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A4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
分,共4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稀盐酸B.MgSO
4
溶液FeCu
C.MgFeSO
4
溶液CuD.MgSO
4
溶液FeCu(NO
3
)
2
溶液
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
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
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
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Y、ZB.X、Z、YC.Y、Z、XD.Z、Y、X
3、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
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
活动性顺序是()
A.c>b>aB.b>a>cC.a>c>bD.b>c>a
5、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
是()
植物花生苹果西瓜沙枣
适宜的pH范围5.0~5.0~6.0~8.0~
2/9
6.06.57.08.7
A.花生B.苹果C.西瓜D.沙枣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
7、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
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8、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9、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10、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9
A.t
1
℃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
1
℃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
2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均有晶体析出
1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13、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
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
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则四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丁>丙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D.乙>甲>丁>丙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2HB.三个氮原子:3N
4/9
C.一个镁离子:Mg+2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
2
NaO
15、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
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
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18、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
行的是()
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
2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9
1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20、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
符的是()
A.在Ca(OH)
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
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
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
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食盐水;③水;④高锰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液
氧;⑦二氧化锰;⑧铁粉;⑨澄清石灰水;⑩胆矾10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
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
于氧化物的是_____。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_____;②三个氧原子_____;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④两个氢氧
根离子_____。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_____,“2+”表示_____。
3、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5)图乙中,与金属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9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
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
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
2
,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
2
的性质有
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用
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填
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7/9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7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和71g溶质质量
分数为10%的溶液。计算:
(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
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
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
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
稀硫酸的用量
/g
20202020
剩余固体的质
量
108.77.47.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要求有解答过程)
8/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
分,共40分)
1、B
2、B
3、B
4、B
5、D
6、A
7、A
8、D
9、D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⑥⑧;①③④⑦⑩;②⑤⑨;①③⑦。
2、Mg3O5SO
2
2OH﹣钙离子的个数为3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
单位的正电荷
3、Al26.98ADAC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9/9
1、分液漏斗吸水(或干燥气体)2223
CO+HO=HCO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铁架台
42422
2KMnOKMnOMnOO
②BD
3222
CaCO2HClCaClHOCO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6g(2)5.9%(3)64.1mL
2、(1)11.3g;(2)<;(3)9.8%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8:2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8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