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
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
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
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
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
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
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
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
第2页共7页
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
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4:1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A、4:12B、12:4C、
(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
9.()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
第3页共7页
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
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
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
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
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
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
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第4页共7页
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
理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
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6分之一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提出质疑:3个六分之一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
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
第5页共7页
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
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
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
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
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
和2某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
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
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第6页共7页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
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
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某数量=总量,所以12某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
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L的一
半,就是求12L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某3分之一表示求12L的
三分之一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某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
(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某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
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三分之一,吃
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5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第7页共7页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22:0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9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