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地球的运动

更新时间:2023-02-01 05:10:44 阅读: 评论:0

中考备考会教师表态发言-冰冷的反义词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德隆 威廉姆斯)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阅读、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阅读和绘制示意图,分析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难点】

黄赤交角。

【学习过程】

活动一: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观察并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

1.自转演示: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角度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

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地轴指向、转动方向)

2.公转演示:以讲台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演示公转过程,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

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公转方向、地心是否位于公转轨道面)

3.读教材P14图1.16“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

化规律。

4.阅读教材P14图1.17“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

(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太阳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近

日点时间为,远日点的时间为。

(2)角速度和线速度:近日点于远日点。

(3)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远日点

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6.比较地球自传与公转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旋转中心

方从赤道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向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速角速度

度线速度

活动二:在多媒体视频演示黄赤交角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完成:

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一个交角,叫做。目前,黄赤交角是。

2.填图:一轴(地轴)、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

面的夹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注意: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

不变、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环节三:观看多媒体视频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按要求绘制示意图: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一实两虚)分别表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标明名称和纬度);

在三条直线上标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并绘制直射点移动轨迹及方向。

()()

--------------------------------------------------------------------------------------

()()

---------------------------------------------------------------------------------------

()

2.填绘地球公转示意图:地轴、自转方向、公转方向、不同位置的日期、二至的夜半球。

SUN

思考: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下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标注远日点的位置和时间。

(2)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____________;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的

日期和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由④至①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

点。

(4)地球公转由①经②、③、④再回到①的时间间隔称为____________。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太阳光照图,区分晨线、昏线,说明晨昏线的特点。

2.结合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示意图,区分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学会区时和日期

的实际应用。

3.结合实例,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

4.列举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学习难点】

时间计算问题;地转偏向力。

【学习过程】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读教材P16图1.19“昼半球和夜半球”,回答: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

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

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弧和弧。

2.观察教材P19页图1.23,回答:

(1)归纳三张图中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赤道的位置关系以及线上各点太阳光线

与其所在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的大小。

(2)指出二分二至时晨昏线(圈)上各点中最南、最北点的纬度数值。

(3)比较图a、图b中晨昏线(圈)的区别。

3.落实二分二至晨昏线的画法和晨线、昏线的判断。

(1)在下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区分不同角度太阳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并判断二分二至。

4.思考

(1)如果地球停止运动,北京是否会有昼夜的变化?

(2)如果地球自转停止,只有公转,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

(3)如果地球只有自转,公转停止,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有昼夜变

化,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活动二:地方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由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后)

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晚)。

1.在教材P16页图1.19处于夜半球的赤道上任选两点,依照地球自转方向,推知偏东

地点比偏西地点(先、后)日出,即偏东地点比偏西地点时间(早、晚)。

2.依据“东早西晚”的结论,推知不同经度有(相同、不同)的地方时,同一经

度地方时(相同、不同)。

3.依据“地方时即经度时间”的结论,结合地球自转周期或角速度推知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分钟。

4.计算方法

(1)经度差=同减异加

(2)地方时差=经度差/15°=商(时)+余数×4(分)

(3)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

(4)若得出地方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地方时小于0时,

则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例题:北京(116°E)地方时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地方时?

活动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

阅读教材图1.20,依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时区从哪里开始划分?具体如何划分?

2.全球共划分了多少时区?每个时区的区时如何确定?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多少小时?

3.指出此时中时区时间?观察由此向东时间变化规律,向西时间变化规律。

4.绘制时区划分简图

4.基本的计算方法

余数>7.5所在时区“商+1”

(1)计算某地所在时区:经度/15°=商+余数

余数<7.5所在时区“商”

(注: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时区差=同减异加

(3)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4)若得出区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区时小于0时,则

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注:地方时、区时采用24小时制。

思考:“地方时”、“时区”、“区时”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北京时间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所在时区区时?

活动四:特别的计时方法

案例1:新疆克拉玛依一市民拿着几张从内地带回的肯德基早餐优惠卷购买指定套餐

时,却被告知暂不提供此服务。据息目前全疆的肯德基餐厅都没有提供早餐服务,而这是因

为“时差”所致。

案例分析:

(1)我国最东约为135°E,最西约为73°E,指出我国所跨时区?(东五至东九)

(2)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北京时间)是哪个时区的区时?(东八)

(3)新疆克拉玛依经度约85°E,肯德基在中国设定的早餐时段是早晨6时至10时,

她能够购买的北京时间是?(8时至10时)按照一般上班时间为早8点计算,当地营业时

间应该是几点?(10时)

所以,肯德基公司在中国规定的早餐时段在新疆显然不太适用。此外,像中国这样东西

跨度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需要在时区基础上有所调整制定特别计时方法。

案例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月22日7时51分,新西兰南岛(南纬43.4,

东经172.7)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的当地区时为_________。(22日11时51分)

但报道为当地时间22日12时51分,与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为什么?(夏令时)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

况还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请同学回去查阅资料,完成一份以“多彩时间”为主题的

小报。

活动五:观察教材图1.20,思考以下问题:

1.国际日界线大致与哪条经线最接近?二者位置又有何不同?

2.180°经线东西两侧时间、日期差异?

3.越过日界线日期如何变更?

4.比较180度经线两侧日期、时间,落实上述内容。

图6

5.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1)除“日界线”外,还存在一条日期分割界线,其时间应为几时?(0时)

(2)两条线如何分割日期?(绘图说明,图8)

活动六:地转偏向力的验证实验

1.请甲、乙两名同学,利用一把透明白色雨伞和一瓶掺入胶水的红色墨水依次完成以下

各步:

(1)甲同学打开雨伞,乙同学向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从伞内、外观察红墨水流动

方向;

(2)甲同学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再次从伞内、外观

察红墨水流动方向;

(3)分别汇报第二次实验中红墨水运动的轨迹有何变化。(甲——向左偏转;乙——向

右偏转)

2.学生讨论甲、乙两同学观测结果的异同,并分析原因。(同——发生偏转;异——偏

转方向不同;原因——惯性;观测角度不同)

3.教师介绍地转偏向力,并提示学生讨论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存在的主要不足。(没能

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无法模拟沿赤道无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伞面转动与地球自

转的实际差别很大等)

4.绘图总结地转偏向力规律,实际应用。

(1)归纳规律: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2)画出下列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课堂小结】

北半球南半球

【反馈练习】

1.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9°的海面上,沿160度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

千米,炮弹应落在:

A.西半球中纬地区B.东半球低纬地区

C.东半球中纬地区D.西半球低纬地区

2.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

比。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其中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转一周,时针

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

围内所处的日期: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

(1)在图中绘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图中C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体会学习方法,归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2.分析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3.列举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

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活动一:理解“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三者的区别。

1.复习晨昏线的知识。

两个关键:一是晨昏线将纬线分成昼、夜两段弧,分别表示昼长和夜长(注意:与晨昏

线只有一个交点和不相交的纬线所处昼夜状况);二是晨昏线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且与

赤道平分。

2.区分昼夜相关的三个概念

“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产生;

“昼夜更替”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

“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引发晨昏线与纬线交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

活动二:观察教材P19页图1.23,完成:

1.在图1.23a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

分布规律。

2.在图1.23b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

分布规律。

3.在图1.23c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

分布规律。

4.判断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四个阶段的昼夜长短变化

特点。

5.昼、夜最长时间可达多少小时?(24时)此现象及发生地区?何时范围最大?

6.说出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7.师生合作绘图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

活动三:探究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观察教材P19页图1.23,思考:

1.归纳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夏至——纬度越高,北半球昼越长、

夜越短,南半球昼越短、夜越长;冬至——纬度越高,北半球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昼越

长、夜越短;春秋分——各纬度昼夜长短相同)

2.计算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长差值,并归纳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纬

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全年无变化)

3.归纳昼夜平分的条件。(空间——赤道;时间——二分)

4.思考:昼夜长短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晨昏线位置的变化,根本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及移动。

(1)如果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大(或缩小),晨昏线的移动范围会有什么变化?由此对昼

夜长短和极昼、极夜会产生哪些影响?(晨昏线摆动范围会增大(或缩小),除赤道外,各

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会加大(或缩小)、极昼和极夜范围会增大(或缩小)

(2)请学生观察示意图,找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的相

关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向南以东、

南半球昼渐长)

活动四: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联系和区别。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每日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注意: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且为正午太阳高度

3.观察教材P19页图1.23,思考:

(1)指出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依据(1),归纳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观察教材P19页图1.23,思考:

(1)指出二至日,全球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最小的分布范围。

(2)指出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最小的地区。

(3)依据(1)、(2)绘图归纳正午太阳高度极值分布规律(包括:直射区域——南北

回归线间、斜射区域——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三条线——南北回归线、赤道)

图5

5.归纳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以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判断方法。具体方法:

(1)在教材P19页图1.23(图3)中画出直射纬线;

(2)在南北半球不同纬线(赤道、南北纬20°、南北纬40°、南北纬60°、南北极

圈)任选若干地点;

(3)引导学生从直射点与任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和纬度数值中寻找加减规律。

结论:某地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值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正午太阳高度的

大小与纬度差呈负相关。

附:观察课本P20图1.25图a,读出下列纬线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完成

下表:

正午太阳高度角(填度数)

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

北极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度由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填大小)

北京

(40°N)

新会(22.5°N)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在日(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小)值;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

一年中有次直射,但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出现在

日(节气)。

活动五:分析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1.分析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南北纬40°”两地:

(1)北纬40°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特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据此

如何划分四季?(夏至:白昼最长、太阳最高,太阳辐射最多,应为夏季;冬至:白昼最短、

太阳最低,太阳辐射最少,应为冬季)

(2)南纬40°四季划分与北纬40°有何异同?(冬、夏季节特征相同,但时间相反)

(3)这样划分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根据教材内容说明,并说出四季如何划分?

(4)出示北京四季景观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四季的意义。

2.分析五带的形成和划分:分析“赤道、北纬40°、北极圈”三地: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最大?(依次增高;赤道直射最大)

(2)三地白昼长度有何变化?最长?(变化幅度依次增加;北极圈有极昼、极夜)

(3)三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存在什么差异?(赤道最多、极圈最少、北纬40°居中)

(4)按照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为依据,可以把地球表面划分为几个区域?界限?

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什么变化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填图)(完成图)

(5)思考黄赤交角与五带界线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五带范围会发生

怎样变化?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位置的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甲位置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出夜半球。

(2)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则此时地球最可能位于________(甲、乙)位置附近,该日

北京太阳高度与日出日落情况应为下图中的______(选择填空)。

(3)当地球运行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恰好直射

120ºE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该位置后的半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B.北太平洋上的高压逐渐减弱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D.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2.读下面两幅图,图中①②表示昼长年变化曲线,③④表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有关要求:

(1)①②③④各地中,纬度最高的是地。

(2)冬至时,④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5:1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球的运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