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01-31 21:03:55 阅读: 评论:0

免费下载小学生资料网站-文思敏捷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厦门出租房)

《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界定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提出,

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加深知识理解。数学抽象能够使学生化繁为简,更好地理解知识。通

过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蕴含的思想

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问的联系从而建立知识体系。因此,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记忆,充分利用已

知条件,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2)提高应用能力。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有助于形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掌握数学建模过程,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

考、分析、探索、联想,尝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对问题解决有了

整体的认识,还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塑造理性精神。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它追求的是真理,促进人们

认识世界和发展自己。通过不断批判和反思,探索知识的真正内涵。六大数

学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具有探索事物本质、追求真理、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和

创新的意识,塑造了理性精神,使得人们勇于摆脱原有束缚,从新的角度看

待事实真相,找到有力的证据,解放人们思想,进而影响个体的思维和能力。

(4)增强创新意识。乔布斯认为创新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是无极限

的,有限的是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之上,需要用批判的

眼光看待事物,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在否定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

问题时,抽象思维帮助人们看到问题的本质,直觉往往在选择方法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再运用分析思维对其进行逻辑推理,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

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

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07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

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

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

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15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

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

运算、数据分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达到在今后教学中,能够把所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

学中,并形成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高中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理念。新的课程

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并从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数学

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描述。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数学抽象能力:抽象出数学本质牲的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依据前提按照逻辑规则推理的能力

3、数学建模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4、数学运算能力:包括数、代数式、算法等运算的能力

5、直观想象能力:借助空间想象感知食物形态与变化的能力

6、数据处理能力: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是本校高中部全体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根据课题开展思路,课题组将本课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课题的申报与修正阶段

参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要求、国内外专家的

先进教育教学和中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相关理论研究学习、文献查阅、

专家咨询。

第二阶段(2018.9—2018.10):研究对象的确定与资料收集阶段

第三阶段(2018.10—2019.5):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将第二阶段(准备阶段)中收集记录加以仔细分析

2、广泛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同行经验,结合组员的研究,认真备课在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

3、在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所带班中初步实施研究方案。

4、通过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总结修正实施方案。

5、不断调整总结完善实施方案,作好过程记录。

6、试验结果测试得出研究结果。

第四阶段(2019.5—2019.6):实验总结、课题论证、实践检验阶段

1、根据第三阶段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验证实验,纠正实验中出现

的偏差,并形成实验报告。

2、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

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在第一阶段,组长仔细研读相关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并且拟定

了总纲,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

第二阶段确定了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中部全体学生,并且通过网络设计好了问

卷,也制作了校本练习,收集了相关的理论书籍,视频,确定好了研究思路

第三阶段1.通过问卷调查,仔细分析目前高中学生运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学生在运算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升数学成绩,促进数学教学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推

广和应用,然后先对2个班进行系列措施,如笔记本、错题本、中午练、限时

练,效果明显,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逐渐推广开。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有效资源。教师对教材进行详细的研读,保证对教

材中的每一段话或每一篇图文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深层次

的剖析,对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总结和筛选。它们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很

好的素材,以保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实处

3.小组成员课堂上适当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

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4.基础理论学习:通过自学、论坛、讲座、集体研讨等形式深刻理解数学

运算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厘清数学核心素养与“四基”、三维目标之间的关

系等等,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并且做好每次的记录。

5.探究了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

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

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3.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过探索,小组成员取得了不少成果,2018年的时候,

苏素素老师指导宋浩同学荣获2018年泉州市数学竞赛三等奖,自己也在晋江市

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关键问题“微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在李福安老师参加

晋江市三优联评三等奖而后,陈俊艺老师和范明老师分别发表了《浅谈极值点

偏移问题》《认识数学:培育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究》两篇论文,而后陈玉霞

老师也发表了论文《注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019年1月,在我校举办

的教学技能比赛中,陈俊艺、蔡维琛、李福安、曾庆国老师均有获奖,在2019

年5月,蔡维琛老师荣获晋江市教师科研素养比赛三等奖、柯秀革老师也荣获

晋江市三优联评三等奖。

并且最后小组里面所有老师都对这段时间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或者反

4.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梳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未解决的问题或新产生的研究困惑,提出有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三、结题报告的附件:

把课题研究成果集中汇总填写于《毓英中学课题研究成果一览表》作为附件。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21:0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9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