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我用所有报答爱

更新时间:2023-02-01 04:28:51 阅读: 评论:0

2019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户枢不蠹怎么读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观后感300字)

音乐欣赏如何做到雅俗共赏

高雅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互补互

动,已经成为多元文化时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成为音乐文化

进化的总趋势。音乐教育作为传承音乐文化的一种特定社会活动,必

然要体现和服从音乐文化的品格和进化规律。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

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仍然固守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一味

地斥责学生痴迷流行音乐、抱怨学生不懂古典音乐、不爱高雅音乐,

而不从音乐教育自身找原因,不关注学生雅俗音乐共赏意识和共赏能

力培养,本身就意味着脱离了时代的文化主题,滞后于时代前进的步

伐。当前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多视角的探索培

养学生雅俗音乐共赏的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仅就音乐欣赏

课教学,对如何培养中学生雅俗音乐共赏意识和共赏能力提出几点看

法。

1,选择轻的古典音乐,把学生领进高雅音乐世界

“高雅音乐进校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音乐教育指导方针的重

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雅音乐集中体

现了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水平,一个国家、民族的高雅音乐欣

赏水平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欣赏包括古典音乐在

内的高雅音乐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境,启迪思维,完善人格,

升华生命。培养学生高雅音乐欣赏能力,是音乐教育的应有之意。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高雅音乐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作品通常是集复

杂的结构、艰深的技巧、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于一身,需要欣赏

者有一定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音乐知识才能产

生情感共鸣。而中学生作为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大多缺乏人生经

历,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音乐知识也比较浅薄,对高雅音乐中那

些过于繁冗、刻意追求技巧的经典作品缺乏兴趣,甚至望而却步。针

对古典音乐品味偏高而青年学生固有的特点,不妨选择一些古典音乐

中相对通俗易懂、优美景致的中小型轻音乐作品,作为欣赏高雅音乐

入门的中介,其效果要远比直接涉足那些高雅的古典音乐好得多。

比如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就是一首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圆舞

曲,适合音乐知识不多的青年学生欣赏。乐曲表现美丽的自然风光都

是青年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内容。整个音乐生动鲜明、充满活力,弥漫

着春天的气息,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音乐素

养、生活体验非常接近。教师还可以从乐曲的节拍、音色、和声、调

式、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音乐体

验逐步上升到理性的人生领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欲望、

兴趣和信心,进而再引导他们去欣赏、体验更高层次的古典音乐作品。

像这种适合中学生欣赏的轻的古典音乐作品很多,诸如舒曼的《梦幻

曲》、德沃夏克的《幽默曲》等。

2,结合雅俗音乐完美交融范例,引发学生由“俗”入“雅”

音乐文化之树的根扎在民间,没有来自民间大众的通俗音乐,

也就不会有可供严肃音乐家加工整理的原生或初级音乐资源,高雅音

乐也无从谈起。我国的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来就是些民谣

俚曲“饥者歌其食,老者歌其事”,后经文人雅士的选择藻饰才成为

皇宫乐府的经典之作;英国名歌《绿柚子》,拿波里民歌《我的太阳》

等经典作品,在历史上也都曾是十分大众化的歌曲。针对中学生大都

执迷通俗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现状,可选择那些高雅与通俗、古典

与流行完美交融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由“俗”入“舞”。

3,运用优秀音乐家的教育资源,强化学生雅俗共赏意识

音乐领域使人叹服的集雅俗音乐素质于一身的音乐家不胜枚

举,他们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关系的科学态度,对高雅音乐与通俗

音乐相融相通的理念及其作品,是对中学生进行雅俗共赏教育最宝贵

的资源。

我国著名作曲家郑秋枫先生曾多次强调:“音乐作品要严肃音乐

通俗化、流行音乐高雅化”。作为老一辈音乐创作者,郑先生不但创

作了《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脍炙人口的经

典歌曲,同时他还是位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如毛阿敏演唱的《思念》,

70年代动画片主题曲《蓝精灵》等。再如,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

奖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其音乐作品不但跨越了古典与现代,更是

结合了东方与西方的众多特色。他认为自己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就

是融合那些被固有文化隔成的不同类别的音乐,让他们取长补短。他

的《卧虎藏龙》这部原创电影音乐,就是东西方文化、高雅与通俗音

乐的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尝试,强烈打动了中西方观众的心。谭盾的《夜

宴》主题曲《越人歌》的音乐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曲风,温婉内

在、多情含蓄。他又创造性地将钢琴、弦乐、古筝结合起来,把中华

民族音乐的神秘感与西方弦乐的典雅完美融合在一起。片尾曲《我用

所有报答爱》,更是一首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风格的全新创

作。

4,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激发学生民族音乐自豪感

我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各异、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特

别是传统民歌,更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歌”,如苍凉雄浑之美

的陕北信天游、高远悠扬之美的青海花儿、隽永清丽的江南小曲等等。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提高

他们感受、鉴赏民族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中雅俗共赏意识和雅俗共

赏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优秀传统民族音乐作品,现行的欣

赏教材中虽然已有不少介绍,但教材总是具有时空局限性,教师应跟

踪那些新涌现出来的优秀民乐作品,有选择地适时的把他们引进教学

中。

比如布仁一家三口演唱的《吉祥三宝》,这首轻松、快乐的三声

部重唱已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出现在电视广告、手机彩铃中。一首蒙

古族的家庭小唱能有如此奇妙魅力,是与歌曲直接来自于生活、反映

生活,并表示了“家和万事兴”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分不开的。

藏族音乐极富有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也是颇受中

学生喜欢的一类音乐,教学中应及时引进那些中学生喜爱的音乐新

作。如,摇滚歌手郑钧演唱的《回到拉萨》、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

等。韩红以藏式颤音演唱的藏族通俗歌曲《天路》,作为歌颂青藏铁

路的主题歌或背景音乐,观众听后更是无不为之震撼。把民族的音乐

风格与现实的重大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无疑是激发学生民族音乐意识

的一种极好方式。

5,解析音乐作品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良莠鉴别力

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深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世

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流行音乐也如潮水般在中国大地上涌

动,不管你是欢迎还是反对,流行音乐每天都在你的身边,无法摆脱

它的影响,更无法否定它的存在。流行音乐有它的优长之处,也有许

多明显的缺陷。总的来说,流行音乐较少关心严肃的社会主题,在艺

术上,它追求与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而少有对较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

追求,加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更使得一些作品弱化了音乐应有的积

极社会职能,有些甚至跌落至庸俗、无聊的线下。对流行音乐的负面

影响,指责、诅咒、抱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正视

它、研究它,采取多种途径加以消除和排除。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途

径,就是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良莠的鉴别能力。

在实际欣赏课教学中,可遵循“赏”“鉴”结合的原则,把审美

趣味评价与思想内涵评价结合起来。特别是选择在中学生中传播广

泛、影响较大,而歌词思想内涵模糊,甚至有消极、逃避现实倾向的

流行歌曲,采取辩证的态度,剖析其情志内涵,向学生指出哪些是积

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是非判断

力、辨别力。如《一无所有》、《最近比较烦》等,就属于歌词思想内

涵比较模糊而应加以导引的作品。《一无所有》曾风靡祖国各地,它

以摇滚的节奏喊出了激情,以极大的勇气坦诚自己的“一无所有”,

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郁郁寡欢,而是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但在音乐教学中,有必要和学生指出,作为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应

该更多地给人以向前、向上的鼓励和启迪,“一无所有”并不意味着

放弃、等待和心安理得,而是要把这种“一无所有”化为改变自身命

运以及前进的动力。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良莠有了鉴别力,对低级、庸

俗、颓废的流行歌曲的免疫力、抗拒力也就自然会提高。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谐才能健康发展,高雅音乐与通俗

音乐就是音乐文化的一阴一阳,当两者彼此处于一个动态协调状态

时,双方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样一个全面发展的音乐素质,应

是高雅音乐素质与通俗音乐素质相谐的素质。在音乐欣赏中,应是高

雅音乐素质与通俗音乐素质相谐的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

雅俗共赏意识和共赏能力,让优秀的古典音乐走进中学生的生活,让

通俗音乐的杰作陶冶中学生的心灵,是时代对音乐教育的呼唤,也是

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4:2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