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化发源地太湖
⽂/周会明
太湖县建县于南朝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530余年,是⼀个历史悠久的⽂明古县。在历史长河的累积中,地⽅⽂化底蕴深
厚,特别是佛教禅宗⽂化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兴年间,天竺⾼僧佛图澄(232-348)率弟⼦来到太湖县寺前镇建
佛图寺。佛图寺是太湖县乃⾄江淮地区有⽂字记载的⾸座佛教寺院。从南北朝⾄唐宋,⼀代代⾼僧纷纷来到太湖这
块“⼈间净⼟”设⽴道场,弘扬禅宗⽂化。
(图为太湖五千年⽂博园实景图)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已年逾古稀的⼆祖慧可为避“北魏武帝灭佛”,被迫离开中原,辗转南移,来到太湖县薛
义河狮⼦⼭,筚路蓝缕,开辟道场,静候时局变化。
开皇⼗⼆年(592年),⼆祖慧可在司空⼭(原属太湖县,1936年划归岳西县)传⾐⽯旁传法于三祖僧璨后“是年往管城
匡救寺说法”。(《佛祖统记》卷29)。因此,⼆祖慧可在太湖狮⼦⼭驻锡长达三⼗⼀年之久。在狮⼦⼭期间,⼆祖慧
可在达摩印度禅⽂化的基础上,吸取中华儒、道⽂化和太湖优秀地⽅⽂化精华,提出了“是⼼是佛,是⼼是法,佛法⽆
⼆,僧宝亦然。”禅宗宗旨,把印度禅⽂化转化成具有中华特⾊的禅宗⽂化。⼆祖慧可并嘱三祖僧璨“你受吾教,宜处深
⼭。”在战⽕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为中国禅宗⽂化的发展指明了⽅向。三祖僧璨牢记⼆祖慧可的教诲,隐居于舒州
皖公⼭(今天柱⼭),“往来于太湖县司空⼭,居⽆常处,积⼗余载,时⼈⽆能知者”(《历代佛祖通载》),从唐到北
宋中期,历代禅宗⼤师隐居⼭林,农禅⼀体,使禅宗⽂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说过,“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整个中华⽂化,⽽且逐渐影响着世界⽂化。
”因此,太湖县我国禅宗⽂化的发祥地,狮⼦⼭是我国禅宗第⼀道场。
进⼊唐代以后,中国禅宗开始⾛上了多头发展的道路。先后产⽣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临济
宗在宋代⼜分成黄龙派和杨岐派。禅宗⽂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北宋⾄和元年(1054),年仅30岁的临济宗⼋代传⼈,杨岐派⼆代传⼈⽩云守端禅师(1024-1072),应时任舒州太守
邀请,只⾝⼀⼈,渡过长江,从九江承天寺来到太湖⽩云⼭海会寺,在这⾥开设禅宗道场达17年之久。在海会寺,守端
在杨岐⽅会的“四⼀法门”的基础上,从⼊处、出处、了处、⽤处等⽅⾯进⼀步丰富了杨岐派的禅宗思想体系。培养了五
祖法演、智本,永起等禅师,还有着名词⼈郭正祥居⼠等⼗⼆⼈。其中以法演的门庭最盛,对杨岐派的发展贡献最⼤。
五祖法演(1024-1104)先后住持过太湖县四⾯寺、潜⼭县太平寺和太湖县海会寺,晚年才离开海会寺住持湖北黄梅五
祖寺。以在海会寺⽣活的时间最长。五祖法演在太湖县期间,融合禅宗各派特点和太湖县优秀的地⽅⽂化,使杨岐派宗
在太湖⾃成体系。门下弟⼦众多,龙象辈出,最杰出的弟⼦有“佛鉴慧勤(1059-1117)、佛眼清远(1067-1120)、佛
果克勤(1063-1135),”等佛门三杰。其中⼜以佛果克勤最为杰出。
克勤离开海会寺后,⼀⽣辗转江南弘法,先后住持成都昭觉寺、湖南碧岩寺。南京蒋⼭寺、江西云居寺等名⼭⼤寺,所
着《碧岩录》⼀书,被世⼈称为禅门第⼀书。他驰骋其出⾊的⽂才作为弘法的善巧,接引了天下不少禅门纳⼦,遂使杨
岐⼀派⼤⼤地超过了黄龙派,也胜过了五代⾄北宋时期盛极⼀时的云门宗,成为我国禅宗的主流。1199年,⽇本⾼僧俊
(1166-1227)到杭州径⼭,从杨岐派六世传⼈元职(1136-1209)受杨岐禅法,回国后在泉涌寺弘临济杨岐宗,南宋
未年,我国禅师渡⽇本的众多,多传杨岐禅法。到如今,杨岐宗已成为⽇本的⼀个重要禅宗宗派。
据《新修⼤正藏》记载,从南北朝⾄唐宋,先后有⼗⼋位⾼僧在太湖占名⼭,建古刹,开设道场,接引学⼈。北宋后
期,值⽩云守端驻锡⽩云⼭海会寺后,五祖法演、义青投⼦等⾼僧云集太湖,太湖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禅宗道场”(蒋
维乔《佛教图说》)。禅宗五宗七派中,除法眼宗外,其余各宗各派都在太湖留下了发展的轨迹。曹洞宗六代传⼈义青
投⼦⾃庐⼭参学回来后“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云⼭海会寺。”(《历代佛祖通载卷19》)。在太湖县海会寺驻锡
⼋年期间,将临济宗杨岐派的宗风、中国儒、道⽂化和太湖县优秀的地⽅⽂化溶⼊曹洞宗中,丰富了曹洞宗“君⾂偏
正”宗旨,使曹洞宗更具禅家的宗风、儒家的风格。经过“百年孤独”的曹洞宗在太湖焕发出勃勃⽣机。其弟⼦芙蓉道楷离
开海会寺后,先后到开封、南京等地弘法,标志着曹洞宗从此⾛出了⼭林,⾛向社会。
随着历史传承,禅宗“五宗七派”中,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和临济宗黄龙派在元代已断传,⽬前,“我国禅宗的发展
呈“临天下、曹半边”态势,临济宗杨岐派在元初就已成为禅宗正脉。”(《禅宗宗派源流》)⽽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是
在太湖孕育和发展壮⼤起来的,并且成为具有中华特质的禅⽂化。
⽇光如梭,沧海桑⽥。花亭湖畔的⼆祖禅堂保存有禅床、仰天锅、葫芦洞、不涸泉等⼆祖参禅弘法的圣迹;海会寺有
1500多年树龄的古罗汉松,近⼏年出⼟了⼤量唐、宋时期⽂物;佛图寺有天⽣塔、禅门等胜景;西风禅寺有五祖弘忍参
1500多年树龄的古罗汉松,近⼏年出⼟了⼤量唐、宋时期⽂物;佛图寺有天⽣塔、禅门等胜景;西风禅寺有五祖弘忍参
禅的五祖洞,龙门寺有清远禅师建设的古灵光台遗址等丰富的⼈⽂景观。虽然在时间空间上,⼤师们与我们愈⾏愈远,
但⾯对这些丰富的⼈⽂景观,⼤师的形象仍栩栩如⽣。因此,禅宗在太湖开始起步,⼜在太湖发展壮⼤,并且形成具有
中华特质的禅⽂化。禅宗从太湖开始,真正地⾛进了⼭林;⼜是从太湖开始,真正地⾛出了⼭林。太湖县为我国禅宗⽂
化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天下禅宗,根在太湖。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9: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