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韫椟而藏

更新时间:2022-11-14 10:39:32 阅读: 评论:0

广西初中课程和广东一样吗-考逼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网纹草)

1/12

源自先秦诸子的成语

《论语》

1、节用爱人《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2、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

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3、安贫乐道《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

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4、巧言令色《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5、慎终追远《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

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6、无人问津《微子》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

翻译:略

成语义:没有人寻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7、文过饰非《子张》

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说:“小人的过错必定要掩饰。”

成语义:用虚伪的言辞来掩饰错误。

8、举直措枉《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

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9、周而不比《为政》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

2/12

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10、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

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11、哀而不伤《八佾》

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

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12、绘事后素《八佾》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

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

绚丽多彩好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

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13、朝闻夕死《里仁》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14、恶衣恶食《里仁》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

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15、朽木不雕《公冶长》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翻译: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

了。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

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②比喻人不堪

造就。

16、乘肥衣轻《雍也》

原文: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贵重的皮衣。

成语义:驾驭肥壮的马,身穿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17、从井救人《雍也》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翻译: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虽然告诉他:‘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啦。’他会跟

着跳下去吗?”

成语义: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18、敬而远之《雍也》

3/12

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翻译:孔子说:“专心倡导人民遵守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又要远离它不要沉迷,这就

可以说是聪明啦。”

成语义:尊敬他而又有所顾忌而不去接近他。既不得罪他,也不接近。

19、文质彬彬《雍也》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

夸虚伪。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不仅文雅,而且懂礼貌。

20、暴虎冯河《述而》

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

和他在一起。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

的人。

成语义: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21、用行舍藏《述而》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

这样啊!”

成语义:被任命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22、述而不作《述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

老彭。

成语义: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作,现多指没有新的见解。

23、举一反三(一隅三反)《述而》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

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4、犯而不校《泰伯》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

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

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

过。

成语义: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25、苗而不秀《子罕》

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翻译:孔子说:“只出苗不长穗是有的吧!只出穗不结实是有的吧!

成语义:①只长了禾苗,却不秀穗开花。②比喻资质聪慧而不幸早夭。③比喻自身条件虽

好,却未竟其用。④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26、待价而沽《子罕》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

4/12

哉!我待贾者也!”

翻译:子贡说:“有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合子里藏起来呢?还是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

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

成语义: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也比喻怀才待用

或待时而出。

27、卓尔不群《子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翻译:略

成语义:形容才智和道德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28、侃侃而谈《乡党》(区分——夸夸其谈、口若悬河)

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

翻译:在朝廷上,与下大夫说话,刚直从容;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君王临朝到来,

表现恭敬不安,慢步而又谨慎。

成语义: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29、登堂入室《先进》

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里弹呢?”由此弟子们不尊敬子路。孔子说:“仲

由啊,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境界,还没有做到‘入室’。

成语义:登上厅堂,进入内屋。比喻学问和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

30、言必有中《先进》

原文:鲁人为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心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

有中。”

翻译:鲁国当权者要改造长府。闵子骞说:“仍然用老样子,如何?”孔子说:“这个人

不说则已,一说就是正确的。”

成语义: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形容说话中肯。

31、和而不同《子路》

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附和。

32、片言折狱《颜渊》

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翻译:孔子说:“仅据很少的言语,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过夜而

不兑现的诺言。

成语义:用很少的语言判断案件。今泛指用极简短几句话正确判别双方争论或案件中的是

非曲直。

33、驷不及舌《颜渊》

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翻译: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好竟这样评说君子。舌头一动,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

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啊。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戒说话应当慎重。

34、危言危行《宪问》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翻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说话要正直,行为要正直;国家无道,行为仍要正直,说话要

5/12

随和顺从。

成语义:讲正直话,做正直事。

35、当仁不让《卫灵公》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孔子说:“面对着合于仁德的事,即使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成语义:现多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6、存亡继绝(兴灭继绝)《尧曰》

原文: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翻译:使灭亡的国家复兴,使断绝的世族得以接继,使不被遗忘的人才得以举荐,天下的

百姓就会归服。

成语义:指复兴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的世代。也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37、陈力就列《季氏》

原文: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担任一定的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

职。

成语义:依据自己的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各就其职位尽力。

38、色厉内荏《阳货》

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翻译:孔子说:“外表神色严厉而内心怯懦,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爬墙头行窃的

盗贼吧!”

成语义:外表强硬,但内心却软弱空虚。

39、分崩离析《季氏》

原文: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

干戈于邦内。

翻译:现在仲由和冉有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处的人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

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计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成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40、祸起萧墙《季氏》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祸害从内部发生。

41、不教而诛《尧曰》

原文: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翻译: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就杀,是暴虐。

成语义:事先不加教育,一犯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孟子》

1、杯水车薪:用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

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愧不怍:指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地。”

3、不为已甚:指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

不为已甚者。”

4、不虞之誉:指所得名誉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6/12

毁。”

5、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

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不言而喻。”

6、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

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

自相矛盾。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8、大而化之: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语出《孟

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

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形容军队

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0、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语出《孟子·离

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1、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尽心

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2、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

言。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13、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

的创始者。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用之也。”

1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

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

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爵”同“雀”。替深水潭赶来鱼

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

15、言近旨远: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

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

1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语出《孟子·梁惠王

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17、一傅众咻:傅,教。咻,吵。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

做事不能有所成就。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

其齐也,不可得矣。”

18、以邻为壑:壑,深沟。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

人。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

为壑。”

19、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0、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语出《孟

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1、再作冯妇:比喻重操旧业。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

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

皆悦之。”

22、自怨自艾: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

悔恨自己的错误。语出《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7/12

23、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

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取巧。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老子》

1、功成不居: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2、和光同尘: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上善若水:

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5、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6、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

话。

出处:《道德经》四十二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7、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处:《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8、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0、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1、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2、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8/12

(同义词:得陇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

13、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

定能取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

矣。”

14、被褐怀玉: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道德经》七十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庄子》

1、祸福相生

【解释】: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2、绝圣弃知

【解释】: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

“智”,智慧。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

弃利,盗贼无有。”

3、邯郸匍匐(邯郸学步)

【解释】: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

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鹤短凫长

【解释】: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续凫断鹤

【解释】: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独弦哀歌

【解释】:独自弹着弦子,唱着悲哀的歌调。指故意不按通常规律办事,以示自己与众不

同,从而借此沽名钓誉。

【出处】:《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

天下者乎?”

6、甘井先竭

【解释】: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出处】:《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7、新硎初发

【解释】: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硎:磨刀石;新

硎:新磨出的刀刃。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9/12

8、汲深绠短

【解释】:指井深而吊绳短。后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语出《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9、蜗角蝇头(蜗角之利)

【解释】: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

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10、面谀背毁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11、捉衿肘见

【解释】: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衿,同“襟”。

【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12、鼓盆之戚

【解释】:表示丧妻的悲痛。

鼓盆而歌

【解释】: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13、大人无己

【解释】: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出处】:《庄子·秋水》:“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14、混沌芒昧(混沌蒙昧)

【解释】: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混沌:古人想像

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

【出处】:《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

15、溢美之语(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奖的话。

【出处】:《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6、摇唇鼓舌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以迷天下之主。”

17、心存魏阙

【解释】:形容臣民忠君,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及诸侯宫门外筑有高楼,其下两旁

悬布法令,故代称朝廷。

【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18、咳唾成珠

【解释】: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

吐、议论。“咳”也写作“欬”。

【出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19、苌弘碧血

【解释】: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

石。

10/12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20、延颈举踵

【解释】: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踵:脚后跟。

【出处】:《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

之。”

21、得意忘言

【解释】: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

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

言。”

22、空谷之音(空谷足音)

【解释】: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的声音。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

【出处】:《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23、执而不化

【解释】: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出处】:《庄子·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24、澡雪精神

【解释】:比喻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神志、思路保持纯正。澡雪:以雪洗身;精

神:清净神志。指通过洗涤清净神志。

【出处】:《庄子·知北游》:“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

25、大而无当

【解释】: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当:底。虽然大,

却无底。

【出处】:《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

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26、井蛙之见

【解释】: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见:见解。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27、交臂失之

【解释】: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28、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29、分庭抗礼

【解释】: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

力相当,可以抗衡。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30、扶摇而上

【解释】: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31、运斤成风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11/12

目无全牛:

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炉火纯青:

原指道士炼丹成功时的火侯。后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32、涸辙之鲋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33、望洋兴叹

字面意思是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韩非子》

1、蚕食鲸吞

释义: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别国的领土。

原文:《韩非子·存韩第二》:“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

与敌矣。”

2、负薪救火(近义词——饮鸩止渴)

释义: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原文:《韩非子·有度第六》: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

乱弱甚矣。

3、靡靡之音

释义: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原文:《韩非子·十过第十》:“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4、和璧隋珠

释义:比喻极珍贵的东西。和壁:和氏璧;隋珠:古传说中的夜明珠。

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

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

5、目不见睫

释义: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辨析:目不交睫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6、吹毛求疵

释义: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

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原文:《韩非子·大体第二十九》: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7、三人成虎(曾参杀人/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

言当事实。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上第三十》:“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2/12

8、道不拾遗

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遗:失物。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下第三十一》: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9、提纲挈领

释义:原意为撒鱼网要抓住总绳才撒得开,鉴定裘服要提起衣领才看得清。后比喻善于抓

住问题的关键。纲:渔网的总绳;挈:提起。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10、比肩接踵

释义: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比:挨着;踵:脚后跟。

原文:《韩非子·难势第四十》: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

世之治者不绝於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

11、言耕者众,执耒者寡

释义:谈论耕作的人很多,而亲自拿起农具去耕作的人却很少。比喻只注重理论,而不善

于实践。耒:农具。

原文:《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

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

12、长袖善舞

释义: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段的

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原文:《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0: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韫椟而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