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
EDUCATOR
特色采风·TeSeCaiFeng
校歌是表现学校整体形象的音乐载体,是学
校教育理念、校园精神、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的
集中体现,是学校优良校风及教风、学风的高度
概括,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从两千
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始,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
校生活的一句传统用语。
一、理解和尊重校歌的文化意义
“校歌”这个概念大规模地被承认,可能是
近两三百年以内的事情。20世纪初,以“反帝”“强
兵”“御侮”为主题的学堂乐歌独领风骚,涌现
出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等热心学堂乐歌创作
的音乐人才。学堂乐歌就是校园歌曲,而校歌自
是其典型代表。沈心工率先将西方的简谱引入中
国,1902年他的《男儿第一志气高》,首开学堂
乐歌创作,使之成为中国校歌创作的鼻祖。
中国校歌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教育历史
的缩影,蕴含传统文化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校歌在
百年发展中发生了变化,折射了我国教育由传
统走向近代而步入现代的光辉历程。1938年6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了呈报校歌校训的训令,自
此,校歌便在全国普及起来。校训、校徽、校歌
的制定和创作被许多学校看作是“立校之基”,
尤其是校歌被视为“校魂”。新中国建立后曾有
一段时间里各学校淡化特色,校歌也很少传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学校开始逐渐恢复校歌传
统,但很多流于形式。
二、凝聚附中精神的校歌《守望》
“我们从汉江之滨起航,我们在岘山之麓茁
壮成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附中校
歌《守望》的开头语。诞生于2012年9月的校歌,
由现任校长刘汉青作词,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吕忠福教授谱曲。《守望》的创作过程经历了面
向师生、社会征集歌词及邀请专家作词作曲两阶
段。广大师生积极投稿,校友和社会人士踊跃参
与。经过对大量作品的多重筛选,教代会和学校
审定,最终确定《守望》为湖北文理附中校歌。
《守望》词曲激昂向上、明快流畅,富有感
召力和凝聚力。歌词主题鲜明,简洁凝练,朴实
自然,校训、校园精神都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
展示了我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办学特色,
更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与内在精神。曲谱节奏
明快,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饱含时
代激情,塑造出了既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
明时代感的附中形象。
三、校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校歌首先是音乐作品,从来都是实用功能和
文/刘汉青
在校歌的传唱中守望学校精神
>>五月诗歌放飞梦想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91
·
EDUCATOR
·特色采风TeSeCaiFeng
审美功能兼而有之的。校歌传承文化传统,激励
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歌焕发的是青春的活力,
塑造的是师生的灵魂和价值观,形成的是学校独
特的校风、校貌,成为一个学校的个性风格传之
后世。
校歌的文化凝聚激励功能。由校歌可以诱发
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的文化内聚力,可以有效增
加学校的团结与和谐,提升整体合力;校歌还可
以对人心理和情感形成巨大的精神刺激,从而形
成积极的推动力。将抽象的学校精神浓缩为一曲
清新高雅、激荡人心的校歌,在不断地传唱中塑
造学校的灵魂,张扬学校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使
所有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服从
大局,服从群体,每个学校成员都具有强烈的主
人翁意识和荣誉感,对学校群体都有强烈的义务
感和责任感。
校歌的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校歌文化中的办
学精神和育人理念,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
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不仅对师生员工的生活、
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
为习惯,提升学生修养品德等方面也起到感染、
熏陶、激励的作用,并最终对师生的人格提升起
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歌的文化传递功能。校歌文化是学校文化
中最精髓最悠久的部分,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
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校歌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此同
时,它依靠着校园文化的普及以及学校精神的彰
显得以深入人心。校歌作为学校精神的承载体,
以办校历史为依托,以学校发展为脉络,以学校
特色为标志,继承并传递了学校要传达给师生员
工的精神诉求、价值理念,以歌曲的形式在校内
广为流传,并将持续为学校人所传扬、铭记。
校歌是学校形象、品牌和个性的直接展示。
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是凝聚人心和鼓励师生开拓
创新的精神旗帜,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是学
校精神风貌的彰显、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具体
体现,更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的作用在于传承学
校历史,弘扬学校精神,展现办学理念和特色,进一
步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四、积极有效地发挥校歌的育人作用
增强师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新生入
校第一课就是教唱校歌。开展校歌演唱比赛,组
织师生学习校歌,有助于深入理解校歌文化的广
博,帮助师生认识、了解学校,又能借此机会理
解校歌所蕴含的学校精神文化,将校歌文化植根
于师生心中。
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歌作
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迫切需要新时代的理解与认
可。组织“翻译校歌”“改编校歌”等活动,用
另一种语言去诠释自己心目中的校歌文化,寓教
于乐,在斟词酌句中,更深刻、多维地理解校歌
文化。
增强校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图像与音频的
结合,更易于识记,易使听者产生联想,从而起
到宣传校歌文化的作用。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
最为活跃、最为广泛的群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
的校歌传播阵地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
的局限,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的特
点,快速、全面地将各渠道信息汇总,大大提高
了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受教育者
更新观念,开阔眼界。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湖北电视台
展演现场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20:5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9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