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王安石变法

更新时间:2023-01-31 23:48:29 阅读: 评论:0

高一数学不好该不该补课-风紧扯呼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幸福毛毛虫)

1

选修1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导与练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

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

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

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变法没有触及根本问题以及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基础落实】

背景①北宋中期,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②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冗官、

冗兵、冗费现象严重,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③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威胁,岁

贡加大对百姓的征敛。④“庆历新政”为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⑤宋神宗的支持。

内容经济

(富国)

①青苗法:限制盘剥,并能增加政府收入。②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发展。③

免役法:减轻了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务农时间。④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国家政

府田赋收入。⑤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了政府收入。⑥均输

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事

(强兵)

①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

支。②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节约了政府的开支。③将兵法:提

高了军队战斗力。④设军器监:提高了武器生产量和质量。

教育

科举

①改革科举制度。②整顿太学。③唯才用人。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为实现富国强兵而

进行的改革运动,农民的处境未得到根本改变,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北宋封建统治危机。

【重点讲解】

1.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尖锐:①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

锐。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保守派争斗。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军

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财政困难,造成“积贫”局面

的形成。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规模越来越大;财政入不敷出。

2.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出现的背景和原因是复杂的。(1)与宋初的政策有关:北宋建立后,加强皇帝

专制的中央集权,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分设多个机构官职、分散掌管;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起用大批

官员,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官费支出数量惊人;大量编练禁军,“养兵”、“募兵”,造成兵员剧增,军费开

支越来越大;北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以及巨额赔款;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

严重的财政危机。北宋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隐瞒土地,少纳赋税,影响了国家的财税

收入;统治阶级为了保障各项费用支出,加重搜刮老百姓,广大农民十分贫穷;“积贫”的局面逐步形成。

(2)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众多,“强干弱枝”、互相牵制,兵将分离、轮换驻守、互

不相识,“守内虚外”、募兵替代,战斗力弱;操练不勤,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

内在联系: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情况下进行的

(2)目的相同。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性质相同。都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是对封建统治政策做内部调整。

2

(4)结果相同。都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5)表现出的特点相同。都是在当时皇帝的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其进程都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不同点:

(1)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是以理财为中心。

(2)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

(3)历史地位和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比庆历新政大的多。王安石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

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被后人称道。

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广大农民更大的

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变法没有处理好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关系,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社会危

机,巩固封建统治,他与保守派司马光等人同属统治阶级,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保守派反对的不是变法本

身,而是变法的一些具体措施没有能充分考虑它们代表的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官僚阶

级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3)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不能坚持支持改革。

(4)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5)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

5.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和启示

评价:(1)进步意义: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使国力得到

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

进程中起重要作用。③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庆历新政失败的情况下,王安石敢于变法,大

胆探索,其“三不足”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学习。④王安石为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敢于触犯和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顾及社会下层的利益,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和做法值得赞

扬。

(2)局限:①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②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土地兼并问题,生产关系没有得到较好的调整,阶级矛盾没有得到完全解决。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用

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④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3)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②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改革

者要有远见卓识,能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坚定的政治魄力,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积极稳妥,注意保护最广大民众的利益。④改革成败

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是否能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评价标准。

【学法导航】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次重大改革。学习时,应该深入探究当时北宋政权面临的形势,找出北

宋政治体制诸多弊端与国贫民弱、内忧外患局面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这种客观形势与王安石变法的因果关系,

从而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内容,如

将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进行比较,探究其成败的原因,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特点的认识;结合改革的历史背景和

进程,感悟改革的艰难曲折和复杂性、多样性,科学地评价改革和改革家;学习改革家勇于改革、创新、坚强不

屈的精神,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体验高考】

1.(2010〃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3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解析】(1)问注意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2)问注意依据材料得出“注重实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措施。

【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

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同步训练】

1.宋太宗曾公然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A.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统治B.宋太宗夺取帝位的方式

C.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D.唐中叶至五代政局给宋太宗的启示

2.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

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

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实施行省制度

C.推行募兵制度D.设置转运使

4.《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

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5.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

主要表现是()

A.科举制的发展B.行政权的集中

C.文官制度完善D.士族政治终结

6.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7.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

举的主要作用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

8.为了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要解决的

共同问题是()

A.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政府财政收入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9.“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算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4

C.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1.某部反映王安石变法的电视剧里,导演虚构了一个名为“宋礼”的人,在变法期间入仕,成为王安石的

得力助手。宋礼的入仕的途径不可能是()

A.通过考时务策B.通过考诗赋

C.通过考律令和断案D.在太学成绩优秀,直接受官

12.王安石曾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其推行的变法措施中,被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

为“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的措施是()

A.募役法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D.将兵法

13.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D.前错后对

14.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

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

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

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

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

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

评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

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

税法。六年六月臵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二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1)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

5

(2)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材料中

的关键词“内患”,理解其内涵;二是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其原因。A与“内患”无关;C是以偏概全;B

中的宋太宗应为宋太祖,且不是主要原因

2.D材料意在陈述北宋集中军权的相关内容及其积极作用,A、B、C与材料相符,D与材料不符。

3.D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A项与B项属于通过政治手段防止地方割据,C项容

易造成地方割据,皆应排除。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到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4.D从题干材料可知是派转运史管理财政,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5.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吸取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

教训,重文轻武,除了发展科举制以外,还可以通过恩荫做官,文官制度渐趋完善,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6.B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到宋代得到发展,录取的名额有所增加,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

道路。

7.B北宋改革科举制度,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使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实际上是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

8.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数据统计表明,北宋财政收入越来越少,而支出呈上升趋势,且

至1065年时支出明显大于收入,故C正确。A、B、D在表格信息中没有体现。

9.C青苗法就是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偿还,政府加收20%的利息;募役

法就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方田均税法就是政府重新丈量

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三项措施都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0.C

11.B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来看,进士科不再考诗赋,宋礼是变法期间入仕的,显然B符合题目要求。

12.B“募役法”与“方田均税法”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兵法”是军队内部的改革,A、C、D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警察的职能与王安石变法中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对人民控制的保甲法是相似的,故选B。

13.A

14.C

15.①冗官。②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③

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

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④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

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6.(1)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神宗态度动摇;由于新法推行过急,用人不当;有的措施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等,导致变法失败。(2)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

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

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选修1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6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

(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式

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

的知识分析材料。

五、教具准备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诗词,感受历史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变法前景象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收盐》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浪淘沙》王安石

讲述:

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

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命运?变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1)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

(2)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3)假如你正在当时军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为什么?

(4)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中下层士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

2.巩固基础,突破重点

积贫局面的改变

富国

之法的措

作用和成效局限

农田

水利法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

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

加。

府财政

收入增

7

方田

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

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加,国

库充

裕,积

贫的局

面大大

改变了

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

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

盾。

强制农民借贷;

利息偏高,农民负

担依然沉重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

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

对贫苦人是沉

重的负担,许多人

为支付免役钱家破

人亡。

市易法和

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

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

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

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主要表

现:西部边境

的巩固和开发

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

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人才选拔的改变

取士之法的措

作用和主要成效

改革科举制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

时务策。设明法科。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

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

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

课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惟才用人

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按

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

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变法的命运

探究问题,细化难点

提问:1.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为什么反对变法?

2.面对阻力,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思想,对变法进程起了什么

作用?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对变

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解决难点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课本“学思之窗”

材料二: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

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

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

8

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

抛出。

归纳: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

的阻挠和破坏。

2.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3.变法中用人不当。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思考问题,升华情感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

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小结]

分析材料,拓展能力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利用有关朱熹对王安石变法评论的一段材料进行分析)

朱熹说,王安石变法是“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丧其乐生之心,流毒四海。”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变法的评价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

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

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学习延伸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王安石变法—理财

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

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巩固练习

1.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国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

映了(A)

9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B.二者都错C.前对后错D.前错后对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

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

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王安石变法中,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的是①市易法②均输法③青苗法④方田均税法(A)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C)

A宋神宗态度动摇

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

7.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D)

A张居正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戊戌变法D宋代王安石变法

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C)

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军队精简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B)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10.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教学反思:

1.要充分联系必修相关内容来讲解。

2.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显得不太够。

3.预设和生成要和谐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23: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70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so that
标签:王安石变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