216-006-1082-1

[8]XuanShouhu1,ZengSuyuan2,FanMeiqiang1,QinLaishun1,ShuKangying1One-StepMethod

ofFabricatingFe3O4/MontmorilloniteMagneticNanocomposites(iliangUniversity,

Hangzhou310018,China)

(eng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

Vol.39,Suppl.2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August2010

[9]刘清波,潘礼庆,徐美,秦良强,赵雪丹,邱红梅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磁性研究(北

京科技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83)2007年l1月第2l卷专辑192

[10]陈兵,樊玉光,周三平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粉体工艺的优化(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

院,陕西西安710065)机械工程材料

2006年9月第3O卷第9期61-63

[11]杨瑞成,郧栋,穆元春纳米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2008年2月第34卷第1期23-25

[12]宋丽贤,卢忠远,刘德春,崔绍波2肖相齐分解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的研究及表征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绵阳621010;辽宁科技学院,本溪1170222006年第25卷第1期第25卷54

[13]赵朝辉姚素薇张卫国纳米Fe3o4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应用现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

系,天津300072)2005年第24卷第8期865

[14]许启明,付佳,张文彦。,李宁纳米磁性Fe3o4的研究进展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5;2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

西安【71001)2007年11月第21卷专辑Ⅸ6

[15]胡迎花罗志聪。陈克正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包覆(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山东青岛266042)第28卷第6期478-480

[16]秦昆华,马文石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研究进展(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008年第14卷第2期95-97

[17]高道江王建华超微磁性Fe。0粒子的制备1997年11月第20卷第6期59-62

[18]李明亚,齐西伟,刘宣文,王晓强制备纳米Fe3O4磁性粉体的研究进展(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金属热处~)2007年第32卷第12期26-28

[19]张鑫,李鑫钢,姜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合成及表征(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

心,天津300072)2006年1月第23卷第1期46-48

5

[20]倪永红,葛学武,徐相凌,陈家富,张志成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000年2月第15卷第一期10-14

[21]于文广张同来张建国郭金玉吴瑞凤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的制备和形貌(北京理

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007年6月第19卷第6期885-892

[22]马明朱毅张宇张东生唐祖明张海黔顾宁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与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

研究(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南京2100962003年3月第33卷第2期206-207

[23]汪汉斌,1'刘祖黎卢强华彭丽姚凯伦柠檬酸根对纳米Fe3o4颗粒的生长及性能的影响(!

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武汉4300622004年l1月第ll期1280-1282

[24]李云黎彰正交实验法优选铁泥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沈阳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学院,

辽宁沈阳1101422008.12第22卷第4期35-41

[25]周一平刘归一周克省孔德明尹荔松纳米Fe3O4/PANI复合体系的

微波电磁特性研究(1.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工业大学信息与

计算科学系,湖南株洲412008)2006年12月第33卷第6期81-85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7:5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3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