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01 14:29:18 阅读: 评论:0

腾讯课堂涵品教育靠谱吗-不动点定理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发声词典)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

习十七第1、4题,倍的熟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受“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

2、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育学生操作、观看、推理力量及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受“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日的数学课,教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熟悉,它就是小

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熟悉教案》。◆共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

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学问,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教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其次排(3个3个

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其次排有几个3?(2个3)

生答复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状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

倍。今日,教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熟悉。(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

摆的状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例如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

正方形)

学生观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例如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看。

学生说自己的发觉。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提醒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

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稳固“倍”的概念。

推断其次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例如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其次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1、拍手嬉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日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503845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材

倍的熟悉是在学生熟悉和理解乘法意义的根底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

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学问进展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

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

念和简洁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

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力量,培育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

相关学问奠定根底。教材为倍的熟悉供应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拟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

依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拟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学问“几

个几”转化为新学问“倍”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

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育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观看、操

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看、体验和

探究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学问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

感知的根底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纳多媒体帮助

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

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猎取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

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

详细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

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嬉戏,帮忙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

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其次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现情境图,首先让学

生自主发觉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

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

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

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觉“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

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一样,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

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熟悉和理解。

特殊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学问的升华,渗透了

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准时了解课堂的效

率,发觉缺乏及亮点。仔细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阅历。同时通

过鼓励评价,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力量。

#503844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训练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

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熟悉”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消失的。例2,是以三

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

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

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

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受“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

(2)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育学生操作、观看、推理力量及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受“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

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自觉

主动地猎取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

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

“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三、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

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

下环节进展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不简单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

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

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熟悉”。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识感,为学生

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看日常生活问题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觉,引导得出:

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肯定的感知后,再提醒“倍”的含义(3

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

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详细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例如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其

次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简单理解其次行摆的圆必需有4

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其次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

立起“第一行几个,其次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

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终,通过师生的拍手嬉戏练习,将学问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

步感知的根底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

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稳

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到达融会贯穿。

(四)全课小结,鼓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

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

#50384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

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

熟悉。

教材分析:

“倍的熟悉”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

完7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学生把握了“倍”学问,为今后利

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等数学问题打下根底。

教学目标:

1、经受“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

义。

2、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

几倍”的详细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日的数学课,教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熟悉,它就是小

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学问,同学们

情愿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教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其次排(3个3个

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其次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答复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状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

的2倍。今日,教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熟悉。(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其次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其次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

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看、比拟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争论:其次行的数量

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当怎样想?

学生争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争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其

次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索: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

看其次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其次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熟悉》。

2、稳固“倍”的概念。

推断其次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

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其次行有3个2,那

么其次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假如只告知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其次行是第一行的4倍,

那么其次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争论:要求其次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学问的理解,

最终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争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学问?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50384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

难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直观熟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学生对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熟悉还仅停留在其外表现象上,本节课的教学将有效组织和指

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去发觉并尝试归

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本课也留意培育学生的制造精神。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熟悉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力量目标: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沟通、比拟分析概括等,

帮忙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及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过

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手、脑、口结合的

力量。

情感目标: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

生喜爱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

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展帮助教

学。

教学预备:

白板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

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外表都有各自的外形。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

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

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

的。播送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

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日这节

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讨论它们的特

征。

(PPT出示课题: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1、师:(由现场教师预备一个不透亮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

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教师为每一组同学都预备了一个纸盒

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

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番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

们为什么不摸出呢?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肯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刚的嬉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

征呢?全班沟通沟通吧。

二、自主探究,发觉规律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展现校园图片,并将其中的平面图形逐

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让学生推断:

哪些是长方形?

(2)质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是否肯定是长方形?长方形的边、

角藏着哪些隐秘呢?(白板演示:使用白板直线工具画出一个长方形)

(3)猜测: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室的黑板、课桌和白板上的长方形。

猜测: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像

这样相对的两条边称“对边”。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颜色功能将两组

对边用不同颜色表示出)

生2:四个角也相等,并且是直角。

依据学生的答复进展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师: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从直观上的感觉,那么小朋友猜想的长

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

尽量想简洁的方法。(生拿出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等材料)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现台集体沟通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

相等。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利用直尺工具分别量出长方形对边的长度,

验证猜想。)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

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点击三角尺出示三

角板,通过旋转、平移测量出每个角都为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生4:对折两次后再量。只需量一次。

白板演示:再让学生上台点击三角尺出示三角板进展测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觉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

直角。

(4)利用电子白板出示一组图形,推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依据长方形的特征进展推断,后指明答复。(白

板演示:利用放大镜将全部的长方形放大,并利用遮屏工具将其他图形遮

住。)

2.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利用交互白板的直线功能在方格图上画一个长方形,教师再利用

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将长方形的长渐渐缩短,让学生通过观看,说说自己

有什么发觉。

折纸验证: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片变成

正方形吗?

(2)分小组争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问拓展:正方形是一种特别的长方形。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并总结出了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觉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呢?

3.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局部起个名字

吗?(白板演示:让学生上台利用交互白板单击“直线”按钮调出直线工具.

围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边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

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批注功能将长与

宽表示出来,并在上面写上长和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

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师:你能照教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师:由于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

的长叫边长。(白板演示:利用交互白板使用直线工具画出一个正方形,

并在其中一条边上写上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熟悉,

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熟悉呢?

三、稳固深化,延长拓展

1.猜一猜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O厘米,一条边是16厘米,

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快速地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白板演示:

利用直线工具画方格,并指名学生上台单击“直线’’按钮,调出直线工

具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全班沟通。提问:假如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

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长和宽吗?(指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标出)同桌相互介

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

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拿出6个小正方形)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

形?(白板演示:指明学生上台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进展拼接。)

4.量一量

五个肘白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该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

米,宽20厘米。

A.长3O厘米,宽2O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白板演示:

让学生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功能进展拼接。)

数学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4:2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32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