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月莲

更新时间:2023-02-01 07:07:46 阅读: 评论:0

八年级上册数学将军饮马问题-古字加偏旁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七年级生物)

《母亲的别名》

编著:田家双

阿毑

母亲。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陆珪》:“女笑且骂曰:'小魅,踣铁

未脱,遂敢于阿毑前饶舌耶!’”

阿老

母亲。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见孩儿撒旖旎,放娇痴,

心闹吵,眼乜嬉,打阿老,痛伤悲。”元《杂剧·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见孩儿撒旖旎,放娇痴,心闹吵,眼乜嬉,打阿老,痛伤悲。”另,

老妻对老夫的昵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刘妪道:'阿

老见得是。’”严敦易:“阿老,老年的妻对夫的一种昵称,犹言老

头子。”

阿妈

母亲。吴组缃《山洪》:“今年春上才娶了亲,和他的阿妈,和

他的哥哥大官、二官分了锅灶,单独成家立业。”另,称父亲。元关

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一折:“阿妈,您孩儿存孝两口儿来了

也……阿妈,当日未破黄巢时,阿妈的言语:若你破黄巢,天下太平,

与你潞州上党郡镇守。阿妈失其前言,今天阿妈着你孩儿镇守邢州。”

又,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七场:“请

阿娘吃药,阿妈说要趁热吃下。”又,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警

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金员外情知跷蹊了,只得将砒霜实情

对阿妈说知。”又,对年老妇女的敬称。《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

肉》:“那和尚见了员外回家,不敢久坐,已无心吃饼了。见丫鬟送

出来,知是阿妈美意,也不好虚得。”

阿母

母亲。《孔雀东南飞》:“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府吏还

家去,上堂拜阿母。”《晋书·潘岳传》:“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

阿母!’”唐元稹《莺莺诗》:“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

郎。”宋王遂《堂后梅》:“阿母亲栽白玉堂,分明雪色变青黄。不

须徙倚横枝看,留作江南第一香。”元揭傒斯《临川女》:“阿母送

我出,阿兄抱我行。”另,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

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司马贞索隐:“是王之奶母也。”又,年老

的妇女。唐白居易《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回眸虽欲语,阿

母在傍边。”又,指神话人物西王母。唐刘禹锡《步虚词》:“阿母

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又,指鸨母。唐薛宜僚《别青州妓

段东美》:“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阿奶

母亲。宋魏了翁《贺新郎》:“怪我阿奶今老眼,已是看朱成碧。

但犹记、黄裳曾识。多谢殷勤无以报,愿阿奶、长健如今日。”元柳

贯《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奶,以家馔祭于中殇童子阿秬之

魂。”清袁枚《祭妹文》:“阿奶问:'望兄归否?’”另,祖母。清

翟灏《通俗编·称谓》:“《说文》尔本作尒,故嬭亦变体为奶。今吴

俗称祖母曰阿奶……盖凡妇人尊老者,概有阿奶之称,今亦然也。”

又,乳母。清赵翼《陔余丛考·奶婆》:“俗称乳母曰阿奶,亦曰奶

婆。”

阿娘

母亲。唐寒山《诗》:“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宋魏了翁

《谒金门》:“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娘亦祝君如柏寿,相

看霜雪后。”《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一两日间,儿子便到,

跪拜起居:'自离左右多时,且喜阿娘万福。’”宋无名氏《张协状元》

第十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清赵翼

《陔余丛考·娘子》:“然呼母为娘,亦始于六朝……隋太子勇语卫王

曰:'阿娘不与我一好妇,亦是可恨。’阿娘谓母独孤后也。”另,方

言,小姐。旧时仆人称主人家未出嫁的女儿。梨园戏《陈三五娘》第

一场:“李姐,安人准阿娘出门睇灯,只是员外不放心,才叫老姐来

与您作伴。”

阿堂

母亲。明李贽《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张浚欲力论时事,

以母许年高,言之恐被祸。许知之,诵其父举制科策曰:'臣宁言而死

于斧钺,不忍不言而负陛下。’浚意遂决……好阿堂。”

阿者

母亲。元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一折:“阿者你这般没乱

荒张到得那里。”元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一折:“则是着

阿者今日向父亲行题,想着他从前出力气……阿者,则俺这李存孝图

个甚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阿者的将令,着我等的五

将全了呵,来回阿者的言语。”

北堂

代指母亲。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指母亲的居

室。《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背,北堂

也。”唐徐铉《送李秀才归建安》:“捧觞庆北堂,其乐不可言。”

宋王禹偁《寄金乡张赞善》:“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

“孤帏冷簟,难辞白发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于别闼。”明何

景明《白将军征南兼寿母》:“玉帐驻南国,金尊开北堂……报主身

何壮,犹牵寸草肠。”

北堂萱

借指母亲。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

盖祖《毛诗·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

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谖草种于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

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清周

亮工《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荷锄忘旦暮,得慰北堂萱。”另,

指萱草。《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

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南朝吴均

《酬别江主簿屯骑》:“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唐陈子昂《魏

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慈纶

皇帝对母亲旨意的敬称。《清史稿·世祖纪二》:“端敬皇后于皇

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

典礼,过从优厚。”

慈亲

指母亲。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去割慈亲恋,

行忧报国心。”唐孟郊《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

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唐岑参《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慈

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宋张孝祥《丑奴儿》:“谁似君家,八十

慈亲发未华。”清魏源《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汝侍慈亲侧,

吾侍严亲行。”另,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汤立为天子,

夏民大说,如得慈亲。”元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若不为慈

亲年老谁供养,争些个夫妻恩断无敢望。从今后卸下荆钗,改换梳妆,

畅道百岁荣华,两人共享。”

慈闱

亦作慈帏、慈帷。母亲的代称。宋无名氏《玉楼春》:“慈闱今

日庆生申,歌遏行云香篆缕。”宋洪咨夔《浣溪沙》:“凤味砚供无

尽藏,龙飞榜占最高头,慈闱洗眼看封侯。”宋张孝祥《减字木兰

花》:“慈闱生日,见说今年年九十。戏彩盈门,大底孩儿七个孙,

人间喜事。”宋无名氏《万年欢》:“正是慈闱熙熙,庆诞佳辰。”

宋京镗《汉宫春·寿李都大》:“知未艾,百千寿算,慈闱长奉亲欢。”

明陆采《明珠记·别母》:“承凤诏须当远出,别慈帏怎敢从容!”清

李渔《怜香伴·香咏》:“念茕茕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帏。”

另,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宋梁焘《立皇后孟氏

制》:“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闱之公。”

慈膝

犹慈亲。隋炀帝《隋秦孝王诔》:“爰初不豫,冕旒视疾,及至

大渐,停銮驻跸,亲临属纩,俯观彻瑟,悲动皇情,痛深慈膝。”

慈萱

母亲。宋丁黼《满江红》:“庆彩衣、龙节侍慈萱,春长绿。双

鹤发,齐眉福。”清虞名《指南公·举义》:“长别慈萱,遥诀寒楸,

则咱要寻起国恨,捐却家忧。”

嫡母

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留庆长子

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南齐书·刘灵哲传》:“嫡母崔氏及兄子

景焕,泰始中没虏……灵哲倾产私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

《元典章·礼部三·丧礼》:“妾生子唤父正室曰嫡母。”清沈起凤

《谐铎·恶饯》:“蛮衿秃袖,颀而长者,为女之嫡母,短衣窄裤,足

巨如箩者,为女之生母。”

凡母

庸常之母。继母,指不爱丈夫前妻之子的继母。汉刘向《列女

传·魏芒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当死。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

朝夕勤劳,以救其罪。人有谓慈母曰:'人不爱母至甚也,何为勤劳忧

惧如此?’慈母曰:'如妾亲子,虽不爱妾,犹救其祸而除其害,独于

假子而不为,何以异于凡母?其父为其孤也,而使妾为其继母。继母

如母,为人母而不能爱其子,可谓慈乎!亲其亲而偏其假,可谓义乎!

不慈且无义,何以立于世!彼虽不爱,妾安可以忘义乎!’”

干妈

义母的俗称。《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贾母道:'他姐儿两个病

中的光景和才说的一样。这老东西竟这样坏心,宝玉枉认了他做干妈。

倒是这个和尚道人,阿弥陀佛,才是救宝玉性命的,只是没有报答

他。’”《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平儿道:'太该叫他进来,他是

姐儿的干妈,也得告诉告诉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

回:“把家财各项,暂时寄顿到干妈那里去。”另,奶妈。李国文

《月食》:“要是照你们这么做,那不是奶牛要成了人的干妈了吗?”

干娘

义母的俗称。明文林《琅琊漫钞》:“赵氏干娘,高皇义父之妻

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拜老太太做干娘是很

好的。”《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

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的很呢。’探春听了,

方罢了。”另,尊称老年妇女。《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干娘,你且

来。我问你,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小?”《水浒传》第二十五回:“西

门庆道:'干娘,你且说如何是长做夫妻,短做夫妻?’”

国母

帝王的母亲。《魏书·张普惠传》:“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

服其亲乎?”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徐后事》:“后主性多狂率,不守

宗祧,频岁省方,政归国母。”《宋史·西蜀孟氏世家》:“昶与母至

襄汉,复遣使赍诏赐茶药,所赐诏不名,仍呼昶母为国母。”《资治

通鉴·唐纪》二十五:“盖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上欲以武惠妃为皇后,或上言:'武氏乃

不戴天之仇,岂可以为国母!人间盛言张说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

之计。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

《三国演义》第三回:“让(张让)厉声责进(何进)曰:'董后何罪,

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

皇妣

对亡母的敬称。《礼记·曲礼下》:“祭……母曰皇妣。”《后汉

书·安帝纪》:“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后。”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宋真宗《元德皇后升袝一首》:“协矣皇

妣,德侔柔祗。升袝太室,协同之宜。”另,称远祖的配偶。《国

语·周语下》:“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

后妈

继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九章:“我一岁时我亲妈就死

啦。我跟着后妈--她是个非常狠毒的女人。”

后娘

继母。《雍正剑侠图》第三十七回:“司徒朗这人,六月天气,

后娘的脸,说变就变。”老舍《全家福》第二幕第一场:“王仁德:'

那,那,你记得她是你的后娘?’李天祥:'当然记得!可是我爱我的

继母……比亲的还好!’”

家慈

对他人称自己的母亲。清胡寿颐《小螺庵病榻忆语跋》:“女史

亡矣!张姥犹时为予述往时携女史钗钿求家慈修饰,家慈恒乐为之

劳。”

家母

对他人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三国曹植《叙愁赋》序:“家母见

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陈思王

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元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我柳

毅只为一点义气,涉险寄书;若杀其夫而夺其妻,岂足为义士?且家

母年纪高大,无人侍奉,情愿告回。”元秦简夫《晋陶母剪发待宾》:

“待小生请家母与老先生相见。母亲,范老先生来了也。”《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非但我一个人感激,就是先君、家母,

也是感激的了不得的。”另,指外祖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

操》:“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

老妈

老母。宋徐照《渡钱塘江》:“惊喜愧老妈,梦远鼻吹息。”元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昨日央张二哥说知,老妈叫我今日自

去。”《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可怜我黑金刚,也有八十多岁的

老妈,我何曾得孝顺他一天。”另,对老年妇人的泛称。元杂剧《郑

月莲秋夜云窗梦》:“昨日我见老妈,教我请秀才饮酒,叫月莲相陪。

酒筵间用言调泛,必然成事。”《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老

妈大喜,讨酒赏赐了,二人自去。”另,女仆。《孽海花》第十五回:

“两边老妈丫鬟,轮流伺候。”

老母

年老的母亲。《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诚以巩年六十,老

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师,而巩守闽越。”元耶律楚材《思亲》:

“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水浒传》第四二回:“老

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吓,因此不敢取来。”另,泛指老妇。

《百喻经·老母捉熊喻》:“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

母绕树走避。”《魏书·张谠传》:“高宗曰:'南人奇好,能重室家之

义,此老母复何所任,乃能如此致费也。’”

老娘

母亲的俗称。《水浒传》第四二回:“李逵道:'我只有一个老娘

在家里。’”《儒林外史》第三回:“明年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另,外

祖母的别称。《红楼梦》第六三回:“这里贾蓉见他老娘醒了,忙去

请安问好。”《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亏得我母亲彼时手里光景

还好,便把咱老娘接到长沙同住。”又,乳母的别称。元武汉臣《老

生儿》第一折:“我急煎煎去把那稳婆和老娘寻,恨不得曲躬躬将他

土块的这砖头来拜。”又,收生婆的俗称。明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

娘》:“世谓稳婆曰老娘。”又,中老年妇女的自称。《水浒传》第

二四回:“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西游记》第五

五回:“不要走!吃老娘一叉!”

寄母

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资治通鉴·汉纪》十一:“寄母

王夫人,即皇太后之女弟也,于上最亲,意自伤,发病而死,不敢置

后。”《镜花缘》第四十回:“吕氏道:'刚才兰音甥女要去见他寄母,

明日就便把他带去。’”《镜花缘》第四十三回:“今姐姐海外寻亲,

妹子分应在家侍奉寄母,何须相托。”

继娘

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仪礼·丧服》:“继娘如母。”贾公彦

疏:“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唐吴兢《贞观政要·孝

友》:“司空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元典章·礼部

三·丧礼》:“继娘,父再娶母,同亲母,齐衰三年。”清田兰芳《云

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志铭》:“公早失恃,事继母刘淑人如已母。”

君母

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

君母之父母、从母。”郑玄注:“君母,父之适妻也。”另,对母为

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

逋窜于晋。”按,此君母指卫灵公之夫人南子。

令慈

对他人母亲的敬称。清陈确《祭祝开美文》:“闰月初二,实葬

令慈,初五役竣,诸作允厘。”

令母

贤德的母亲。汉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堂堂其胤,惟世

之良,于其令母,受兹义方。”《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

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令堂

称对方母亲的敬词。宋王安石《别葛使君》:“客幕雅游皆置榻,

令堂清坐亦鸣弦。”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方才小价说,

你北堂截发供榛脯。世上有此贤德之母,小弟既忝与仁兄倾盖交欢,

敢请令堂一见。”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尊大人在日,也

曾说起令堂幺?”

母妈

口语,妈妈。

母后

帝王之母。《汉书·诸侯王表序》:“(王莽)因母后之权,假伊

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晋葛洪《抱朴

子·吴失》:“秉维之佐,牧民之吏,非母后之亲,则阿谄之人也。”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十回:“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兼祧母后

为皇太后,已有明喻颁发。”另,泛称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汉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

太后,帝妃曰皇后,其余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

旧制。”

母君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宋范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今殿中

丞致仕,母君随居鄠郊。”

母氏

母亲。《诗·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宋苏泂《感旧》:“小箱留得旧

裳衣,母氏亲缝衣此儿。”宋田锡《投杼词》:“曾参善事母,母氏

贤且慈。”宋仇远《又送程公礼侍父归蜀用方万里韵》:“母氏悬悬

兄弟望,顺流及早理归船。”清刘大櫆《程孺人传》:“又数年,定

补县学生,将以报母氏之劬劳。”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四:“舅曰

舅氏,母曰母氏,并见《诗经》。所以独母舅称氏者,以母与舅皆他

氏故也。其父兄姊妹即不言氏矣。”另,特指皇帝母亲的家族。《后

汉书·皇后纪下·虞美人》:“自汉兴,母氏莫不尊宠。”

姆妈

方言,妈妈。

娘母

母亲。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三出:“寺外山前人家,新

没了孩儿的娘母有乳者,我将盘缠去与老僧抬举者。”元杨景贤《西

游记》第一本:“龙蟠泥滓,受辛勤,娘母困于斯。”《水浒传》第

三九回:“看那女子,已自说得话了,娘母取个手帕,自与他包了头,

收拾了钗镮。”

契母

义母。《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陈健就认田姐作契母,田姐

也认陈健作干儿。”

前母

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晋书·礼志中》:“前母既

终,乃有继母,后子不及前母,故无制服之文。”宋苏轼《李宪仲哀

词并叙》:“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

与君之丧,皆未葬,贫不敢以饥寒为戚,顾四丧未举,死不瞑目矣。”

宋黎廷瑞《道傍儿》:“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云是田舍儿,垂

髫才九龄。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前娘

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明叶盛《水东日记·山歌》:

“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娘儿女好孤凄。”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

族》引《串戏梆子腔》:“吾丈夫刘汉卿,前娘所养。叔叔汉相,后

娘所生。”

亲母

生母。《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疙秃,而血流至耳,

见者以为其爱之至也;使在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礼记·曾子

问》“昔者鲁昭公少丧其母。”唐孔颖达疏:“亲母尚不服,庶母不

服可知。”晋阮瑀《驾出北郭门行》:“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亲娘

亲生母。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一杯羹说的好风凉话,

要把他亲娘的汉子使滚油熬。”《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这位

婆婆,从见你那日起,以至如今,是怎生般待你,难道还抵不得你一

位亲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我今年五十多岁,

没有几年的人了,只要他将来肯当我亲娘一般,送我的终,我的一分

家当便传授给他,也不去族中过继什么儿子了。”方言。对祖母的称

呼。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我这里快调好了,亲娘。”

生母

生身之母。旧时庶子对其亲生母,出继子对其本生母亦称“生

母”。元陈孚《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彩丝堂上簇兰翘,

记生母,在今朝。”《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个人有生母便许

有继母;有嫡母便许有庶母;推而至于养母、慈母,事非常有。”

圣善

用以称颂母德。代指母亲。《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

无令人。”毛传:“圣,睿也。”郑玄笺:“睿作圣,令,善也。母

乃有睿知之善德。”《后汉书·邓骘传》:“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

为汉文母。”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姬姜,

仁深圣善。”清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痛念圣善母,平生

少欢愉。”另,父母的代称。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免怀

之岁,天夺圣善。”宋彭乘《续墨客挥犀·丰城老人生子》:“东坡即

席戏作八句,其警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适母

古代称父之正妻,同嫡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先母之子

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裴骃集解引汉服虔曰:“先母,适妻也。

青之适母。”《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骆统字公绪……事适母甚

谨。”

嗣母

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

“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这房虽已娶妻,尚未得子,那两房兼祧嗣

母,商议各娶一妻,异居分爨,三公子恐娶来未必皆贤,故此因循不

决。”《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俚说先到屋里同俚嗣母商量。”

私尊

指母。对父称“至尊”而言。《仪礼·丧服》:“传曰:'何以期

也?’屈也。至尊在,不敢伸其私尊也。”贾公彦疏:“至尊在,不

敢伸其私尊也,解父在母屈之意也。”

庶母

父亲的妾。《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

命。”郑玄注:“庶母,父之妾也。”《朱子全书·礼二》:“庶母,

自谓父妾生子者。”《恨海》第九回:“棣华与庶母同住,更是处处

避嫌。”

太君

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

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代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

郡太君、县太君等称。唐韩愈《祭左司李员外太夫人文》:“某官某

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某县太君郑氏尊夫人之灵。”宋欧阳

修《泷冈阡表》:“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

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节选)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7:0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魔剑录
下一篇:卡族
标签:月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