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汩罗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1-14 12:16:14 阅读: 评论:0

培训机构英语老师面试-氢氧化钙是强碱吗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水貂养殖前景)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

读完某⼀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起来写⼀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

怎么写吗?以下是⼩编整理的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1

五⽉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个⼈——屈原。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因顷

襄王听信谗⾔⽽被流放,最终投汩罗江⽽死。

读着《楚辞》,五⽉的种⼦在⼼中慢慢发芽,我仿佛看到了⾏吟江畔的诗⼈⽬视着滔滔江⽔,感叹

着⼈⽣的⽆常。也许,对于屈原和宋⽟,⼈⽣都或如浮萍⼀般⽆根⽆蒂,陌如尘⼟。国家的命运,⼈民

的疾苦和⾃⼰的⽣命,到底该选择哪⼀个?以前觉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变楚王的昏

庸,奸⾂的谄媚,也不能改变楚国被灭亡的命运。秦统⼀中国是历史⼤势所趋,屈原之死不过是螳臂当

车,⾃不量⼒,是愚忠,甚⾄是愚蠢。可是我读完《九章》,我觉得他的死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

⼀个⼈经历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过那么多地⽅,屈原太孤独了,太劳累了,⼜是太渺⼩了。天地

那么⼤,⼭原、江⽔、滔滔洪流、滚滚红尘,他只是其中的⼀粒芥⼦。⽣与死,对于浩荡的宇宙来说,

实在不算是什么。何况这个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个能了解⾃⼰的⼈了,这样活着,实在是⼀种痛苦。

江畔的诗⼈叩问苍天,苍天⽆语,凝视⼤地,⼤地⽆声,过尽千帆惊回⾸,报国⽆门的诗⼈只剩下

脚边的落英和盈袖的花⾹。地⽼天荒,却等不来⼀个王。屈原的⽣命,该是⼀个臻⼦永恒的过程,因为

他在那些落英缤纷的年华⾥,培育出了千古不灭的故事。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丽的⼈,

说不定何时就想赐你⼀死。可你忙于政务,⼜怎能留国王的夸奖是⼀种带回钩的暗器!

你短暂的⽣命留下的篇章,他们都活了⼏千年,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箭的⾃由就是⼸的⾃由?涛

涛滚滚汹涌澎湃,但它淘不尽,淘不尽⾼尚的灵魂。昂⾸是春,俯⾸是秋,如此的⽓质,如此的灵魂,

刚劲坚毅地挺⽴在天地之间,留给后世的⼈们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辞》中我选不出最爱的⼀段,因为每⼀段都是那样的美好。我只爱那美丽的章句,爱那凄美的

风格,更爱屈原纯洁的⼼灵。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2

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到死的⼼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哀郢》、《抽思》、《怀沙》《回风》,⼤概是⾥⾯最重要的五篇

东西。

《涉江》⾥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

忠”之情,他已经明⽩⾃⼰和郢都党⼈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他很愤怒,他⼀⾯表⽩⾃⼰多么清⽩⾼

洁,⼀⾯痛骂那些⼩⼈多么肮脏丑恶。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最喜欢的⼀篇,它的调⼦很⾼,看着

很过瘾,很解⽓,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篇那种⼏乎可以让⼈⼼神俱碎的悲哀。那个时候的屈原⼤

概还年轻,还有朝⽓,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呐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份沉

痛。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了解他的⼼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

去。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是刚直的⾼⼠,可是从《九章》⾥看去,不论哪⼀篇,我都只能

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切天地⼒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

国,楚王带着他的⾂⼦跑了,很快⼜组织了⼀个新的⼩朝廷。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

群“楚跑跑”们的厚脸⽪,他写了《哀郢》,哀郢是⼼碎,我⼏乎不忍卒读。然⽽他的第⼀句诗却是“皇天

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后的⼀篇是《怀沙》,其实不能⽤先⽣的《朝花⼣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样

的,那就是,应该是收拾好⼀切的时候了。《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都是很低

沉很压抑的,⽽且是⼀篇⽐⼀篇压抑,让⼈看得全⾝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

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是⼀种从⼼灵的⼒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来。

读完《九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这样⼀副场⾯。楚地奔流的江⽔,⾼耸突兀的巉岩,屈原带

⾼冠,⾐⼴袖,⼀个修长⽽静默的背影就那样⽴着,举⼿投⾜间只有两个字:孤独。试着读《楚辞》,

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居》、《渔⽗》时,⼼中狂躁不安。《楚辞》犹如疾风

暴⾬,控诉⼈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独⾏都让⼈产⽣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和疯狂得

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情绪不宁。

不管如何,我明⽩,我现在的⼼境,需要的是回环往复⽽不是狂乱⽆章。这时候的《楚辞》,于我

⽽⾔⼤概是⼀剂良药,多服为宜!

读屈原的《楚辞》有感3篇3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圣⼈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世⼈皆浊,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众⼈皆醉,何不餔其槽⽽歠其离?

何故深思⾼举,⾃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夫,于是,两⼈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

世之道和⼈⽣哲理。《楚辞·渔⽗》记载的就是渔⽗和屈原的讨论过程。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可知,

他并不是真正的渔⽗,按⽂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个懂得随遇⽽安,乐天知命的隐⼠形象。他

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是恬然⾃安,将⾃我的情操寄托到⽆尽的⼤⾃然中,在随性⾃

适中保持⾃我⼈格的节操。

渔⽗是作为屈原的对⾯存在的,⾯对社会的⿊暗、污浊,屈原按⽂中的话来说是“深思⾼举”,则显

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格之⾼标,追求清⽩⾼洁的⼈格精神,宁愿舍弃⽣命,也不与污浊的尘

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死不渝。

司马迁为⼈熟悉的⼤⼈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他是⽤⽣来创造⽣命的价值,⽽屈原是以死来

体现⽣命的意志和尊严。

⽣命的价值不在长度,⽽在厚度和⾼度。

渔⽗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种真诚的劝说,然⽽屈原的回答

却是态度鲜明,⽴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蒙世俗之尘埃

乎?”

携与最后“望⼤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不听兮,任重⽯之何益?⼼挂结⽽不解兮,

思蹇产⽽不释。”的悲叹的回风,⼀位伟⼈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愿清⽩以死,宁为⽟碎不为⽡全的崇⾼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

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之⼀,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2:1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数说的读音
下一篇:切线定义
标签:汩罗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