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观后感1000字
变形计观后感1000字
《变形计》
这期的《变形计》讲述的是两位城市孩子的乡村孩子的七天交换
生活。城市孩子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顾剑桥生活在富裕的南京,家庭
富足、家人宠着,也由此形成了他不知足、不可一世、易怒的性格。
他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260斤的“敏感”身形。顾剑桥辱骂老师长
辈、扰乱课堂纪律,逃课、迟到等等恶行都让周围的人头疼不已。而
乡村孩子邰奕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邰奕江生活在贵州大山里
的一个小乡村,家庭条件艰苦,有三个姐姐,爸爸欠下巨债,只为能
让全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懂事的邰奕江总是帮助父母打理农活,
还一边勤奋地学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艰苦的条件让邰奕江养成了
懂事、单纯、谦虚、羞涩的性格。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孩子开始了为
期7天的交换生活,同时也慢慢地改变。
看完这期《变形计》之后,发现《变形计》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贫困,东西贫富差距相
当大。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真切反映,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
是发展条件的严重不公。南京,一个大城市,物质充裕,各产业蓬勃
发展,在其中生活的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到处是消费娱乐的地方,
孩子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美丽偌大的校园、外教、可口的饭菜、舒
适的宿舍,等等;而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其中的小山村更是贫
穷,人们买不起新衣服,好几年才能自己做一套,做养殖业的找不到
销路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年也是像平日一样辛勤地干农活,孩
子们的读书条件更是差:简陋的校舍,粮食要靠孩子们每天上学的时
候带到学校,破烂的课本,仅有的几位乡村老师,等等。如此大的差
距,真是让人咋舌。
这样的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因有富足
的生活,顾剑桥任性妄为、不可一世,从不知足也就从不感恩;但相反
地,贫乏困顿的生活使邰奕江早早地懂事,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
担……在交换“变形”之后,两位主人公经历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
活,也从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贫乏的资源让任性易怒的顾剑桥变得
懂事、有责任感、关心他人,富裕的环境让一直生活在小山村的邰奕
江开阔眼界、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他也从自卑变得自信许多。曾在
一篇国外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forexample,theydonot
compensateforgrosssocialinequality,andthusdonottellhow
ableanunderprivilegedyoungstermighthavebeenhadhe
grownupundermorefavorablecircumstances。”(例如,测试并
不能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就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很差的人,
如果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会有多么能干)。这句话放在邰奕江身
上无比合适,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他能一直有这种的优越条件,
他会成为一个比现在优秀多少的人。穷人家的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
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但条件优越的孩子早已经到国外深造了。
这是社会的不公,一种资源上的不公平,是难以消除的。我们必须正
视这种不公平,而非回避这种不公平、只关注于富裕的地方如何更加
富裕。
我们中国发展的蓝图设计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样
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现今中国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中立
足。但是,我们不能被“先富”的强大发展遮住了全局。中国还有很
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成为“后富”,而这部分“后富”之所以很难富起
来,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要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自己先富起来再回去将
家乡富起来,导致落后的地区的劳动力还向富裕地区流失,而当生活
真的富起来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又离不开这种资源丰富的生活,很少
回去把家乡富起来,最终贫穷地区依然贫穷。为了发展,自然资源丰
富的地区还需要将资源运往富裕地区。在自然资源上,中国尽量做到
物有所用,但在生活、学习工作资源上,仍旧分配不公。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问题,当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真正缩小两者的差距,让人们之间的生
活资源分配也像自然资源那样达到尽量平均。
《变形计》观后感
一个是来自广州大都市,一个来自甘肃小山沟;一个视学校为地狱,
一个却渴望上学;一个打架斗殴屡犯校规,一个率性阳光品学兼优——
前者叫龚韦华,后者名胡若男。
若男出生在素有“隆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肃会宁,贫瘠的土地、
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若男和这里的孩子一样很
爱读书,视读书为天下第一大事,他们相信知识能带他们走出这一片
黄沙地漠。若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阳光。年迈的爷爷奶奶、常
年在外的母亲和尚在监狱的父亲组成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这个懂事
的孩子总是把痛苦埋在心里,把笑脸和阳光带给他人。
若男对于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她深深地被广州的繁华所吸
引,并很快融入了龚韦华的家庭;从她很快博得了弟弟的欢心可以看出
这个孩子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她能想出各种方法扭转尴尬的气氛;她具
有清晰的分析能力,能很快认清当时、当下、当景;在离开广州时,她
说的一番话让人感觉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她说,她只把这次广州之
旅当做一次游玩而已,她不会嫉妒他人,他们有的她将来可以有,她
要靠自己将来去争取。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不用刻意渲
染,一眼就能看见这个孩子纯洁的心。
与若男互换的龚韦华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多次因为打架斗殴被学
校劝退,与望子成龙的父母形同陌路,而参加《变形计》的原因也只
是因为可以不去学校上课。龚韦华似乎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刚
到时,这漫天黄土满坡沟的西北带给龚韦华的是新奇,可未维持多久,
开始时的兴奋就变成了厌倦;再比如帮爷爷奶奶拉玉米杆,起初的满心
欢喜、兴致勃勃,在拉过几次之后变成了不耐烦。龚韦华也是一个任
性不懂事的孩子,洗一次头全家人都为他忙碌,洗一次衣服几乎耗尽
了这一家人半个月的用水……这些种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孩子身上
的不羁。
但从这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少年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当他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他独自一人跑到黄土坡上坐着发呆,这个
孩子的内心似乎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虽然他心里抵触读书,甚至反
感“读书”这两个字眼,但当常把读书挂在嘴边的爷爷屡次劝他好好
读书时,他却总是采取无声的方式给予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老人
的尊敬。当看到爷爷步履维艰地爬上山坡来找他时,他还是很听话的
回去了。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有着热心善良的.一面,他带爷爷
奶奶到县城的医院看病,给二老买新衣服,带他们去了可能他们一辈
子也不可能去的酒店吃饭;甚至主动拿出三千块的压岁钱让这一家人去
探望十年未曾谋面的若男爸爸,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让我们看到了
龚韦华内心的善良。
有人说,这个节目对“富二代”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农村孩子。
城市的孩子通过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自己的不懂事,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后悔;而对于农村的小孩
他们体验了一次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他们会不会嫉妒城市的小孩?会
不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抑或是由于内心的不平衡对整个社会产生
一种厌倦仇视心理?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留给未来。
农村的孩子天真纯朴,热情懂事;城里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教育
水平相对较高。但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荆棘,所有的孩
子都有善良可爱的一面。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我
们从中受到的启发,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懂得珍惜和感
恩。
《变形计》观后感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纪
录片+真人秀模式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通过现实生活中人
物角色的对调,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
生活。通过人物亲身经历和体悟让人物自身以及广大的观众朋友接受
教育的真人秀节目。
而在节目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态不健康的生活状
态和态度,他们几乎不懂得感恩。感恩意识和心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亲情的冷漠
当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生活
的青少年,对于父母亲人的关爱呈现出一种应该“应分”的心理状态。
某一期节目中的易虎臣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付出对自己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他
们赚钱特别容易,不断提高自己时尚手机的换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
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馈,在心灵上不懂得感恩。
2.对于师生情的无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
意识在不断增强,老师受尊重的地位却不断下降。部分青少年节目中
的城市小主人公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但毫不
领情,还践踏老师的教学成果:课上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
成作业。
3.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于自我欲望和欲求的满足,则成为他们
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权力欲望不断增长
的同时,带来的即是责任感的缺失和弱化,过于依赖外界,注重外表
忽视内在,贪图享乐。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更加诱使了感恩意识的淡
薄和缺失。
虽然《变形计》成功地引起了社会对城市与农村孩子这种群体的
差别性的关注,也对现代教育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和同伴一起看《变
形计》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模式化叙事的弊端
在7天的角色互换体验中,新家庭父母的付出新校园生活的体验,
新环境中人的生存苦难和困境孩子打工回报新家庭等等这些模式化的
叙事充斥着每一期《变形计>,这样模式化的叙事结构会带来了一定
的负效果。首先是受众对于模式化叙事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使
节目失去收视悬念;其次是栏目会陷入固有的模式当中,节目本身内容、
形式、趋同。
2.节目形式带来道德风险
“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在保持一定思想深度的同
时,也必定想获得高收视率。因此,为了让节目有可看性,获得高收
视率,带实验性质的互换形式有时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而这种风
险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节目虽然有很高的收视率并且给
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度的思考,却给参与者带来了危险,节目是否应该
继续存在?如何在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深刻性的同时保证参与者的安全,
是“真人秀”节目需要改进的地方。
3.介入性干预影响真实
电视上的内容毕竟经过媒介选择和加工过,不是真实环境。媒介
的介入,特别是电视媒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参与节目的主人公的行
为模式,“秀”的元素影响了节目真实性本身。比如在拍摄现场中编
导对事件进展的参与,对事件发展的劝阻激化采访,都改变着节目的
真实性,再次是在后期编辑中,解说心理专家主持人等电视元素的介
入也诱导着受众走向拟态环境所营造的真实中。在这种环境下,解决
节目的真实性和表演性冲突成为《变形计》亟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湖南卫视的意义不仅在于真人秀节目全新的本土化发
展,更在于他并没有满足舞台上火药味浓重的pk,在娱乐至死的电视
生态环境下,主动担当起电视媒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再一
次提醒忙碌的现代人: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实在是不可或缺的。青少
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希望《变形计》的影响不是三
分热度,更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发挥家庭
学校社会自身的合力性作用,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4:5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8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