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文化
傩堂戏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祖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
比较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
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
式的傩文化,至今仍然活跃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
德江县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傩戏之乡”。1987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
以贵州德江为主体的“贵州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在北京隆重展出,共展出傩
戏面具235面,其中德江占107面,并进行“土家傩堂戏”汇演,引起了海内
专家学者强烈反响。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先生惊称:“中国不但有长城,没
想到还有傩戏,是很值得研究和保护的文化瑰宝。”期间全国30多家媒体进行
宣传报道,其中《人民中国》、《中国建设》杂志以“中国德江土家傩文化”为
题,并用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德江“土家傩堂
戏”。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
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
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
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
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
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
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
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
“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
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活动
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
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
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进行摆手舞活动时候由梯玛用土家语演唱摆手舞古歌。
茅古斯舞
茅古斯,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意即“祖先的故事”。汉语多称为茅古斯或
毛猎舞。属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且传统的毛古斯是不允许女
性参与表演。主要于每年岁首参与土家族摆手舞中作穿插性表演,也有在一定场
合单独表演。茅古斯以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等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
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
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
茅古斯舞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
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流行于湘西永顺、龙山、古丈等土家族地
区。茅古斯虽然还不是成熟的戏剧形式,但已有模拟远古先民劳动和生活的故事
情节,并通过舞蹈、道白来表达表内容,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
多种形式。
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巴普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家早期
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
土家族认为廪君死后化为白虎,故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廪君即是相王天
子,本名巴务相,故白虎庙、廪君庙、相王天子庙皆是供奉同一人,家里神宪上
所供白虎神位,实则也为供奉廪君。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
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饮食习惯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
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
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
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
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
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
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
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人由渔猎转而学会农业技巧后,辛勤劳动、性格开朗、粗茶淡饭、生活很
有规律;一般居住在深山,空气清新,吃的食物大多是自己生产,无污染;茶,
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
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藤藤茶、老茶叶或茶果等,俗称长寿藤、
神茶,学名茅岩莓。“住山靠山,靠山吃山。”这是土家族生活经验之谈,也是
土家人不成文的长寿秘诀。
节庆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
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
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
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
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
粑粑外,还有高粱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
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
田,烟熏而成。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湖南湘
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
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
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
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
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
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
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
菜)。入席时座位分辈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
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
味道纯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
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
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
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
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
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三下锅儿、合渣、八月瓜、粑粑(糍粑)腊肉、粽子、水酸菜炖
肉、起渣、包谷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
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
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面(绿豆磨面制成的面条),米
粉(用大米等原料制成,注!湘西米粉特别香纯);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
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语言文字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主张彝语支。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
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关于土家语的系属问题,罗常培、傅懋绩
二位合写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概况》一文中提到:“„„土家语言中有些
特点跟彝语近似,也应暂时列入彝语支”,此外尚无定论。
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
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也有毕兹卡精英人士结合汉字、日
语和藏元音创制的“毕兹文字方案”)。
土家语是毕兹卡语和孟兹语两种语言的统称。但由于孟兹语一直以来就是小众语
言,使用人数极少,故一般提及土家语指的是武陵山区一千多年的通用语言毕基
语。土家语言属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一说属彝语支(语音相对接近),一说属
羌语支(黏着程度高),但毕基语和绝大多数藏缅语的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当
然与完全没有词形变化的汉语、苗瑶语、壮侗语差别更大,因此现一般单独成立
土家语支。毕基语为黏着语,孟兹语为分析语。毕基语又分龙山土语和保靖土语
两个方言区(注:以往将保靖土语分为沙沙语和虾语,但两者相对龙山土语十分
接近,故2006年以后藏缅语学界倾向于两者合并为同一土语)。龙山土语还存
在有无颚化和舌尖元音的差异。
土家语的另一支系语言——胡玛语,仅存于永顺县郎溪乡王木村打洞溪。打洞溪
因为与世隔绝,山外土家族人受汉文化影响而不断汉化,这里却保存了原生态的
土家文化,胡玛语得以保存完好。
毕基语与孟兹语差异过大,无法交流。毕基语两土语间通话基本无碍。即使毕基
语更为传统,语音上从改土归流开始也受到了汉语西南官话影响,浊辅音b、d、
g、dz、dʑ有所清化,但此转变并不彻底,只有自然停顿后的第一个音节为浊音
时清化成了不送气清音,而其余时间仍为浊音。而原清音节,停顿之后的第一个
音节为清音时送气较强,其余时间送气较弱偶尔不送气。因此,应加强注意这一
点,去掉改土归流以来西南官话对毕基语语音的影响,维持清浊二元对立模式,
以消除同一个词两种拼写的不便。而孟兹语受周边语言(主要是湘语和苗语)的
影响十分深刻,语音与毕基语相去较远不提,语法上也与毕基语的高度黏着背
道而驰,完全放弃了黏着手段,变成了分析语。
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
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
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
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
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
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
前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
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
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
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
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
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
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
的来历。
嫁毛虫节
此外,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
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
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六
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但对重
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
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五月节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
蒿,烧艾条,到江边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
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
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
“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
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赶年节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
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
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
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
《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
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
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
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
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
“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舍巴节
“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
之意。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
是古代的一种战舞,始于远古,繁盛于明清时期。舍巴分为单摆、双摆、大摆手、
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少者数百,摆手时以鸣大锣、
击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
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
女儿会
“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
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六月六
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
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
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
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
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
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
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从民
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调年会
“调年”是土家族的春节,它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
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将士们
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寇,取得了胜利。以后,
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过年,并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
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
至十几天。一般的是根据每个家族自身的情况来看是否过赶年,如凤凰县有韩
姓土家族二十八过年的,但也有韩姓土家族是三十才过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
十九过年的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5:3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8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