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摘要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
的悲剧故事,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作品描述了一个正直
善良、吃苦耐劳的年轻车夫,和代表着社会黑暗势力的一群人逼着一步步由“人”
变成“牲口”,滑向堕落的过程。通过祥子个人生活中的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
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根源,尖锐地指
出了造成处于生活下层的贫民悲剧命运的诸多因素,本文试从剖析祥子的生活
履迹和心理变迁着手,对祥子悲剧的产生的因素作一简要探索。
关键字:祥子,悲剧,因素
一、《骆驼祥子》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
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
其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穿透力和人道温情及启蒙
意义。《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底层人民生活的苦
难。作品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
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到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
最黑暗、混乱和多灾多难的年代。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
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的一个。他的生活
习性和内在心态都保留着农民的烙印:诚实、质朴、木讷、保守。他认为农村没
有生活出路,渴望在城市里创立新的生活。进城后祥子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渴
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这样就可以不用受别人的气,于是,祥子便开始了他“三
起三落”的生活。第一次,经过三年奋斗,祥子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子,但才拉
了半年,车子被大兵抢去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省吃俭用积下的钱又被特务
敲诈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拉了没多久。又因埋葬虎妞,被迫把车
卖掉了。祥子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反复与生活博
斗,显示着他执着的态度与坚韧个性,但还是失败了,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故事,
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展示了祥子在个人奋斗道路上的“希望、奋斗、幻灭”的过
程以及性格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命运深切同情,尖锐地指出了造成处
于生活下层的贫民悲剧命运的因素。深刻地提示了祥子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
二、祥子的悲剧命运
(一)买车—丢车
祥子生活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田地后,他就跑到城里来了,他靠他的健壮
和诚实在城里站住脚。只要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他对生活充满
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的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不
久,他看上了拉车这一行,他认为“用力气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刚开始,他租用别人的车,赚到的钱除了交车租外就所剩无几了,后来,他想一
定要自己买辆车,就这样买车成了他的理想,甚至是宗旨,他坚信他的愿望一定
能实现。为了买车。他就像一棵树,坚强、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拉起车来跑的
又快又稳,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整整地积攒了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买上了自己的车,祥子高兴极了。从此,他不用再交车租了,挣多少钱全是自己
的,他想再干几年,又可以再买辆新车……最后可以开个车行。他“风里雨里咬
牙,饭里茶里自苦”。可是不如祥子所想,就在他买车后不久,北京城外打起来
了,兵荒马乱的,拉车的都不大出城,可一天祥子为了送几个学生上清华,他冒
险出城,没走多远,连人带车被兵们抢走了,甚至连系在腰里的布袋都被兵们抢
去了,还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满身都是伤。祥子心如刀割的说:“以前的一
切辛苦困难都可以一眨眼忘掉,但忘不了这辆车啊。”坚强的祥子流下了辛酸的
眼泪。这是祥子的一起一落,买车—丢车,这一沉重的打击,来自北洋军阀。
(二)攒钱—丢钱
祥子痛定思痛后,他想,丢了车也就算了,逃命要紧。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他刚逃出来几步,看到黑暗中有三匹骆驼,也没有人管它们,祥子就牵着三匹骆
驼逃出来了,为了再买一辆车,他便想把骆驼卖掉,由于急于出手将骆驼卖掉,
他只卖了三十五元钱,这件事传开后,大家即称他为“骆驼祥子”。由于钱太少
买不到车,他只好又去租人家的车拉,为了能再买上车,祥子就只喝一个子儿一
包的碎末,糖水就更谈不上了,每天他如果不拉过一定的钱数就不收手,有时连
拉一天一夜。为了有固定的收入,他拉上包月,先是在杨先生家里拉,而杨先生
和杨太太有个习惯,他们“不准仆人闲一会儿,甚至不让仆人吃饭”。祥子一天
到晚忙着,送了老爷上衙门,又送太太上街,还要送小孩子上学,还要挑水、扫
地等,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最后还要自己花钱买两个烧饼吃,他忍无可忍,
只好辞职不干。后来又到曹先生家里拉包月,曹先生是个好人,他把祥子当人看,
有一天祥子把曹先生拉得栽了跟头,两个人跌得鲜血直流,曹先生也没扣祥子的
工钱。曹先生是个有点思想的人,结果被政府看成是革命党,一次在街上拉着
曹先生走时,却被国民党特务孙侦探跟踪了,最后孙侦探一把揪住了他,要他拿
钱买命,祥子不得已交出了那个装着他所有积蓄的葫芦罐儿,一共约有四五十钱,
都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又一次打击落在了祥子的头上,买车丢车,攒钱丢钱。他
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在这个强词夺理的社会里,穷人没有立足之地,反动派随
时可以置穷人于死地。
(三)买车—卖车
祥子遭遇了两次灾难,他无路可走,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不愿去的地方——
人和车厂,他从乡里到城里来时,开始租车拉就是租人和车厂的车。人和车厂的
老板刘四是只老虎,车夫如果交不了车租,就把人当水壶似的扔出去。祥子从不
少交一分车租,而且还帮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赚了
钱还让刘四帮他存着,即使祥子买了车,刘四也还是让他住着,因为他有廉价的
劳动力可以供他剥削。他的女儿“虎妞”,刘四也没舍得让她出嫁,加上她长的
就像只老虎,所以就没有人敢娶她,都已经是三十七八的老姑娘,祥子并不爱她,
可虎妞采取了卑鄙手段让祥子上了钩,趁祥子吃得醉昏昏的时候,把他留在房间,
与他发生了关系。第二天祥子很后悔,他认为只有自己买了车娶上老婆才是光明
正大的事,他恨虎妞,想与她一刀两断,但虎妞抓祥子就像猫捉老鼠一样,祥子
逃不了她的手掌心。有一天晚上,虎妞找祥子说:“我有了”,并要他去讨好刘
四爷,然后提出结婚之事,祥子虽然没有当面拒绝,但他坚决不会向他磕头,他
思来想去,一个车夫的命运就是倒霉,正在思想斗争十分复杂的时候,孙侦探的
敲诈这一致命打击又落到他的头上。他只好回去见那个虎姑娘,在刘四爷七十大
寿时,祥子忙上忙下,虎妞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刘四爷发现他们俩个很好,
心想一个拉车的怎么配当我的女婿,他和虎妞吵起来,虎妞干脆说了“我有了,
祥子的”刘四爷气得把祥子赶了出去,虎妞则在城外租了两间和祥子结了婚。他
们婚后也没改变主奴的关系,祥子觉得自己不过是在老婆的手里在过生活,于是
他们之间发了的激励冲突,祥子一直想自己买车,虎妞则想改善与父亲的关系,
继承父业。结婚第二天,祥子和她商量今后的生活安排时又起了冲突,让祥子感
到有莫大的侮辱,祥子像疯了似的,恨不得掐住她的脖子,他们之间不是性格冲
突,而是阶级冲突。他们之间也没什么爱情可言,后来虎妞听说他父亲把人和车
厂卖了带着钱跑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最后她不得不买了一车旧车给祥子,这
时祥子觉得虎妞还有点好处,但是买车后不久,虎妞难产而亡,最后带着个死孩
在肚里咽了气。
祥子与虎妞结婚,买了车,虎妞死了,祥子只好卖了车来安葬她。买车丢车,
攒钱丢钱,买车又卖车,这真是“三起三落”,祥子的身体那么强壮,性格那样
要强,而愿望却是那们渺小,只是想买一辆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却没有实现,
这说明旧社会是多么黑暗,没有穷人的活路。
因为虎妞的死,他有过淡而无厌的一天天混的想法,但毕竟还是振作起来了。
他发现还有一些希望,他要回去找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当得知小福子也不在人
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打击,他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能站起
来,从此祥子讨厌拉车了,他成了脸不洗、牙不刷、头发不理的又脏不坏的车夫,
他的心死了,他吃、喝、嫖、赌、懒、狡猾,他凡是能换钱的东西都换成了钱,
转手再换成好吃好喝的,他到处借钱,借了也不还,以致于他的信誉完全丧失了,
连一个铜子都借不到了。他又思索着坏主意,去以前他混过的宅门,撒几个谎,
骗几个钱,没有钱,就叫赏衣服,然后再换成钱,最后变成烟酒。最后骗钱这一
招也不灵了,他只有替结婚打旗伞,替出殡的举花圈挽联挣点钱,以维持只够喝
粥的生活。就是这点事,还和老人、妇女、孩子争着拿轻一点的,他不肯吃一点
亏。他毫无廉耻,不讲道德,已丧失了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祥子所失去的不
仅仅是车子、钱,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美德,以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果说
祥子生活的“三起三落”只是他变坏和堕落的过程,那么小福子的死是一个转折,
使祥子走向绝望;最后是祥子人性的泯灭,因为当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的时
候,祥子虽然存有过混的念头,但还是振作起来了,他想回去找小福子找回幸福,
当得知小福子死了的时候,他不再有希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活死人,放弃了自
己的生命意志,只是本能的活着,骗一切可以骗的,成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
不幸的,末路鬼。
三、促成祥子悲剧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黑暗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也会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他所走的道路,
能否实现他的理想目标,所遇到的困难都由他所外的社会地信所决定。祥子生活
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谁有钱有势,谁就可以横行霸道,肆虐天下;谁贫困
卑贱,谁就可以任人宰割,这种剥削是造成祥子悲剧的生要因素。祥子就是在这
种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生存竞争。祥子的失败,则是再所难免,他买上车也好,
买不上车也好,和刘四爷相比他永远是个失败者,这种恶性循环使祥子难以在经
济得以改观。
祥子除了受车主的剥削,还时不时受别人的敲诈掠夺。祥子转孙侦探相遇,
总是被抢个精光,奋斗的几年的祥子才买上车,想以此来赚第二辆车、第三辆车,
结果却被孙侦探们所掠走。几年的努力就这样一瞬间化为乌有。在强人横行的世
道里,穷人的生活就如此没有保障,凭什么?为什么?这是祥子经常不自禁脱口
而出的话,而现实就是如此残忍。祥子准备再攒钱买车,这是他的愿望和希望,
他的能力也只有拉车,他想不到其它可以赚钱的办法,在这期间祥子和人家抢买
卖,他要忍受一切辱骂,侮辱,威胁等。终于又攒了点钱,结果又被孙侦探顺手
牵羊,他还是在这里清醒、盲目、糊涂的过着日子。
祥子实现愿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社会秩序的混乱,上层的压迫等最终让祥
子失去了所有的财产,也丢了精神追求和生活目标。孙侦探曾对他说过一句话:
“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鈢了像抹个臭虫”。这句话更地反映出祥子地位的卑
微,更常言地揭示了那个无理的社会对祥子这样的人的不公平待遇。
以上可以看到:追求幸福的普通劳动人民在那个年代想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
和目标的几乎为零,祥子的悲剧与社会地位有关,他的悲剧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孙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过
程中的产物,所以,祥子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二)婚姻的不幸
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祥子一心想找个
“年轻力壮,吃得苦,能说能做的姑娘”,可是由于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的介入,
使祥子先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纠葛,是酿成祥子悲剧的又一
个原因。祥子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力养活自己,而虎妞则从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
他幻想祥子能改变地位,成为车厂的老板,而祥子却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买上车,
娶到老婆,那才光明正大,最后祥子经不住虎妞的诱惑,在虎妞的胁迫下和她结
婚了,婚后,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时有冲突,他们各
自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让祥子当上车主,不要再出车,可以
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所厌恶的虎妞,对于勤劳诚实的祥子来说陪着虎
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也不习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而虎妞
仗着她的经济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
不幸的是几个月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从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在这
里充分的表现了祥子人心的摧残和折磨,他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
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更深刻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作者
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的多重炼狱,从精神破碎的层面揭露了人物悲剧的实质。
(三)祥子本身的性格弱点
1.农民意识
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他的性格行为等各个方面留下了鲜明的印
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拘谨、自卑、外形打扮、生活习惯、
精神气质等都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农民阶级的独特个性,有着本性的农
村习惯和农民意识,虽然他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他没有融入到生活圈去,没有学
会市民的处事方式。比如,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同在曹府帮佣,同属
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
赖的农民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同时丧
失时他就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了。这就是祥子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是悲
剧所在。
2.不合群
祥子心灵始终有一种孤独感和软弱感,遇到困难束手无策,他想通过个人的
努力奋斗改变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
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
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即使今天买上,明
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
简直象是白活,非买上车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
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
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的一切”,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
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尽管祥
子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如何解放自己,更不知道大家应
该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幻想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成为生活的主人,为
了多挣些钱,他开始与其它的车夫抢生意,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买卖,
不管别的,像只饿疯的野兽,而他这样的行为更扩大了与其他车夫之间的隔膜,
使得本来就不善于交友的祥子变得更加孤立无援了。这种近乎痴狂的追求,为了
实现目标,他忘了身边的一切,甚至有时不择手段,得罪了不少同行,这愈使他
“不合群”。使他更加孤独的,更加脆弱。
3.自私、狭隘、保守、堕落
在那个混战不断骚扰着人们生活的军阀混战时期,如果祥子自身具备着看清
周围环境险恶的能力,那么他连人带车被抓去的灾难就不会发生了,如果他听从
方太太的话把攒的钱存入银行,就不会被侦探诈去。追根到底是他自身陕隘的眼
光,保守的思想害了他。在《骆驼祥子》中,我们虽然不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祥
子自私的形象,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看时,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自私
并为之心痛。虎妞的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虎妞撑不住时,祥子听到从医院
请医生回来的小福子说请医生大概要几十块时,“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
都死吧”。其实,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
原因——自私。祥子在当时没了钱,可是当虎妞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命在旦希时,
他完全可以把车卖了,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在生命与金钱面前,他还是选择了
身外之物,而不顾生命的意义,他已成了钱的附属品,一切听从它的支配。祥子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与生俱来的性格,让他最终堕落下去,有如行尸走肉一般。俗
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此乃至理。祥子的心已死,对这个庸俗腐朽的社会已不
在抱有任何希望,对于自己更是如此,所以自暴自弃,终至走向沉沦和毁灭。
祥子性格特点是导致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祥子之所以不能够经受住社会的
打击,不能战胜自己,还是由于祥子自身的固有的缺陷。他还是自己毁灭了自己。
尽管社会现实是黑暗的,这一切的发生也存着它的客观必然性,因此祥子悲剧发
生的直接原因是他自身的性格弱点。
《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
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在这个充满悲剧意义的故事里,我们得到的是穿透
心灵的震撼和通向现实的反思,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论的悲剧,是性格的命运的
悲剧。客观上使我们认识到:不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就不能解放,我
们要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才能结束悲剧。作者通过祥子的悲剧告诉人们:
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不能救,自己的,有时甚至可以导致个人的毁灭。
参考文献
[1]樊波《从恶剧的角度透视〈骆驼祥子〉的思想、艺术特点》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8年
[2]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3]唐玲艳《〈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成因分析》2009年
[4]金锦园《〈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上海广播电视2005年
[5]付赢《老舍小说的人物性格》沈阳师大学报2004年
[6]寿凤玲.论《骆驼祥子》的叙事艺术[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5期
[7]宋睿,李传友.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J].现代语文.200605
期
[8]李全慕.身体与命运---析《骆驼祥子》中祥子堕落的因素[J].语文学刊(高
教版).2006
[9]苏卓.论《骆驼祥子》婚宴描写的男性文化反思价值[J].双语学习.200712
月
[10]白志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堕落----骆驼祥子形象分析[J].前沿.200801期
[11]徐红.《骆驼祥子》的悲剧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4期
[12]成晓琴.谈《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期
[13]王丽丽.城市贫民命运悲剧与人性的探讨:《骆驼祥子》[J].安徽文学.2009
01期
[14]曹国辉.淹没在黑暗社会里的“祥子”----再论“祥子”悲剧的必然性[J].
长沙大学学报.200901期
[15]陈亮.“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浅析[J].安徽文学.200901期
[16]徐思义.无可逃遁的“围城”命运——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解读[J].山花.2009
02期
[17]阳超.《骆驼祥子》导读设计[J].语文建设.200903期
[18]金艳.老舍小说民族文化悲剧描写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03
期
[19]李光庆,段洪丽.骆驼祥子命运的三个维系浅析[J].文山学院学报.200903
期
[20]李城希.性格、问题与命运:虎妞形象再认识[J].文学评论.200906期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23:5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0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