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观音经》题记中的孝道思想
光绪二十五年(1899)敦煌藏经洞文物重现
于世,专家们从敦煌遗书赫然发现各种体裁
的佛教孝道文献,多为前所未见的唐五代抄
本,弥足珍贵,极具研究价值。潘重规先生
说:“等到敦煌石室开启,文献资料渐渐流
布,我们才看清佛教徒提倡孝道的事实,他
们力量之伟大,影响之深远,方法之周密,
实在令人钦佩赞叹不能自己。”。
有关敦煌佛教孝道思想的相关研究,最具代
表性的有潘重规《从敦煌遗书看佛教提倡孝
道》一文及郑阿财博士论文《敦煌孝道文学
研究》一书,探其内容主要有俗讲经文、佛
教歌咏及佛教斋会三方面。由于笔者多年来
关注《观音经》在中国的流传与弘扬,故于
敦煌遗书的《观音经》抄经题记中,发现许
多造经者基于中国孝道思想为亲人抄写《观
音经》。为此,本文拟从《观音经》抄经题
记中探讨有关孝道思想的文献,一则说明抄
写《观音经》也是佛教徒表达孝思的方式;
其次说明敦煌《观音经》信仰深受儒家孝道
思想影响,并与净土信仰结合,使观音在中
国成为超渡亡灵、接引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
菩萨,而孝子们对菩萨愿求的多元化,使得
观世音菩萨与《观音经》在中国的地位不断
提升。一、佛教孝道思想的产生
冉云华先生总结说,在印度经典与龙树山出
土的碑铭中,可以知道印度社会虽然也重视
孝道,但不像中国佛教,孝被视为“天地之
本”。由于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对孝道的
重视远胜于印度,因此中国佛教人士所受的
孝道压力远比印度沉重。
中国原本重视孝道,当佛教传入中国,最为
中国传统社会所不容的,便是“出家剃发”
与“无后”二项。中国佛教祖师为了使佛教
见容于国家、社会,遂积极阐扬孝道思想,
主要有“翻译佛教孝道经典”、“注释印度
孝道经典”及“阐扬佛教孝道思想优于儒
家”等三个方面。佛教历经几个世纪与儒家
论辩后,经过一次次质疑,最终积极地建构
出佛教自己的孝道思想,因此佛教的孝道思
想不仅因此为帝王、百姓所接受,更成为中
国特有的文化资产。二、敦煌佛教的孝道文
献
敦煌虽地处边陲,但与中国政治与文化有密
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孝道的重视也不例外。
敦煌十七所寺院是民间主要的教育机构,其
儿童教育教材以《孝经》为最主要内容。如
前贤的研究,敦煌藏经洞保存了大量的佛教
的孝道文献,主要有俗讲经文、佛教歌咏及
佛教斋会三方面。
这些作品主要说明孝顺必须出于真心,且实
践于昼夜十二时中;而用功修行的孝子不仅
在世能消灾免难、得富贵、获封侯;死后还
可升往极乐净土。此外文献中也常引用《孝
经》、《论语》、《曲礼》等儒家经典来互相印
证,并说“孝道”是三教所共同赞扬,反映
出敦煌儒释两家“孝道”思想的融合。佛教
徒还将儒家推广《孝经》的事迹编成歌曲,
如巴黎伯2721号“皇帝感新集孝经十八章”
第三首:“历代以来无此帝,三教内外总宣
扬。先注《孝经》教天下,又注《老子》及
《金刚》。”歌曲中这位广为敦煌百姓歌咏
的皇帝,就是天宝三年下诏天下家藏《孝经》
一本的唐玄宗,由此可见唐代政策确实扩及
于敦煌。当然敦煌地区也像汉地一样,流行
参加盂兰盆会,藉以供养三宝,超渡先亡,
并为生者祈福。遗书中有:伯2055佛说盂
兰盆经,乃翟奉达为妻马氏追福,每斋写经
一卷;另外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尚有敦煌盂兰
盆经卷子以及“二太子盂兰节荐福文”的
超度疏文。显然敦煌地区并没有脱离儒家教
化的地域范围,释门徒众反而极力会通儒、
佛两家的孝道思想,而创作出这些唱作俱佳
的孝道文献,其目的无非是启发人们的善根,
强调学佛不离世间,尤其必须要尽伦尽分、
恪尽孝道。在如此重视孝道的文化环境中,
我们可以从敦煌大量的遗书题记发现,子女
也常为父母抄经祈福或超荐度亡,敦煌《观
音经》抄经题记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录,
以下逐一说明。三、反映孝道思想的《观音
经》题记
在注重家庭人伦“孝道”的中国环境中,子
女面对父母的去逝,不免伤痛;对于父母的
追思,传统儒家亦强调“丧则致其哀”,习
俗必须守丧,甚至要遵从国家所立服丧的严
规。而佛门所阐扬的孝道思想,除了说到能
与儒家一样做到这些世间的孝道,更强调使
父母脱离轮回之苦、获得往生净土的出世间
孝道。敦煌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阐扬,正是深
受汉地的影响,所以从敦煌孝道文学的作品
中,我们可以看到弘扬者极力宣扬佛弟子必
须于父母在世时,劝化其持戒修行;父母丧
时,不像儒家杀生祭祀,增重父母恶业,而
是延僧诵经作七超渡,或亲自参加盂兰盆会、
书写念诵佛经、敬造尊像、佛经变相,回向
父母。敦煌三十七号有题记的《观音经》造
经中,有十三部是子为父母所造,其中包含
在家信众十部、出家僧人三部。
1、在家者的抄经题记
从所见《观音经》抄经题记来看,在家者为
超荐亡父母的题记,最早的是唐高宗上元二
年,最晚的是五代后梁壬申年〔912〕张海
晟为亡父的抄经。唐高宗上元二年清信女张
氏为超渡七代父母所写这部经是与《无量寿
观经》合抄,说明七世纪中叶以后敦煌《观
音经》信仰与西方净土信仰已密切结合。这
类“净土观音”的信仰当是受到西方净土
经典的影响,而从唐高宗、武后开始广为流
行,并且历经晚唐、五代乃至今日而不衰。
因此不论贫、富、贵、贱,人们不仅深信书
写、受持、读诵《观音经》能免除人世的灾
难,而《观音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更具有接
引往生西方的功能,可谓是冥阳两利。敦煌
孝道文学作品中,除了描述母亲怀胎十月的
艰辛以启发子女孝心,更极力强调侍奉父母
当和颜悦色,对于孔子所说:“父母在,不
远游。游必有方”的道理,也有许多感人的
描述。尤其,对于那些未能亲自孝养父母、
离乡背井、追求仕宦者,如伯2418号“父
母恩重难报经讲经文”也说到:“经求仕宦
住他乡,或在军中镇外方;儿向他州虽吉健,
母于家内每忧惶。心随千里消容貌,意恨三
年哭断肠。”讲经文指责的是忘却父母恩德、
抛弃父母于不顾的不孝之子。这类人虽然荣
华富贵,但因为见利忘义,背弃人伦,所以
特别为中国社会所不容,往往被称为连禽兽
都不如。然而,罗振玉旧藏唐至德二载长孙
颜夫妇的抄经,所呈现的是中国人最传统的
家庭孝道形式之一
至德二载十一月十三日,摄豆卢军仓曹参军、
宣节副尉、守左卫西河郡六壁府别将长孙颜
妻清河路氏,为亡妣远忌敬写《观音》、《多
心经》同一卷。
长孙颜官拜“摄豆卢军仓曹参军、宣节副尉、
守左卫西河郡六壁府别将”,他是代理豆卢
军军粮的负责人,并以武散官身分兼任山西
与陕西交界府兵的一名将领。这对武官夫妇
显然不是上述追逐功利背弃人伦的负心人,
从题记中可以知道他们虽然身处异乡,但适
逢亡母忌日,难掩思母之情,遂亲自恭敬书
写《观音经》与《心经》各一部,为亡母追
福。从这条题记,我们看到佛教传入敦煌后,
抄写《观音经》也成了中国人家族祭祀、慎
终追远的重要宗教活动之一,敦煌的《观音
经》信仰似乎更加多元了。
2、僧人的抄经题记
诚如前言所说,佛教传入中国后最为人所诟
病的便是“剃发”与“无后”两项。僧佑
《弘明集》记载反佛人士引《孝经》,首先
对牟子提出“剃发”的问难:“身体发肤受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1:5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0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