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
这个故事的主角还是孔子的弟子,这位名叫闵损,字子骞。也是位列
七十二贤的人物,进入了“孔门十哲”的行列,也算是出类拔萃。孔子讲
究因材施教,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向单一的方向发展,而是根据其特点安排
不同的教学重点,每个学生的成就也就不在同一个方面。这位闵子骞是以
德行著称,在这方面能够和大师兄颜回平起平坐。而他的德行最突出的体
现就在这个“孝”字上,孔子称赞这个弟子:
“孝哉,闵子骞!”下面就说他的这个事:
闵子骞和前面“孝感动天”里的舜一样,是属小白菜的。也是小的时
候生母就早早故去了,父亲不闲着,很快给他又娶了个后娘,后娘也很快
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后面的事情各位也能猜着,后娘肯定是对闵子骞不
怎么样,好东西都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到了冬天,兄弟三人都得换棉
衣,后娘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棉衣里续的是棉花,给闵子骞的棉衣里续的
是芦花,芦花那玩意看着也挺厚实,问题是不御寒啊,风一打就透。要说
这位闵子骞的后娘应该算是制假贩假行业的祖师爷了,只不过他这个不是
卖的,祸害的面还小点。
话说这个天,闵子骞跟自己的父亲出门,他给父亲牵车。那会儿和现
在不一样,闵子骞大概是十岁出点头,那会儿就得伺候爹了,现在十八九
的大小伙子上大学报到还有老爹给扛行李的呢。闵子骞他等于没穿棉衣
啊,冻得哆哆嗦嗦的,拉车那个马的缰绳掉在地上了。他爹一看就急了,
你怎么跟没睡醒似的,不用心是不是?举鞭子就打,说实话这位父亲脾气
也真是够暴躁的,不过这回还真就托了脾气暴躁的福了,鞭子抽在闵子骞
身上,一下子把棉衣打破了,芦花满天飞啊。他爹一看就明白了,大怒,
回家就要把这位后娘休了。这时候闵子骞跪在父亲而前说话了:“不休
妻,一子单;休妻,三子寒。”让自己的父亲饶恕继母,父亲深受感动,
就答应了他,他的后娘也悔恨交加,从此对他也跟亲生的两个儿子一样。有
一出戏叫做“鞭打芦花”,就是说这个故事的。《弟子规》里有一句“亲
憎我,孝方贤。”说的也是这种情况。
中国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各种思想交织,有些甚至是相反的,但并不
影响其流传,都有其道理和遵循的人群。“恩怨分明大丈夫”,
“以直报怨”是一种选择,没有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还讲究一种
“恕道”,就是让人心胸宽广,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这个和基督教有相
同之处。当年红遍全国的《还珠格格》那部电视剧里,紫薇在最后救下皇
后和容嬷嬷,就是恕道的体现,和“鞭打芦花”异曲同工。
我觉得,恕道自然需要心胸宽广,但其实也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很高
明的智慧。就拿闵子骞来说,在他的那个处境之下,他的选择能够说是利
己利人,功德圆满,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将其放到那个具体情境下来看看:先说他那个
爹,都看到后娘对闵子骞不好,其实当爹的那位也没对他好到哪去。一是
那个年代当父亲的很少管家务事,照顾孩子衣食起居的都是女人;更重要的
是跟后娘比跟这个大儿子近,毕竟每天晚上一个床上睡,受老婆影响,也
就对这个前房儿女不怎么上心,儿子有性呢,也就没那么金贵了。要不然
他也不会对十岁出头的孩子这么狠,举鞭子就抽啊!这是亲爹干得出来的?
后而对闵子骞后娘的怒火,一是毕竟是亲生骨肉,还是有些心疼而产生的
怒火;二是脸上也挂不住了,必须做出姿态。如果闵子骞也跟着推波助
澜,即便就是不说话,他后娘也肯定被休了。然后呢?人的思想变得很
快,事情过去了,时间不长,他这位爹又会想起自己老婆的好了。然后
呢?一想是因为自己大儿子的原因休了妻了,对这个儿子意见更大,以后
他的处境也好不了。如果这位爹再娶一个,又生了儿子,这位闵子骞还是
跟原来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弟弟给他垫背而己。这样的话,他父亲别扭
很长时间;后娘被休,那个年代被休弃的女人一般下场都很惨;自己的境遇
还不如原来;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活也一落千丈,大家都没有好结果。
而闵子骞这么做会如何呢?他的父亲是一怒之下做出的举动,而且出
了这样的事不做出点行动实在是说不过去,心里未始没有一些不情愿,闵
子骞这么一来,就给了他父亲一个台阶,就坡下驴。还让父亲受到感动,
从此对他高看一眼。后母呢?有了这个事情,以后后母对他照顾得稍微差
一点,都能勾起前尘往事,一双双眼睛都看着呢。
更别说故意虐待了,以后对他的照顾都得超过亲生的两个儿子,唯恐不尽
心。你看要是真休了后母,他父亲肯定也会对他有怨气。但他出而保了后
母,以后一有什么事父亲反而会站在他这个边,人的心思就是这么奇妙。
而且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后母也不是十恶不赦之徒,也会受到一些感
动,从内心里有所转变。如此,则父亲顺心,后母保住了位置,两个弟弟
不受影响。而他自己呢?孝悌两全,生活境遇也明显改善。所有人都是好
结果,用现在话来说,多赢的结局,何乐而不为?
可能您会觉得,我是不是把闵子骞想的心眼太多了,弄得这个人好像
很阴暗。我觉得心眼多并不就一定是坏事,如果是损人利己,坑人害人,
这样的心眼确实让人讨厌。而如果心眼多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对每个人都有
好处,那这个其实不应该叫心眼,而理应叫做“智慧”,智慧当然是越多
越好。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1:1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0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