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戏雪

更新时间:2023-02-01 11:39:15 阅读: 评论:0

网红经济效应-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四时田园杂兴其25)

鲁迅《雪》原文

鲁迅《雪》原文

《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本文通

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

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

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

《雪》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鲁迅《雪》

暖国②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

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

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

血红的宝珠山茶③,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④;雪

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

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

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

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

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

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

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

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

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

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

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

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

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

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

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语丝》周刊第十一

期。

②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③宝珠山茶据《广群芳谱》卷四十一载:“宝珠山茶,千叶含苞,

历几月而放,殷红若丹,最可爱。”

④磬口的蜡梅花据清代陈淏子撰《花镜》卷三载:“圆瓣深黄,

形似梅花,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

发展,可谓正是春暖花开,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面对黑

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将自己的心境写入文中,以彻底的革命

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原文赏析

诗人其时身处北京,面对“弥漫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朔

方的雪天,诗人一着笔就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暖国的雨,

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知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

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了?”诗人起笔没有去直接写雪,而来写暖国的

雨,旨在说明雪是雨所凝结而成的,二者是同质的姊妹,又为篇末称

赞“旋转升腾妙、“蓬勃地奋飞’夕的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作伏

笔。

接着,诗人以深情重彩之笔,描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

雪景图。其意境新美、寓意深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江南的春色是迷人的,而江南的雪景同样可爱。诗人在这里先

概写一笔,既点明了它“美艳之至”的外观,又指出了它“滋润”的

质地。对于江南的雪野,诗人善于选择最能体现“青春的消息,的事

物加以描绘,从而展现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透过这幅五彩

缤飞、美艳之至的画图,我们不仅看到了绚丽的冬花,也仿佛闻到了

郁馥的芳香。这对那恋花的蝴蝶、采花的蜜蜂,是怎样的乐园呵!行

笔至此,诗人情思飞动,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原来就美艳之至的图景

中又添了极致的一笔:虽然“蝴蝶确乎没有”,因为时令究竟还是冬

日,蜜蜂是否光临也已“记不真切”,但眼前仿佛望见有“许多蜜蜂

们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于是乎这幅江南雪景图,绘声绘

色,静中有动,情景交触,愈加充满生机,春意盎然。

江南的雪景如此美艳,必然会给人们增添无限的生活乐趣。诗人

在这里主要是从孩子们的角度着笔,就使得这种乐趣愈加显得活泼而

纯真。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不畏冬日的

寒冷,一齐来塑雪罗汉。这是孩子们所特有的乐趣吗?否。它对成人

们同样也有魅力。不见“谁家的父亲也来帮忙了。”这确确是一妙笔:

它将雪天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扩大到成人们的心间。由于成人的

热心帮助,一个“比孩子们高得多”,“上小下大”,尚分不清是细

腰儿的胡芦还是大肚皮的罗汉的雪的堆积,很快塑了起来。然而,孩

子们的兴趣是有限的、易变的。雪罗汉的好景也便短得可怜:非但终

于“独自坐着”了,而且在晴夭和寒夜交侵之下,于雪化冰消的`自然

淘汰之中,很快被剥蚀得形奇状怪,说不上还像个什么了。作者虽处

在严酷的“冬天”,心中却存在着“春天”的理想,写江南的雪景美

和怀念故乡的童年,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另一方

面,江南雪景是春天和光明的象征,寄寓着诗人对美好的春天来临的

热望。还有,对江南雪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眷念之

情”或“对故乡和童年的眷恋之情”。上述种种,或者不免失之笼统,

或者是不尽确切的。

当时,战斗在朔方冬日的鲁迅先生,对于南方革命的情势是热切

关注着、神往着的。这一点是确确无疑的。但是,由于远离当时革命

的中心地区,他对工农革命运动的力量尚没有多少接触和认识;把十

月革命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力量联系起来考虑问题,认识到人民群众

既已被压迫到“与牛马同流”,就会象野牛那样,结成大队“排角成

城以御强敌”,便足以推翻一切反动统治,尚是作《雪》之后三个月

的事。因此,诗人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以方兴未艾的工农革命洪流为

依据看到工农斗争必胜的光明前景。而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

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

信表面上的事情。”即使是在北伐军捷报频传、沪宁克复之后,他

“还是胡思乱想,象样点的好意思总象断线的风筝似的收不回来”,

而要说几句“扫兴”话的。所以,我们认为,在《雪》中,鲁迅先生

对南方革命的向往就决不会是十分热切的,也不会说怎样的“好意思”

的话,更不会轻意用“美艳之至”一类的美言大加赞颂的。固为诗人

深知,“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

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而“讴歌”、庆祝之类又“会使革命精

神转成浮滑”。再从江南的雪由于自身的“滋润”、“粘连”、“依

恋”、“著物不去”特质,使它不能象朔雪那样“蓬勃地奋飞”,而

被堆塑、被冰结、被消释、被嘻弄、被遗忘和被冷落,“终于独自坐

着”,终于被自然陶汰的不幸结局来看,诗人对江南的雪景描写,并

不仅仅是要赞美它,也不仅仅是要表现所谓对故乡风物和童年生活的

眷恋之情,恰恰相反,他是要以柔软缠绵的江南雪和朔雪相比较,丧

现对一无眷念、毫无挂碍地投身社会斗争的热切神往的意绪。江南的

雪,它虽然热情地装点着“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夕的江南大地,但

它又有着“滋润”、“粘连”、“著物不去”的致命弱点。因而它既

是可爱的,又是需要热情而认真的批评的。鲁迅先生熔写实、绘景、

言志、抒情于一炉,创造了顽童戏雪这一新美而幽远的意境,寓寄了

深刻而现实的思想:不奋飞于社会革命斗争之广阔天宇者,到头来只

能为历史的辩证法所玩弄、所抛弃而己。

最后,诗人以深情而又严峻的文字,写朔雪的特征和异样的景色。

诗人用“但是”一词重转,首先写出与上文中南方的雪截然不同的朔

雪的特有质地和形状: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没有

“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的任何地方,这雪都永久不融化。这是由朔

方冷峻萧杀的严冬气候所决定,也是由朔雪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在朔

方,雪花只是冷落地撒在毫无生气的“屋上、地上、枯草上”。因为

没有绚烂奇丽的冬花,也便没有恋花的蝴蝶和蜜蜂;因为严寒,尤其

是朔雪不能象江南雪的“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也便没了孩子们嘻

戏雪罗汉的乐趣。然而,朔雪却能造出别种奇丽壮观:“在睛天之下,

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大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只有朔雪

才能够创造出来的壮丽奇观,这就是诗人遒劲有力而又饱和着爱慕痴

情的诗笔所描绘出的一幅宏伟壮丽力朔雪搏击图。朔方的雪唯其“如

粉、如沙、决不粘连”,才能以巨大的旋风为动力而“蓬勃地奋飞”;

唯其热切地追求光明,才能在睛天之下,被日光照封得“灿灿地生

光”;唯其“屋上、地上、枯草上”都有积雪,各自蓬勃地奋飞而又

向着同一的光明目标,才能既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

升腾地闪烁”的美景奇观,又有“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

的磅礴大气与伟力!于此,诗人是对银焰似的雪的大雾充塞宇宙景象

的真实描写,也是对朔雪所象征的战斗精神和风格赞美挚情的热烈抒

发。诗人内心荡漾着的战斗激情,与朔雪客观上的气势磅礴的景象,

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给人们以浑然一体,奇丽壮观,奋

劲有力的印象,给人们以追求光明与真理的蓬勃向上的巨大感召力量。

这一切,与褪尽了唇的胭脂,“不知道算什么”,“独坐着”的雪汉

罗相比照,诗人在《雪》中妥告诉人们些什么,赞扬什么,否定什么,

岂不是十分清楚的么。

篇末,用“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来歌颂朔方的雪,使诗的

主题升华到一种哲理的境界,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在这两自然段,

是对上文所描写的雪景以判断的形式进行抒写的。这里诗人明确地指

出雪是雨的精魂。雪与雨的关系,就如“精魂”之于躯壳。精魂如若

不摆脱沉重的躯壳的拖累,便不能自由地于太空遨游。雨是沉重的,

只有从传统的拖累中彻底地解放出来,才一能“蓬勃地奋飞”。说朔

雪是“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就是说,它是已经挣脱了旧的意

识、人情牵制等沉重的拖累而获得了自由的无所挂碍的“猛士”。

“死”在此不是消极意义上的,“消亡”,而是积极意义上的转化和

升华,犹如火中凤凰之“涅巢”是彻底地否定旧我而后的更生。显然,

唯朔雪才称得“雨的精魂”;而雨只有化为朔雪才是真正的幸福。江

南的雪彼此“粘连”在一起,只能一并消亡,这当然仍是不幸的。此

后不久所作的小说《伤逝》中涓生、子君的悲剧,正是《雪》中所传

达出来的这种意绪的刻描。朔方的雪又是“孤独的雪”。隐隐地透露

了一种凄凉之感。诗人称之为“独战的悲哀”。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一种典型情绪。它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艰苦求索而尚未走上共产主义

道路、“要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者”而尚未得的求战心情。它与消

沉、恋观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之全诗的基调是昂扬、奋发的。

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十分切贴而又富于联想启示的比喻,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和鲜明性,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譬如,诗中用“极壮健的处子的皮

肤”来比喻江南的雪,极写其滋润、洁自、健康美,令人不禁想象到

它无比的青春活力。用“紫芽姜一般”来比孩子们玩雪时被冻得通红

的小手儿,既表现出那一双小手的细嫩状态,又使人们联想到他们追

求美好生活的莫大兴趣。用“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来比喻那生光、

闪烁、弥漫太空的“雨的精魂”,除渲染朔雪那种“蓬勃地奋飞”、

升腾的磅礴气势外,还使人联想到它对于黑暗现实反抗与搏击的巨大

战斗力。诗篇运用对比的手法极精细地刻描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不

仅使两种雪的特征都给人们以深刻鲜明的印象,而且于否定江南的雪

的致命弱点的基础,赞美朔雪的长处,更具有令人折服的思辩力量。

比喻、对照手法的妙用,很好地深化了诗的意境。再次,善于驾驭抒

情文字,也是这首散文诗的艺术特色。诗人不是以哲理性的议论性文

字来直抒胸臆,而是借助诗的形象间接地抒发情怀。这样,读者就只

能在诗的形象所激动起思想情绪时,才能与诗人发生共鸣。

诗人善于把语言的色彩变化和音乐旋律,与自己所要表现的思想

内容十分和谐地统一起来;而二者的相适应,则最易于激动读者的思

想情绪。江南的雪景中隐约着青春的讯息,因此,对她的描写,是突

出诗的形象的奇丽绚烂;在那美艳之至的场景中,蜜蜂的叫声,儿童

的嘻笑,仿佛是奏着极其和谐动听的春乐曲。朔雪象征真的猛士们的

战斗精神,对她的描写,则突出诗的形象的恢宏峭拔;而在“蓬勃地

奋飞”的场景中,“雨的精魂”们显示出“灿烂地生光”,“旋转而

且升腾,弥漫太空”的战斗雄姿。孩子们嘻弄雪罗汉,是诗人对

和人民弱点的热情的批评,因而在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访雪罗汉,

嘻戏和抛弃雪罗汉,写雪罗汉的不幸结局的文字,则又是颇具挚切同

情的幽默情调。诗的语言的色彩感和音乐性,加强了诗的形象的鲜明

性和情感荡漾的音乐美,从而也深化了诗的意境。

最后,要提及的是诗人采取象征手法,迎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性、

暗示性的诗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隐晦曲折地传达出自己的志趣意绪,

表现诗的主题,而使这首诗篇的意境新奇而又幽远,余味无穷。

另一方面,从节奏上来看,节奏是诗歌的灵魂。郭沫若在《论节

奏》中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

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雪》的情感节奏是建

立在段落内部、段与段的联接中的。它的推移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

波三折的。诗歌以“冷峭”的笔致略写“暖国的雨”的“单调”,简

略且不切题,给人困惑与好奇之感,这是“抑”。紧接着,诗人的思

路跳至“江南的雪”,运用意象排列和夸张性联想,详细地描写雪景

的“美艳”,于是从困惑中清醒过来,这是“扬”。整个首段先抑后

扬的节奏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二、三段从段意上说是自成一体

的,描写了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全过程。然而,第二段是首段“美

艳”的江南雪景所引发情感的延续,诗人写孩子们的不畏严寒,写

“雪罗汉”的“灼灼”,表现了人类的创造活力。不过由于诗人有意

用朴实的白描压制此情感,所以此段的情感振幅属于“次扬。这为第

三段“雪罗汉”的消释带来的遗憾,再“抑”读者的情感做了舒缓的

过渡。最后三段,诗歌以“但是”的突接,进入抒写“朔方的雪”的

激情中。在让读者经历了多次抑扬交替的情感迂回后,诗歌以“是的,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简捷收束,统贯全篇。

最终,诗人的称许,让读者与诗人的心灵获得了强烈的共鸣。

名家点评

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李何林:“这是一篇写江南的

雪和朔方的雪的极美丽的诗,既写景,又抒情,又有所象征或寄托。文字的

美和思想感情的美都达到了高度,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以难得的美的

享受。”

中国现代文学李关元教授:作者借江南和朔方的雪景的描写,表

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现实的否定。“滋润美艳”

的南雪寄寓了者的理想和憧憬。“蓬勃奋飞”的北雪抒发了作者战斗

的情怀。南雪和北雪都有其不幸的一面,但现实的冷酷扼杀不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诗篇虽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但主旋律却是明朗乐

观的,表现了作者虽身处严寒肃杀的冬天,但追求的却是春天和光明。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

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也被人民称为“民族

魂”。1918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相继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

传》《药》,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

文》《坟》《热风》《三闲集》《二心集》等。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

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

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

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

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

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1:3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zhongqiu
标签:戏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