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变色龙 契诃夫

更新时间:2023-02-01 11:12:40 阅读: 评论:0

园中的分类讨论题型-蜷缩的拼音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相当的近义词)

《变色龙》简析

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最初发表在一八八四年九

月八日出版的《花絮》杂志第三十六期上,副标题是“小场景”,

笔名契洪特。一八八六年收入《五花八门故事集》。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

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

戏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契诃夫的祖上原是农奴。契诃夫的父亲当过店员,后来在亚

速海滨的大冈罗格开一个小食品杂货铺。父亲经营的小店最后破

产,瞒着债主逃往莫斯科。接着母亲也带着弟弟妹妹前往。契诃

夫因正在上学而留在老家,十六岁的年纪便已挑起独立生活的重

担。为了维持生活和上学,他教过家馆,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

苦的滋味。

一八八○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同年开始文学

创作。一八八四年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在莫斯科近郊行医,同时

继续从事写作。

契诃夫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正赶上俄国历史上一个

最反动时期的开端。当时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已经完全失

败。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民意党人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新登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残暴的恐怖统治,疯狂地镇压革命运

动,社会上死气沉沉。当时农奴制虽然表面上已经废除,但农奴

制残余仍严重存在,加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新形式的剥削,

使广大工农陷入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在反动势力猖

狂进攻的情况下,惊慌失措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开始谄媚地“顺

应”新的环境,已经堕落的民粹派和他们同流合污,同现实妥协,

使他们不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在小市民中间,以及大部分知

识分子中间,笼罩着一种庸俗猥琐、苟且偷安的习气。

契诃夫早期创作了大量的幽默故事,虽然是喜剧性的内容,

但其中有不少是颇为深刻的。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

《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都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八十年代中期,契诃夫写出了一些反映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

如《哀伤》、《苦恼》、《万卡》等。这些作品虽然仍有幽默因素,

但悲剧性因素也很明显。八十年代后期,契诃夫在艺术上迅速成

长,好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象《枢密顾问官》、《仇敌》、《睏》、

《草原》、《乏味的故事》等,反映出作家在创作上的完全成熟。

八十年代的契诃夫,一般说来是远离政治的,他经常陷入苦闷之

中。主要是由于他看到了社会的诸多弊病而自己却没有一个能为

社会问题作出答案的世界观。在《一个乏味的故事》中,他描写

了一个医学教授的苦恼。这位国内外闻名的老学者由于缺乏崇高

的理想和明确的世界观,走向黯淡的精神破产。对教授的批判,

也就是作家对自己的批判。为了进一步认识现实,契诃夫于一八

九○年到远东流放犯人的库页岛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在那里他访

问了近万名苦役犯、移民和儿童,目睹了无数的惨剧,受到极大

的震动。他愤慨地说:库页岛是一座人间地狱。

旅行归来后,契诃夫开始认真地关心人民生活。他于一八九

二年迁居离莫斯科六十公里的梅里霍沃。在那里,他参加了大量

的社会工作,免费为附近农民看病,出资开办学校和修筑公路,

参加扑灭霍乱和救济饥民的组织。九十年代是他的创作达到高峰

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象《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

《文学教师》、《带阁楼的房子》、《农民》、《姚内奇》、《装在套子

里的人》、《醋栗》以及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这些

作品所描写的一般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除了作家自己努力研究现实外,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

展和高涨,也给作家不少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如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就是一部猛烈地批判专制制度的作品。阴森恐怖的第六病室,仿

佛就是沙皇俄国的缩影。这篇小说还明确地批判了托尔斯太的“勿

抗恶”的反动哲学。

随着思想上的积极变化,契诃夫对庸俗的批判也更加深入。

在《姚内奇》中,作家描写了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医生堕落为

粗鄙、贪婪、对庸俗生活心满意足的市侩过程。在著名小说《装

在套子里的人》中,作家塑造了一个恐惧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

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的形象。

契诃夫对农民的悲惨境遇十分关心。在中篇小说《农民》里,

他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农民极度的贫困。另一

中篇小说《在峡谷里》,则描写了富农穷凶极恶的掠夺和剥削,真

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渗透农村的情况。

在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世纪初年革命运动高涨的影响下,契

诃夫的思想有了更为积极的转变。他说:“我们已经熬过灰色的无

聊的生活。现在要转个弯了……而且是大转弯……你瞧着两三年

后出什么事吧……人民有多大的威力、精力、信心啊……简直惊

人啊!”他相信旧制度一定要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

《樱桃园》里,他喊出了“新生活万岁!”这样豪壮的声音。但是,

长期的肺病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一九○四年他逝世了,仅活了

四十五岁。第二年,正如他所预言的,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第

一次革命。

契诃夫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虽然他在生活的后期

思想上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他对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

命没有认识,未能指出改造社会的正确道路,没有创造出时代的

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这是他的资产阶级立场和

世界观所决定的。但是,契诃夫仍然是一个有着很大历史功绩的

作家。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俄国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反动

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和人民群众的痛苦。所以,多少年来,一直

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

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

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

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

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

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

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

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

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

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

和丑恶。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出场,简单介

绍故事发生的环境。

巡官奥楚蔑洛夫“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走过市场的广场。他

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拿着一个筛子,那上面盛满了

没收来的醋栗。”寥寥数笔,就把两个专门欺压人民的沙皇警犬的

形象勾画出来了。这两个人刚刚干过坏事,不知那个倒霉的农民

被他们碰上,没收了醋栗。作者没有说明那个“小包”是怎么来

的,但总之不是正当得来的,可能是揩来的“油水”。这样,小说

一开头,就点明了这两个人的“职业”:沙皇政府豢养的警犬。小

包和醋栗的作用在于说明,他们这次干涉“狗咬人案件”,只是他

们无数次“执法活动”中的一次而已。接着作者介绍了广场附近

的环境:“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就连

一个乞丐也没有。”所用笔墨不多,但准确地传达了俄国外省小城

鄙陋、贫乏和死气沉沉的特点。“就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不说明

当时没有乞丐,而是说明平时乞丐很多,不过是此时此刻没有看

见罢了。“四下里一片沉静”,主要是为了同下文听到人喊狗叫和

形成凑热闹的“人堆”作对比。

第二部分(二~五自然段):奥楚蔑洛夫发现“乱子”。

奥楚蔑洛夫先是听见人喊声,旋即“传来了狗的尖叫声”。接

着他看见从木柴厂里跑出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

住地回头瞧。”后边一个人追来,他“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

抓住了狗的后腿”。一些“带着睡意的脸从商店里探出来,木柴厂

四周很快的聚了一群人,仿佛打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这一段写

得极其生动,作者绘声绘影,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那些原来不

知呆在那里的人,忽然出现了,“聚了一群”。这些对国家大事、

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只求荀且偷安的浑浑噩噩的小市民,生活空

虚无聊,一些琐细小事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奥楚蔑洛夫向出“乱子”的地方走去。他看见被咬的赫留金

正“举起右手,把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那群人看”。在他,那

指头“象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而这场“乱子”的“罪犯”──小

猎狗,正在“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

神情。”本来,金银匠追狗,奥楚蔑洛夫是看见了的。现在他走上

前来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小狗咬了手指头而已。然而这件鸡毛蒜

皮的小事,竟被看成是“乱子”,并且真的被当作一件严重的“案

情”审问起来。这本身就包含着猾稽的因素。作家在这里尖锐地

讽刺了沙皇俄国无孔不入的警察统治。

第三部分(六~二七自然段):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

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根据

狗是不是将军家的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颜色”。两种面孔变来变去,

前后共变了六次。

第一个面孔: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摆出一副权势者的架式,

用那种只有“当官的”所特有的腔调一口气问了四个问题。他的

语调是严厉的,盛气凌人的。他的问话并不都是完整的,有的语

句省略了动词,构成所谓“官腔”。一个小小的巡官摆大官架子,

拉“官腔”,是相当可笑的,但却表现了他的专横。

赫留金在回答时,既有撒谎(“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

惹谁……忽然这个贱畜生无缘无故把这个手指头咬了一口”)也有

夸张(小狗实际上够不到他的手),并且为了从狗主人身上弄一笔

赔偿金,他夸大事实,一下子把问题提到法律的高度,甚至推论

到人类的安全上去(“要是人人都这么给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

界上也没有活头儿了”)。本来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小题大

作,上升到法律与人类生活的高度,自然产生了滑稽的效果。

奥楚蔑洛夫听完赫留金的申诉,继续大摆官长威风:“嗯!……

不错……”他严厉地说,并且“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他立即做

出断然的决定:把狗弄死,惩办狗主人。他极力显示出自己是个

了不起的人物,声称:“我绝不轻易地放过这件事。”还要“拿点

颜色”给那些“老爷”看看。他口气越来越大,进而骂“老爷”

是“混蛋”,不但要罚他的款,还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他吩

咐巡警“打个报告上来”,把狗弄死,“立即照办”。

第二个面孔。可是,人群里有人说道:“这好象是日加洛夫将

军的狗”。听了这话,这位刚才还大摆官长架子的巡官,立刻满身

冒汗,甚至连大衣也穿不住了。为了掩盖自己的窘相,不失官长

的“尊严”,他借口天气太热,转移了话题。虽然他遮丑的手段不

甚高明,但对于一个厚颜无耻的巡官来说,这是完全真实的。他

立即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开始为狗辩护,转而责骂赫留金了。并

且,他甚至想出,赫留金的手指“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是跑

到这里来揩油(要求赔偿金)。刚才还被他“保护”的赫留金,一

下子成了“魔鬼”。本来赫留金已经接近于胜利,转瞬之间又向失

败滑去,即使打出兄弟当宪兵的招牌,也无济于事。这一段里奥

楚蔑洛夫所表现的尴尬窘相和上一段的威风气焰形成了尖锐的对

照。

第三次变化。巡警经过考虑后下断语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因为将军家“全是大猎狗”。为了不重演刚才的错误,奥楚蔑洛夫

问:“你拿得准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又开始“变色”

了。他咒骂小猎狗“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完全是个下贱胚

子!”如果是在彼得堡或莫斯科,人们“一眨巴眼的工夫──就叫

它断了气!”与此同时,赫留金又恢复了原来的有力地位:“你呢,

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变化。巡警转了一下念头说道:“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

军家的狗,它的脸上又没有写着。……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看

见过这样的一条狗。”他的推测得到人群中一个人的证实。这时,

奥楚蔑洛夫立刻全身吹过一阵冷气,觉得“起风了。……挺冷。……”

要巡警帮他穿上大衣。他又开始“变色”了。这一次变得比第二

次更大。第二次他只是表现出胆怯,这一次还加上谄媚逢迎的特

点。他要巡警把狗带到将军家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

派人送上的”。这时,狗和赫留金再一次调换了位置:狗成了“娇

贵的动物”,赫留金则成了“猪猡”。奥楚蔑洛夫还骂道:“你这混

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自己的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

好!……”

奥楚蔑洛夫假托天气变化掩盖自己的窘相以及他对狗对赫留

金态度的急剧转变,都产生强烈的喜剧性。将军的头衔使他一忽

儿发热,一忽儿发冷。在他的话语中甚至出现了不三不四、乱用

词汇的情况(如“狗是娇柔的动物”)。

第五次变化。将军的厨师走来,他否定了狗是将军的。这个

证人的权威性当然是不容怀疑的。因此,奥楚蔑洛夫又变回到第

一次和第三次的面孔。“娇贵的动物”又变成了“野狗”,“用不着

白费工夫说空话了”,“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变化。可是厨师又说出了新的、确凿不疑的证据:狗

是将军哥哥的。将军哥哥的或将军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总之是有钱有势者的狗。这就决定了他再一次的“变色”。“难道

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温情的笑容”,说道: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这么一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

高兴得很”。尽管将军和他的哥哥并不在场,他那股胁肩谄笑的劲

儿还是淋漓尽致地表演了一番,说明他是一个善于逢迎拍马的家

伙。那个差点儿丧命的小狗,现在又得宠了:“这小狗还不赖。……

倒挺伶俐。……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好

一条小狗。……”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赫留金失败,“变色龙”扬长

而去。

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带走小狗,那群看热闹的人对赫留金

哈哈大笑,因为他失败了。尽管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丑

态百出,是真正应该嘲笑的对象,但是这群凑热闹的小市民却没

有人敢笑他。由于他们是一群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惧怕官府的

顺民,并且也有见风使舵的弱点,所以他们笑金银匠是必然的。

奥楚蔑洛夫在临离开时还威胁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

是因为后者不光是被判为“祸首”,而且还给奥楚蔑洛夫造成了刚

才的窘境,甚至还可能在将军那里遇到麻烦。奥楚蔑洛夫虽然离

开了这里,但并没有离开广场,说明他又继续执行“任务”去了。

作者通过这个含蓄的结尾告诉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奥楚蔑洛夫

之流是不会很快消失的,他们还会不断地逞凶肆虐,不断地“变

色”。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

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

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

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

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已、“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

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

社会意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

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

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

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了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

是妥协了。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

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

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

的产物。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蔑洛夫这个

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

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

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但这只是他性格的

一个方面。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

随风转舵等特点。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这两方面

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不过,这个形象的

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

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

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讽刺和揭露的锋芒,主要是对着奥楚

蔑洛夫的,但是对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弱点。他

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一把。为了这个卑鄙的

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

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在胡

说……”),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可是随着“形势”

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甚至当奥楚蔑洛

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也不曾吭一声。他身上的奴性是

很明显的。

此外,作家在小说里也含蓄地点出了“观众”的局限。他们

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

特点。他们对金银匠的手指被咬得血淋淋并不关心,对被弄伤的

小狗也完全无动于衷。他们的兴趣仿佛只是在于要瞧一瞧“力量”

在那一边,谁最后取得胜诉。最后他们发现“力量”不在金银匠

一边,他失败了,便对他哈哈大笑起来。在“审案”过程中,还

有一个马屁精在旁边加油加醋,详细细地向奥楚蔑洛夫描述赫留

金和狗发生“矛盾”的细节,并把赫留金叫做“荒唐的家伙”。作

者对这些小市民的批判态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并没有把他们

作为主要的批判对象,连赫留金也不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他

是主要的批判对象。但是,作者向读者指出,在强者面前卑躬屈

节,“奉公守法”,也是小市民们的痼疾。这种“顺应”现实的流

行病的广泛蔓延,正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的作品,是一篇具有滑稽内容的讽

刺小说。它和契诃夫后来的小说在风格上是不同的,但就一类作

品而言,它是有代表性的,并且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契诃夫其它

小说的特点。《变色龙》的艺术特点如下:

1、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极度的简炼单纯著称。《变色龙》不仅

在情节的构思上,结构的布局上,而且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上,都

表现了这个特点。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

咬人案件”上,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故事富有戏剧性。作者把

它叫做“小场景”说明了这个特点(对话在小说中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小说富有戏剧性,矛盾突出,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

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每一次新的推测

出现,都引起他观点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小狗和金银匠的“命

运”。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在机构上也是十分集

中的,大致是开端、展开(即情节的发展)和结尾。结尾是突然

出现的,既简炼又含蓄。小说的全部艺术表现手段也都具有简炼

的特点,作者的叙述和描写具有“浓缩性”。

2、巧妙的讽刺。

《变色龙》中作者不是采用直接的锋露的讽刺和嘲笑,而是

通过一些喜剧性因素达到讽刺效果。小说一开头,读者就碰上奥

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奇特可笑的姓氏。在俄语中,“奥楚蔑洛夫”有

“发狂”、“失去理性”的意思。这个姓氏在读者心中立刻产生一

种“这个人不正常”的感觉。由一个失去理性的人来执法断案,

岂不可笑?对奥楚蔑洛夫的揭露,主要是通过他的“变色”。开头,

他听了赫留金(俄语原意是猪的哼哼声,咕噜声)的申诉后,立

即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式,把养狗的“老爷”叫做“混蛋”,

大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劲头。可是转瞬之间,一听说是将军

家的狗,立刻浑身冒汗,找个借口脱掉大衣。一分钟以前,他还

在替赫留金说话,现在金银匠突然失宠,被他臭骂一通,成了“魔

鬼”。后来在短短几分钟内,他变来变去,赫留金一忽儿成了保护

的对象,一忽儿又成了咒骂的对象,小猎狗一忽儿被说成是野狗、

“下贱胚子”,一忽儿又成了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这样变来

变去,充满着滑稽的味道,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通过他的反

复“变色”,他的最本质的性格特点──谄上骄下,随风转舵的变

色龙作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变色龙》中的人

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个沙皇警犬,因

此他的语言具有骄横和谄上欺下的特点。他对老百姓大逞威风,

专横跋扈,对大官僚则奴颜婢膝、趋炎附势。在这两种特点的统

一中表现出他的厚颜无耻。赫留金的语言也是个性化的。他既是

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他的语言完

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向巡官申诉的那一段著名的话,是相当出色

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粗俗鄙陋、虚荣夸张、逢迎官长和想趁机

捞一把的特点,这一段申诉和下面一段辩词(骂“独眼鬼”那一

段),把这个小市民的性格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1:1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