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资治通鉴白话版

更新时间:2023-02-01 09:04:54 阅读: 评论:0

试卷答案网-文思如什么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

品味《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

【摘要】《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862则“柏杨曰”嬉笑怒骂皆

成文章,辛辣抨击了吃人的专制政治。但逐段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后,也发现后者偶有并非信、

达、雅之笔。

【关键词】资治通鉴;秦汉风雨;柏杨曰;争鸣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最具创意甚有价值的是其中的862则“柏

杨曰”。一言以蔽之,“柏杨曰”标举现代的民主、法制以及人权思

想价值标准,辛辣抨击了专制政治吃人。例如,对于张良“愿弃人间

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司马光为帝王讳,推崇张良明哲保身,而柏杨

曰:所谓招祸的主要原因在于掌握权柄的人以全副精力来对付潜在

的敌人。最简单也最迅速的手段,莫过于制造冤狱。

仅仅浏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感觉译文明白晓畅,

引人入胜,就如同读历史故事般,轻轻松松读完,却有无限启发。然

而,只要逐段对比阅读《资治通鉴》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

汉风雨》,就不难察觉:后者间或也有未臻于信、达、雅之笔。现梳

理其部分之疑义,粗略分类,争鸣如下:

一、释词有误

1.《通鉴》原文: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

之恩焉。(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汉纪九·武帝建元三年)

柏杨白话:刘彻大出意外,于是提高对封国亲王们的礼遇,命主管单

位减少对封国亲王们的约束,增加对皇族的恩情。(北岳文艺出版社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册第108页,2006年7月第1版)

童心争鸣:对于“省有司所奏诸侯事”,胡三省注:省,悉井翻。也就

是说“省”读xǐnɡ。刘彻对于“有司所奏诸侯事”不是“减少”,

是“审查”。

2.原文: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陛下左侧谗人众多,

如是青蝇恶矣。(汉昭帝元平元年)

白话:刘贺梦见宫门西阶的东侧,堆着大堆青蝇的粪便……陛下左

右,说谗言的太多,就跟青蝇一样的可恶。(4册90)

争鸣:“青蝇恶”即“青蝇之矢”。恶,矢,同为粪便;“恶”读è。

3.原文:京师大雨雹。(汉宣帝地节三年)

白话:首都长安降大雨跟冰雹。(4册140)

争鸣:“大雨雹”之“雨”,yù,像雨一样地降落,动词。对于“夏,

四月,楚国雨雹,大如釜”,胡三省音注:“雨,于具翻。”(汉成帝河

平二年)

4.原文: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汉文帝前元年)

白话:自高皇帝逝世,孝惠皇帝即位。(2册284)

争鸣:《辞源》释”即世”为“死,去世”。

5.原文: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与匈奴和亲。(汉文帝后二年)

白话:……汉朝再开始跟匈奴汗国和解。(2册367)

争鸣:“和亲”很不同于“和解”。

6.原文: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汉文帝后七

年)

白话:应该到宫殿哭泣的亲属或官员,在早上和晚上每十五人一组,

致祭时才哭。祭罢,即应停止。(3册14)

争鸣:“十五举音”当是“哭十五声”。

7.原文: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

史轻平者;上由是悦之。(汉武帝元朔三年)

白话:张汤所定罪的人,都是刘彻想要定罪的人,以及狱政官、总务

官深为痛恨,想要置之死地的人。张汤所释放或减刑的人,都是刘彻

想要释放的人,以及狱政官、总务官想要宽容的人。刘彻大为欣赏

欢喜。(3册187)

争鸣:“所治”乃“审判的案件”,不得时而是“张汤所定罪的人”,

时而为“张汤所释放或减刑的人”。廷尉张汤、武帝、狱吏三者怎

么会如此高度保持一致呢?“即”为“如果”,“与”为“yǔ,动词:

交给”。张汤的伎俩应是这样。

8.原文:鞫曰“为死罪解脱”。(汉武帝元狩四年)

白话:说:“我为你们这些该死的人,解脱痛苦!”(3册241)

争鸣:“鞫”是“判决罪行”;而“我为你们这些该死的人,解脱痛

苦”分明不是判决词。这里的“死罪”是“死罪之人”,而“解脱”

自是“开脱桎梏等”。

9.原文: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

车、马被具。(汉武帝元封二年)

白话:南阳郡跟汉中郡以南各郡,依距离首都长安远近,成正比例增

加郡政府官员待遇,包括粮秣、钱币、车辆、马匹跟装备等。(3册

308)

争鸣:《辞源》释“地比”为:“地区相互接近,依次第自近及远”。

原文只讲:南阳、汉中旧郡就近统筹对口援助两越、西南夷十七初

郡,为新设各郡吏卒提供钱物;根本未涉及长安与增加各郡政府官

员待遇。

10.原文:相敕掾史按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

(汉宣帝元康二年)

白话:宰相府官员们前往各郡各封国公干,或者退休回到故乡所属

的郡县;魏相都教他们提出所见所闻的报告。(4册172)

争鸣:休告,休假。“至府”之“府”乃宰相府。

11.原文: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汉

宣帝五凤三年)

白话:……宫廷秘书(尚书)命黄霸答复,黄霸答复不出,脱下官帽,

请求恕罪。(4册239)

争鸣:尚书≠尚书令。“尚书令受丞相对”可今译为:尚书令接受黄

霸答复。

二、不合语法

1.原文: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

出则教民于应敌。(汉文帝前十一年)

白话:都由村民遴选有才干而又有保护村民能力、熟悉地理形势、

深切了解人民意愿的人士担任……(2册343)

争鸣:“有护、习地形、知民心”是“贤材”的后置定语。有权“择

其邑之贤材”者当主要是汉朝官员,恐不至于由村民遴选里长、村

长。

2.原文:故接兵覆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汉

武帝光元二年)

白话:所以沙场交锋,击败对方主力,伐国攻城,摧毁对方守卫,不如

静坐不动,就使敌人疲惫,这才是圣人的作战方法。(3册134)

争鸣:韩安国认为:圣人之兵接兵则覆众,伐国则堕城,甚至常坐而

役敌国;他并非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来贬低、否定“攻伐”。

3.原文: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

汉大小。(汉武帝元鼎二年)

白话:最后,乌孙王国派遣翻译人员跟向导、使节等数十人,马数十

匹,随同张骞来汉朝报聘——张骞希望借他们的眼睛,观察汉朝的

大小强弱。(3册258)

争鸣:接受使命,“观察汉朝的大小强弱”的人应是乌孙王国的使节。

4.原文:霍光以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夏侯胜用

《尚书》授太后,迁胜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汉昭帝元平元年)

白话:霍光率领群臣,在未央宫向上官太后奏报国家大事,建议上官

太后既然主持政务,必须通晓儒家学派五经……(4册98)

争鸣:是否可做如下的语法分析:霍光以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

宜知经术。只有将“霍光以”之“以”释为“认为”,配合下面的

“白令”、“迁”、“赐”等动词,这个39字的长句才显得豁然贯通,

甚有气势。

5.原文:“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受之,

亏德沮善,令单于自疏,不亲边吏……”(汉成帝河平二年)

白话:“自从西汉王朝兴起,匈奴汗国一直是北方的灾害,所以才悬

赏‘爵位’跟‘黄金’,鼓励他们投降。……汉朝如果接受,恩德就

发生亏损,且使一心向善的单于沮丧,被迫与汉朝疏远,不再相信汉

朝边塞官员……”(4册391)

争鸣:“金爵”,《辞源》释为“谓佩以金印紫绶之爵位”。“亏德沮

善”是“有损汉朝的恩德,败坏汉朝的善行”。“受之,亏德沮善”

是因,“单于自疏,不亲边吏”为果。

三、有悖语境

1.原文: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

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周威烈

王二十三年)

白话:……主上问我谁适宜当宰相,我就依照实际情况回答。(1册

27)

争鸣:将“如是”译作“依照实际情况”,诚不合李克所言。李克回

答文侯只是提出任贤的五条原则;重用魏成的结论是文侯自己做出

的。

2.原文: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周显王八年)

白话:不幸出现一连串不肖的国君,如厉公、躁公、简公、出公,国

家动乱,无力顾及外事。(1册100)

争鸣:秦孝公不可能公开指责先君不肖,“不宁”倒是在为先君讳。

3.原文: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

之。(秦二世皇帝二年)

白话:陛下不如藏在深宫之中,跟我以及跟熟悉法律规章的宫廷随

从,专门阅览奏章,而就在奏章上批示。(2册43)

争鸣:“与臣”之“与”译作“允许”,才符合臣子赵高的身份,

切合上下文。《汉语大字典》训“与”为“允许”。

4.原文: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汉文帝后六

年)

白话:辕门卫兵长向皇家卫队请求:“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可以奔

驰。”(3册11)

争鸣:“请”乃“告诉”;译为“请求”,显然与“将军约:军中不得

驱驰”冲突。

5.原文:欧为吏未尝言按人,专以诚长者处官。(汉景帝前元年)

白话:张欧当法官,从来没有拷打过人,在官位上诚挚宽大。(3册

18)

争鸣:“按人”之“按”应是“审查”。《汉书·赵广汉传》:“广汉

使长安丞按(苏)贤”。[1]“专以诚长者处官”当译:专用忠诚

敦厚的人担任官职。《汉语大字典》释“处”曰:担任;委任。《荀子·尧

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

6.原文: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解专以奸犯公法,何

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汉武帝元朔二年)

白话:轵县有一位正在学校研究儒家经书的学生,在筵席上,奉陪中

央政府派遣的查案官员。查案官员称赞郭解侠义行为,学生说:“郭

解专门用奸邪的手段犯法,哪能称为贤能?”被郭解的门客听到,把

那个倒霉的学生格杀,割下他的舌头。(3册174)

争鸣:客≠使者。奉皇帝之命的查案官员不可能称赞郭解的侠义行

为。

7.原文:“臣前白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

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汉元帝建昭二年)

白话:“我前推荐任良可以负责官员考绩制度,使我留在中央政府。

高级官员们说,这样做对我不利,而且政府中不可能发生隔绝蒙蔽

情事……”(4册332)

争鸣:可做如下的语法分析: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臣不可蔽。所

谓“身”,指“议者”,也就是石显、五鹿充宗等,决非京房。“臣不

可蔽”即“京房不会被蒙蔽”。

8.原文: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汉武帝

征和四年)

白话:匈奴常说:“汉朝土地虽然广大,但汉朝战士不能忍受饥饿干

渴,为了捕获一只狼,却走失了千只羊。”(4册17)

争鸣:“失”,同“佚”,奔逸;“狼”疑是匈奴人自比;“羊”比喻

汉朝兵卒。

四、自相矛盾

1.原文: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秦二世皇帝三年)

白话:听说刘邦虽然傲慢,却平易近人,喜爱大的谋略,这正是我愿

追随的人,可惜没有人给我引见。(2册61)

争鸣:“虽然傲慢,却平易近人”前后抵牾。“易”宜是“轻视”。《史

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2]

2.原文: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然亦不能臣使也。(汉武帝

光元五年)

白话:南越王国常向夜郎国征收贡品,势力达到桐师国,但也没有办

法征服他们。(3册152)

争鸣:若将“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译作:“南越用贿赂

财物役使夜郎归附,活动范围西至桐师”,就不会同“但也没有办法

征服他们”前后矛盾。

3.原文:会稽郑朋……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没齿而

已矣。(汉元帝初元二年)

白话:会稽郡人郑朋……如果目的不过是当管仲、晏婴,我马上就回

到我的故乡延陵,去守祖先的坟墓,终我的天年。(4册279)

争鸣:“会稽郡人郑朋”“回到我的故乡延陵”,令人疑窦顿生。“下

走将归延陵之皋”是郑朋借春秋吴季札封于延陵,薄吴王之行,弃国

而耕于皋泽之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归隐无所作为的心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的译文存在这些不尽人意的地

方,或许因为今译司马光原文不如创作“柏杨曰”那样充满激情,全

神贯注,呕心沥血;也许是因为今译《资治通鉴》工作量繁重,来不

及推敲。笔者希望这些本不该出现的白璧微瑕能够通过某种正当合

法途径得以订正,使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更加完美无缺。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973.

[2]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71.

作者简介:

孙之卓(1948~),男,汉族,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基础部副教授,研究

方向:古代汉语、资治通鉴等。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9:0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上海金陵中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