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冬至各地风俗]冬至节气的民间各地习俗【汇总】
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汉族冬至节食品。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
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
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北京人过冬至冬至馄饨夏至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
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
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
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
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河南人过冬至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
为官,他告老还乡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
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
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
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
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
的饺子不冻人。
上海人过冬至家家捣米做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
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
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
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号,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有诗云:“家
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杭州人过冬至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
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
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客家人过冬至冬至水甜酿美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
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
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
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酿酒用的新糯稻,刚刚扬场完毕,精选风干,颗颗饱满,粒粒精华,去掉
金灿灿的外壳之后,倒入竹篼里,用山泉水反复冲洗,洗去糯米中的尘物,接着
又将洗干净的糯米倒进饭甑,放到锅里蒸熟,随后又用泉水冲冷,将碾成末的酒
饼与糯米饭均匀地搅拌,最后放进酒坛,让其发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进洁
净清凉的山泉水,之后让其慢慢酝酿,时间愈久,酒质愈醇,酒色愈清朗。
泉州部分山区的风俗是冬至扫墓
清明是众所周知的扫墓时节,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区部分地方并不是清明
扫墓的,而是在冬至。这一风俗究竟流传了多久,这里有什么样的谜团呢?
台湾人过冬至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
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
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
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
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厦门人过冬至排队买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
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
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
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
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
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
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
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
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
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
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
“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
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
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
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
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
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篇二:[冬至各地风俗]各地冬至的习俗
各地冬至有什么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
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
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传统冬至习俗: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
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
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
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
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
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
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
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
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
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
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
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
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
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
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
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
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
篇三:[冬至各地风俗]2015冬至吃什么?全国各地冬至习俗汇总
导语: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
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北方冬至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
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
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
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
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
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
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
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苏州人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
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
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
“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
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宁夏冬至要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
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
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
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
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
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区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
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
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
平安归来。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
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
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
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
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江南水乡冬至节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
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
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
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
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
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
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
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的确,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
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
因此从冬至之后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饮食上也要多食温热食物,增强御寒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10:4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