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道旁李苦

更新时间:2022-11-14 10:41:51 阅读: 评论:0

初三上数学试题及答案-渗透势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曹笛)

1/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

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

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A.使:让。B.长:长大。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A.然:对的。B.故:故意。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

四字词语是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

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

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俄:不一会儿。③遂:于是,就。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的;②代词,代指长竿;③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

遂依而截之(_____)世之愚(_____)莫之及也(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

3.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

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

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

2/8

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

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仔细。下同。③牵强暗记:勉

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

请任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

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1]“绝”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请将对应意义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断绝B.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气息中止,死亡E.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斩尽杀绝(______)悲痛欲绝(______)破琴绝弦(______)超群绝技

(______)

[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____”,人们通常用

“_________”这一成语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5.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画龙点睛

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③曰:“点之即飞

去。”人以为④诞⑤,因⑥点其一。须臾⑦,雷电破⑧壁,一龙乘云上天。不

点晴者皆⑨在。

注释:①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

家。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③每:常常,每每。④以为:认为。⑤诞:虚

妄,荒唐。⑥因:因此,就。⑦须臾:一会儿。⑧破:击。⑨皆:都,全都。

3/8

[1]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意思。

(1)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我们知道张僧繇不点睛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点睛后

的结果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从中看出张僧繇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画龙点睛”词语本意是________,联系实际,你认

为这个词语多用来指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龙点睛”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6.语段阅读。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

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果实,指

李子。⑤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之:

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有,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

[2]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4]“_______”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8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B.公欣然曰(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

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

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

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9.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竞走: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日记一则(节选)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③,

铮铮④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荆州。②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③敲戛(jiá):轻轻地敲打。

④铮(zhēnɡ)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1]“欲”的意思是________;“亦”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衬

5/8

托出____________。

[3]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

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为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

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

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上述选文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__(人名)。

[2]下列加点字“之”的含义及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数人饮之不足《画蛇添足》

C.人之立志《为学》

D.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3]作者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教育子侄们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

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段讲的故事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请为这本名著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

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6/8

(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14.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

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

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

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①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

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②相与:共同,一起。③中庭:院子里。④空明:在

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A.想念。B.想到。C.想法。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A.成功。B.终于。C.于是。

[2](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

[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

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

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

[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

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16.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

行,以骥②与牛驾,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

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

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

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何故策骥(____)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_____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

颈,欲攫①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

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

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②也。

(注)①攫:抓。②掘株:截断的树桩。

[1]解释字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其:________

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其:________

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举:________其: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

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⑤,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

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

③因:因此,因而。

8/8

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

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

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

⑦亲旧:亲戚朋友。

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⑨或:有时。

⑩置酒:准备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好:________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0:4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自有妙用
下一篇:削铅笔读音
标签:道旁李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