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背影图片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2:00 阅读: 评论:0

中考押题试卷-液碱密度


2023年2月1日发(作者:超级家长会)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知识点。

2、掌握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感悟父子深情,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背影图片及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图片。

二、作者简介

从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面粉谈起。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并批注各部分内容(紧扣“背影”

概括。)

回到导入部分,提问:刚才最后的一幅图画是什么背影?

四、教师由课题过渡到4、5、6段,重点突破中心内容

1、决定送我:

第四段抓住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和“再三”以及父亲的

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去理解和感受。可以把阅读、

批注和交流结合起来。

2、进站讲价:

第5段抓住两个“忙着”和“送我”、“拣定”、“嘱我”、

“又嘱”等词语去理解和感受。

以上两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铺垫,为学习下一段打基

础。

3、买橘送别:

第6段分为前后两部分处理。(以“泪很快流下来了”为界。)

⑴望父买橘:

阅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感受父亲攀月台的背影,教师要点拨时

令、衣着、体形、年龄、身体状况、月台高度,以帮助学生想象和

感受。

学生表演:父亲买橘。

⑵父子分别:

体会两次流泪有何不同?

五、学生速读并讨论2、3段和7段内容

1、内容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共同的作用都是烘托。

3、理解开头的“最不能忘记”和结尾的“又看见……背影”?教

师小结:苦难之中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而此时亲情会显得弥足珍

贵。泪光之中便是情至深处。

六、迁移训练

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你有没有最难忘的“背影”?请回忆当时

的情景,向同学们讲述。

如,父母送菜送钱送衣,走后的情景(风中、雨中、雪中、雾中)。

七、音乐回放《父亲和我》,再次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舒缓的

音乐声中,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不忘背影:点题,启下

看见背影:衣着、动作父子亲情

情态细节心灵对话

长注背影:依恋

“又见”背影:思念、照应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

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与上篇课文不同。《这不是一颗流星》反映的生活贴近

学生实际,而本课反映的是旧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前者是父亲心

目中的儿子,后者则写的是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人物形象的悬殊,

也构成了课文完全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记叙性文章,在写作方法上

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亲情,同样是一脉相承

的。

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

住文章命题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的突破口;还应抓住

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本文可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

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

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突出往事回忆的结构形式;用“背影”连接贯串故事情节的艺术

构思。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

①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②结合课后练习三、七体会课文。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层,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找

出起、讫语句。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同

《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样,属于记叙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

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

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很多相同点,如

都是写家庭亲情,都是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材料、都是通

过一定的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通过场面和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中心

意思。在这些相同点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时要善于在

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旧课文,比较鉴别,从中融会贯通,得

到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是从分析结构形式入手,弄

清故事情节及其表现形式。本课的学习也应该这样。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a):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

“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

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

“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a),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4.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

朗读要求。

5.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

意,要求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训练概括能

力。

“那年冬天”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这几年来”是回忆与现

在的分界线。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间的段落;第

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归纳如板书所示。

板书:

①开篇寄思

②往事回忆

③结尾怀念

此板书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允许学生

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处千万不能约束学生发挥自己见解的能力及

创造能力。当然,这种概括必须是正确的。这里有个严格的`界限,

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如学生能用“背影”作线索概括,也应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写背影

③思念背影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文章叙事的层次又

可以分成几层意思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

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

篇布局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

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四句话

儿”,出现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朗读《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

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

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

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

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

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

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

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25年10月,课文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

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

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

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

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2、字词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3.凄惨暗淡,不景

气()

4.失业在家()5.短时间停留()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10.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

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

含义

第一次点背影开篇点题

第二次绘背影突出主题

第三次别背影深化感情

第四次念背影深化主题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

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

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与学

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体会几次流泪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见到父亲??。不禁簌簌地流下泪”(伤心难过的泪)

看见父亲爬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激的泪)

父亲背影消失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依依惜别的泪)

读到父亲来信时??晶莹的泪光(相思的泪、饱含辛酸的泪)

4、理解本文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

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

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亲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

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的爱。

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以歌曲《父亲》作为本节课结束,去深深体会那伟大的亲情。

板书设计:

公开课《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公开课《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

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

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

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

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

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

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

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

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

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

获得了什么信息。

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

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

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

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

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作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

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

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

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

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

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

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

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

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

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

把句子写通顺。

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

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

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

“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

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

“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

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他(她)?……

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

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

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

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

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

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

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

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

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

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

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

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

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

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

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

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

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

“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

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

“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

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

里。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一、理解“深”这个题眼

在此“慈母情深”而非“慈母情”,足见这个“深”字的分量。

大爱无言、春风化雨,是为母爱之深远。擦亮了“深”这个题眼,

必将进一步擦亮整个文本的言说意图和人文意蕴。

读题目:生:(齐读)慈母情深,师:读得不错。请注意这个

“深”字的读法,我们再读一遍!

生:(齐读)慈母情深(“深”字读成了重音)

二、品尝“鼻子一酸”的味道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做一道课堂练习。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

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

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

碌。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师:不准看书!请大家凭着自己在预习课文时留下的印象,在括

号里填上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好,现在开始!

生1:(朗读这段文字,注意“龟裂”的读法)

生2:(齐读)攥!

三、分析句子

句1:(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环境描写:震耳欲聋

句2:(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

亲……

动作、神态描写:……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句3:(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动作描写:立刻……立刻……立刻……立刻……

句: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

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细节描写:“塞”字饱含深情

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画面。母亲的

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

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

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

四、写感受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

说:?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

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

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

诉啊!

五、听歌曲深化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

亲,献上一首《懂你》的心曲吧!

六、板书

《发现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现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

一、内容分析:

“发现问题”是江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

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对“问题”、

“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并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提

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敏睿地发现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受传统的教育影响下的学生很少注意到自己身边的问题和生

活中的问题,普遍学生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书

本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完全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

基础,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具备了发现问题的初步知识,但判

断能力较差,难以发现有设计价值的问题。

2、在传统教育底下的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没有主动去

发现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总是退缩和回避。

3.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总是停留在现象而没有积极主动的通过对

问题现象认识提升到问题的本质,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三、知识目标:

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了解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懂得发现问题也是有章可循的。

四、能力目标:

使学生乐于观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有技术设

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情感目标:

增强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独具慧眼的发现,养成观察的习惯。

六、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七、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发现问题的途径与一般方法。

难点: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

八、教学策略:

本节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学生讨论分析,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问题的现象到掌握问题本质

的提升过程中,是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发现问题。

九、教学器材:直吸管`可弯曲吸管`折叠式剃须刀`电动剃须刀。

十、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

引入新课:

“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深刻的认

识,知道了发现和确定设计项目,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

是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环

节。”,“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设计过程,从本章开始,

我们将详细地介绍几个主要设计环节的有关知识。”,“首先我们来

学习发现问题这一节课的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2-01 00: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0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绞尽脑汁
标签:背影图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