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凡卡梗概

更新时间:2022-11-14 11:23:13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以手抚膺坐长叹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关于想象作文)

1/9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x

第一部分教材概貌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按专题分成6组,课文每组4~5篇不等。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

◎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口语交际、习作各5次〔有的合有的分,有的提供多个角度〕

◎安排“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板块。

◎生字;写8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

二、教材的专题设置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

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专题的主要特点:

〔1〕越来越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体现出

高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2〕课文的安排更加灵活。

〔3〕体现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

〔4〕安排具有总复习性质的“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

◆教学时多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各个专题:

〔1〕人生感悟——精神文化

〔2〕民风民俗——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3〕深深的怀念——革命文化

〔4〕外国名篇名著——多元文化

〔5〕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选材标准

•文质兼美

•有一定内涵

2/9

•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2、选入中外名家的作品:

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笛福、

马克•吐温、梁衡……

3、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

《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专题更多考虑读写点

☆从人文和读写训练点两个方面安排专题,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

一,防止“语文”的弱化。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

(1)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民风民俗详写和略写

(3)深深的怀念课文的叙述顺序

(4)外国名篇名著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

浏览;读整本书

(5)科学精神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6)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

三、内容更多考虑过渡与衔接

1、结构与思路体现教材的连贯与一致

☆“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

习惯的培养

☆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

☆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

☆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

☆口语交际•习作;结合单元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

☆回顾•拓展;归纳、梳理,适当拓展,引向课外

2、内容与呈现方式,向初中教材过渡

中小学教材衔接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编写理念;“异”——

各学段梯度与衔接。

3/9

(1)专题设置,贯通一致。

〔1〕专题设置的人文内涵前后贯通。

●六年级下册导语提示的专题主要内容;

一、平凡的小事可以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体会作者是如何感悟生

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二、不同的民族,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

力。

三、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四、阅读外国经典名篇名著,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

五、感受科学家们伟大成就背后所透出的科学精神。

〔2〕读写训练点的设置体现梯度与衔接。

(2)课文选编,注重衔接。

●名著导读与鉴赏,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训练浏览。

短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长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精彩片段〕

●文体多样,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

第三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和“阅读说明性文章”。

第四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增加了“阅读科技作品”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文言文学习的编排。

(3)体现弹性,留有空间。

〔1〕略读课文的安排。

〔2〕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与用途。

◎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作为课后思考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渗透对比阅读的理念。

〔3〕古诗词背诵单独安排,与初中教材一致。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4/9

〔一〕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

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语

交际能力。

〔2〕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3〕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

〔4〕学生喜欢语文,发言积极,思想活跃。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

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

〔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

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二〕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

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三〕教师的反思;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

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

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归结为一句话;最后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我打算干些什么?〔突出

重点、弥补不足、总结提高、平稳过渡〕

〔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教学目标

●阅读方式

5/9

朗读: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

每分钟不少300字。

浏览: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

信息。其他:第三学段〔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

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词句积累、标点运用等

词句:第三学段〔5~6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

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标点:第三学段〔5~6年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

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训练点

第三学段〔5~6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

基本的表达方法。

●文体能力要求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

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学段〔5~6年级〕:

〔1〕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

和情感。

●习惯与积累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6/9

〔2〕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生字生词教学建议

1、结合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辨析相近或相类的字

〔可以用一些随堂练习来进行〕。

2、不要脱离开语言环境进行字词的解释,不作词性、词类的分析。

3、少数不认识的生字,除了让学生查字典认识外,也可以鼓励学生

运用一些识字方法先猜一猜,再核实。

4、写字时参考“词语盘点”,尽量结合着词语来写,对学生习作中容

易出现的一些错别字,注意帮助学生改正。

5、在正确、美观的基础上,逐步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三、阅读教学建议

1、目前阅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朗读太多,由过去一段一段的讲变成了一段一段的读,让学生

觉得乏味。

〔2〕对课文作图解式、结论式的说明,缺乏对学生体会过程的引

导。

〔3〕带领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办法不够多,容易变成单纯的知识讲

解。

〔4〕问题不是设置在有疑处,虚假的一问一答。

〔5〕教学过程枯燥僵化,缺乏有创意的设计。

〔6〕太局限于教材,对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2、把握“读”与“讲”的关系。

〔1〕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2〕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

验的段落朗读。

〔3〕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4〕“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5〕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

7/9

〔1〕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但“读”并不是体验和感悟的唯

一方法。

〔2〕“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

〔3〕从“客观”的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4〕适当使用教学媒体,防止图解文本。

4、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

要只归结“总—分—总”之类的结构概括。

〔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

〔3〕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会如何表达?

5、掌握提问的技巧。

〔1〕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给学生提

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要用好、用足课后的思考题。

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

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的问题,多提创意

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6、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设计教学有点创意;

●一些课文教学重点的提示如下;

《文言文两则》:

☆朗读是第一位的,以感受为主;用一些学过的成语故事来导入,让

学生感受两种语言方式的不同;不宜采用逐词逐句对译的方式;对文中蕴

涵道理的讨论适可而止;一则精讲,另一则适度放手自学。

《匆匆》:

☆写作背景不必过多交代,重在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修辞手法重在

体会这样用的好处而不是判断何种修辞手法;朗读、感悟优美的语段;让

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一篇要珍惜时间的文章,你会怎么写?

《北京的春节》

8/9

☆了解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感受北京语言的味道和谈话式的文风;文

字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眷念和对老北京的爱;“阅读链接”的使用。

《藏戏》

☆可作课前布置,搜集相关资料。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

《为人民服务》

☆感受演讲词的文风;充分理清文章脉络;说理深入浅出、思维缜

密、说服力强;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帮助理解;适当

运用其他学习资源,如电影《张思德》,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

离。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道主义是整篇文章的基调;设身处地引导孩子进入文本,感受人

物的命运;五次擦火柴的内容不必一次次地读;感受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

残酷交织写作方式。走近安徒生。

《凡卡》

☆契诃夫;《凡卡》写的是非人生活下的童心童趣;感受文章的独特

形式,简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不要讲插叙等概念,重在体会人物命运;

切忌割裂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引号的用法。

《鲁滨孙漂流记》

☆激趣入手,方法贯穿,加强互动。阅读“梗概”后大致了解全书内

容;“精彩片段”教学前要介绍前因后果;激发学生阅读全书是教学的重

点;可以先布置学生阅读全书,然后通过“班级读书会”来讨论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初步接触论说文体,以感受为主,少用些术语;重在对科学精神的

把握,少点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觉得通过

这些事例作者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吗?如果你想表达一个观点,会通过什么

样的事例来说明?

7、“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不必占用教学时间来讲解;利用注释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重点在背

诵上。

9/9

8、“综合复习”的使用

●编排目的——

☆提供复习的材料。

☆提示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

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

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九篇文章涉及到的语文能力;

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

语;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联

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仿写、缩写、写读后感;复习写信这一最常

用的应用文。

●角色定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

☆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所用说明

☆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可以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

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以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1:2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凡卡梗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