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
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
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
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15.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
尤见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
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
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掬水月在
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作用。“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胜事”和“赏玩忘归”的描述。故选B。
15.
【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承第二句的“夜”,“弄花香满衣”承
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
赏玩忘归的五、六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
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
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句写山
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
生。④精于练字,“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
之笔。
3
【解析】本题学生考查炼句的能力。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呼应第二句的“夜”,
“弄花香满衣”呼应首句的“春”;此二句写春山“胜事”,在诗文中承上启下,承
接首联的总括,引出下文的“赏玩忘归”的描述。②这两句既写山中“胜事”,水清
夜静与月白花香的美景,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描摹人物情态,写出诗人的童心不灭
与逸兴悠长,物我交融。虽只写了两个“胜事”,但取材典型。③“掬水”“弄花”
实写动作;“月在手”,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香满衣”,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虚写效果。所以,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精于练字,“掬”字
和“弄”字,写出了人物的动作,“掬水”“弄花”又是在写双手捧水和弄花赏玩情
景,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之笔。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7:0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