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蒙学

更新时间:2023-02-01 03:10:31 阅读: 评论:0

金材教育官网-横折弯怎么写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诺基亚解锁码)

宋元蒙学教育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

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

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

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

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

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

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

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元蒙学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蒙学教育机构发展

宋代的蒙学教育机构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其中政府办的蒙学又

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设在宫廷内的宗学。这是一种专为王室子弟设立

的学校,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初,“凡诸王属尊者,立小学

于其宫。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日诵二十字”。“建内小

学,置教授二员,选宗子就学。”二是国子监小学。神宗熙宁四年设

国子监小学。元丰五年又在国子监“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

校责罚”崇宁兴学期间国子监小学得到加大发展,“小学生近千人,

分十斋以处之”。南宋绍兴年间恢复了太学的同时,恢复国子监小学。

三是地方州县小学。据《资治通鉴》记载,宋徽宗时期第一次大规模

设立州县小学,在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运动中,下令“天下州县并置

学,县置小学”。而在此之前,两湖地区如浦江、湖州、海盐等地早

在仁宗中期就已经设立了官办州县小学。这说明宋代对州县小学是非

常重视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州县小学,朝廷对小学的入学条件、学规、

学习内容及教师的选配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在私学方面,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

大量涌现。从种类上看出现了诸如社学、义学、义塾、小学、冬学、

乡校、家塾、私塾等称谓不一,但性质相同的学校。它们承担的,基本

上都是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称谓之所以不同,正说明这类性质的学

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广泛的存在。

如宋代“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

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农

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呕等等。从数量上看,这类私学设置是

相当普遍的。上面的引文,说明了宋代的情况;而宋以后,元明清诸朝,

蒙养阶段的私学数量尤为众多。

(二)蒙学教育内容和教材的兴盛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

(1)注重蒙养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即在儿童智慧蒙开之

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

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

《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它全

用三言,全书1248字(今通行本),基本上由六个部分组成。先讲

“教”与“学”,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

其次是关于封建伦常的内容。再是讲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名物的,

如“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

人所饲”等。接着介绍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知识。然后是陈述历

史。最后讲一些历史人物发愤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

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三字经》

的内容相当通俗,适合于儿童朗读背诵。《三字经》的句法也变化灵

活,包容了文言的许多基本句式,因此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教材。

《三字经》的语言及特色,使之家喻户晓,流传久远,影响遍及海内

外。

《百家姓》也是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的启蒙读物,编于

北宋时期,作者佚名。全书虽仅四百多字,但把没有意义的姓氏连贯

起来,且儿童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其功劳不能不归结于句句押韵、

和谐流畅、易学易记的四言体的语言特点。宋元明清几代都用作蒙学

识字教材,并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即使不识字

的人也能背得几句。除在汉民族里流行,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

《女真字母百家姓》流行于兄弟民族之间。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三、百、千”中成书最

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作者为南朝梁时周兴嗣。《千字文》用不

重复的一千个字,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它的每句话都表达了一定的

意义,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非简单地文字堆砌。《千字文》一编出来,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盛行不衰。

不但用做蒙学识字教材,而且受到社会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雅俗

共赏。《千字文》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用

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宋元以降,这三本蒙学教材在分别流传过程中,逐渐走向合作配

套,成了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于是有了“三、百、千”的称呼。

“三、百、千”能够合作配套,是因为它们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优秀

教材,而且各有特点,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对儿童进行多方面

的教育,达到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任务。

(2)注重修身教育

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

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

(3)注重诗文训练

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

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

(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

句、学属对、叶韵。

宋代学书之风仍很盛行,“苏、黄、米、蔡”闻名于世。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

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

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

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

“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

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

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

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

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

课和新课。

3、教材发展。教材繁荣首先表现在:一:蒙学教材大量涌现,

数量众多。传统蒙学读物大约有2000种,其中宋元明清四朝约占90%。

就现存的来说,它所占的比例就更大。详见书本P137。表现之二:

蒙学教材体裁日益多样化,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分类专写

的教材也越来越多。有综合性的蒙学教材、传授伦理道德的教材、介

绍历史知识的教材、介绍属对的教材、诗歌诵读教材、有关识字的教

材还有有关介绍名物知识和科技的蒙学教材。具体见书本P137——1

39。

(三)蒙学教育大家

宋元时期十分重视蒙学的发展,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蒙学教育

家,他们提出了大量的蒙学教育观点、方式和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两

位对宋代蒙学教育影响比较深远的蒙学教育家。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

晚号晦翁,姿源(今江西姿源县)人。著述浩富,主要有《朱文公文

集》、《朱子语类》等,是南宋时期最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朱

熹主张教育要注重德行,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

阶段,尤其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

朱熹亲自编写了《小学》、《训蒙诗》,修订了《童蒙须知》、《童

蒙规约》,作为小学教材或儿童补充读物。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理学

创始人之一。家在凤翔郡都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他重视童蒙的

教养,认为“蒙以养正”是“教人者功也”。对童蒙进行教养,是教

师的职责之一。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婴孩做起,注意儿童心理,

依据行为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而且还要注意日常行为训练,形成生

活习惯。要先教学生立志,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再抓住时机施教,

就会收到点滴入土的效果。知人善教。主张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了

解学生、知道从何处入手最适宜;其次还必须了解教学内容的难易,

了解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了解学生素质的优劣,做到因材施教。在

治学方法方面,张载有许多论述,内容丰富。如:学贵坚勇、学须有

疑、精思力行等,对当时以及现代都有积极意义,这些观点都见于《张

子全书》中。

正是由于这些教育家先进的理念的影响和推广,是使得宋元时期

的蒙学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____《论语·子罕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得思义。____《论语·季氏篇》

君子不器。____《论语·为政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____《论语·八佾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论语·里仁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____《论语·微子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____《论语·八佾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____《论语·子路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____《论语·述而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___《论语·卫

灵公篇》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____《论语·里仁篇》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____《论语·雍也篇》

德不孤,必有邻。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____《论语·里仁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___《论语·雍也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____《论语·子路篇》

未知生,焉知死?____《论语·先进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____《论语·里仁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____《论语·为政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论语·颜渊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____《论语·述而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____

《论语·季氏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____《论语·公冶长篇》

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____《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____《论语·为政篇》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____《论语·颜渊篇》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___《论语·为政篇》

欲速则不达。____《论语·子路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论语·里仁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论语·子罕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论语·学而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论语·为政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____《论语·泰伯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____《论语·子路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论语·为政篇》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3:1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1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寒门难出贵子
下一篇:姆妈
标签: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