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1/2
芒种的由来介绍及节气习俗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
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的由来介绍及节气风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芒种
的由来介绍及节气风俗,欢迎查阅!
芒种的由来介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
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
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
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
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
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伴侣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
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
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
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
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
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
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
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
当抓紧栽插;假如再推延,因气温提高,水稻养分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简
洁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定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假如栽苕
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
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节气的风俗
安苗
芒种打泥巴仗风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风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
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
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样子,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
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
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伴随,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
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
故。青梅含有多种自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
消除疲乏、美容、调整酸碱平衡,增添人体免疫力等独特养分保健功能。但是,
新颖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
煮梅。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
Word文档
2/2
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说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
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劳碌的田
间生活。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状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
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螳螂生。螳螂,
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
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
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
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
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
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
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
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
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
阴而无声也。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
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
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
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
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沟通海面宽。良苦吴
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
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芒种的由来介绍及节气风俗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8:2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2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