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君子道者三

更新时间:2022-11-14 09:54:09 阅读: 评论:0

中考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eda是什么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门罗 逃离)

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

a;论语君子之道是什么意思?论语君子之道究竟包含什么人生道

理?孔子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曾经认真的同学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

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就

无比仁厚,就能忽略很多细节,可以不纠缠小的得失,只有这样才可

以真正做到内心安静;我们内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白自己

的取舍,那么那些烦恼就没有了,就没有很多困惑;当你的内心足够

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就不害怕了。因此

一个君子作到了内心:仁、知、勇,就会少了忧、惑、惧。就自然而

然的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综观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人们,总是会为了所谓的事情而

烦恼,或为了房子、票子,或为了升职,总是每天闷闷不乐。也有这

样一种情况,总是抱怨环境,抱怨客观事实,所谓的怨天尤人。这些

都对自身产生了一种压力,离幸福的境界越来越远。我们今天来学习

论语,也是希望从这里找到幸福的道路,找到我们生活的方向。我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成为君子,就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

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作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因为在你的心中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

右。

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胸襟坦荡,不忧,不惑,不惧的一个自

然人吧!!

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篇2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

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

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

之道。

话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

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

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

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

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

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

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

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

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

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

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

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

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

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

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

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

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

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

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

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

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

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

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

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

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

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

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

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

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

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

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

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

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

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

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

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

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

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

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

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

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

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

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

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

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

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

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

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

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

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

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

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

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

自己的怀才不遇,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论述很有意

思,它认为学习者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为君子学,一种是为小人学,

难道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吗?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在后来儒

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

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

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

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

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

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

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

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

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

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

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

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

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

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

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

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

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

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

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

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

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

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

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

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

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

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

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话外音: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

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

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

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

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

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

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

己过的___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样的

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

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

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

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

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

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

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

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

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中

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

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

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

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

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

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

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

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

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

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

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

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

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

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

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

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

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

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

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

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

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

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

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

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

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

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

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

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

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

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

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

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

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

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

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

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

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

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矣支撑我们做下

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

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

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话外音: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

可望不可及的,君子其实永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而君子第

三个标准恰恰能使我们在同事之中、在朋友圈里辨别出君子与小人的

不同,这第三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

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

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

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

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

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

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

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

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___,但他仍然能够

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

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

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

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

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

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

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蔬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

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

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

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

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

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

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

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

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

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

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

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

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

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打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

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

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

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之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

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

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

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

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

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

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

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

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

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

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

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

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

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

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

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

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

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

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

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

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

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话外音: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

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于丹教授认为君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标

准,那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也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一个君子的言

行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现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

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

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

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坠的

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

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

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

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

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大

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来的有

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

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宁可先

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

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

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

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

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

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

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

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

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

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

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

机。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

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

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

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___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

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

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

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

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

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

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

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

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

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

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

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

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

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

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

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

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

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

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

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

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

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

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

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

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

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

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

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___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

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

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

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

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

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

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

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___

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子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

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

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

在我们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篇3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

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

小人的界定?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

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

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

君子之道。

画外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

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

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

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

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

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

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

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

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画外音: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于丹: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

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

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我们老百

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

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

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

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

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

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

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

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

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

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

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

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

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

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

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

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

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

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

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

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

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

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

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

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

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

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

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

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

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

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

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

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

做起,做一个真君子。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

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

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

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

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

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

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

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

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

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

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怀

才不遇,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论述很有意思,它认

为学习者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为君子学,一种是为小人学,难道在学

习的问题上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吗?

于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

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

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

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

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

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

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

升。

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

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

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

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

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

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

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

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

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

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

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

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

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

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

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

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

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

缝”。第三家想了想说,“我难道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

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

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

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

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画外音: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

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

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

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于丹: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

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

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

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

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

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

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

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

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

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

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

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

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

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

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

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

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

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

《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

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

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

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

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

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

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

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

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

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

“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

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

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

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

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

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

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

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

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

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

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

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

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

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

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

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

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

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

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

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

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

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

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画外音:

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

不可及的,君子其实永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而君子第三个

标准恰恰能使我们在同事之中、在朋友圈里辨别出君子与小人的不

同,这第三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于丹: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

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

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

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

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

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

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

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

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

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

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

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

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

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

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

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道德标准稍微低点

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

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

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

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

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

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

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

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

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

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

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

也。”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

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

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

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

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

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知道每个人

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自己能力不

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

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

君子。

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

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

叫小人了。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

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

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

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

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

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

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

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

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

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

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

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

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

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

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画外音: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

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于丹教授认为君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

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也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一个君子的言行应该

是怎样的呢?

于丹: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

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

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

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

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

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

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

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

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

大家知道,在西方,在《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

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

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

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

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

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

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

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

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

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

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

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

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

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

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

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

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

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

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

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

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

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

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

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

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

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

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

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

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

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

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

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

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

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

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

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

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

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

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

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

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

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

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

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

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

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

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

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

做事,他是不是真正忠于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

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

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

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

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

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

“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

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

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当下,

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

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画外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论语》

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那么,

我们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朋友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又会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9:5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以彰其咎
标签:君子道者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