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课文,尽可能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敬业”?如何才能做到“敬业”与“乐
业”?咱们今天该如何理解文中的“业”和“敬业”精神?
【析】此思考题的前一问着重在于考查学生理解课文、提取文中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后一问则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从事一种职业,力求做到圆满,就是“敬业”。
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从劳苦工作中找出快乐来,就是“乐业”。
对于“业”不能只局限地理解为狭义的职业,它能够普遍地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
值的情形;不只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能够包括学生的学习。
对于“敬业”精神,应该理解为酷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鄙弃普通职
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2.下面两句话都是《敬业与乐业》中引述的孔子的话,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引
述这些话的?引述这些话有什么目的?
①素其位而行,不肯乎其外。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析】此题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的意思,及其作用,从而领会引证
在议论文中的好处。
【参考答案】第①句是本文作者在论述如何才能做到敬业的观念时所引的话,作者
以为做事要敬,就是把全副精神都用在情形上面,丝毫不可分。而孔子的这句话,同意人人
要按自己的职责办事,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为旁的事劳神,与作者的主张一致。引用孔子的
这句话,能够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供有力的佐证。
第②句话是作者为解释为何要乐业而引用的,作者以为凡职业都有趣味,能够从职
业中领略出趣味,人类的生活才有价值。而孔子就是从他的自身经验中领略出趣味来,所以
说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以乐为至高无上境界的话。可见圣人在几千年前就
有那个体会,从而反证作者的观点。
3.文章第4段中,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在对比英、法两国人
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话比较得是不是确切,姑且不论;
但很能够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不是确切,姑且不论”这些词语可否删去?
为何?
【析】这道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对文章遣词造句的推敲,体会议论文论理讲究语言
的严密性特点,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参考答案】这些词语不能省去。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能够为敬业两个字下
注脚”,就恍如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而加上这些
词语,讲演的逻辑性就
很强。
品味下列语句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
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不是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没必要深求;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贰法门。
品味: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而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
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2.孔子说:“饱食成天,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成天,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难矣哉!”孔子是一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
叹息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
没有办法。
品味: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
游民”的态度,再用“可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
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强调“有业”之重要,为下文说“百行业为先”作好
铺垫。
3.他每日除上堂说法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岁,日日如此。
品味:“每日”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动身,坚持不断劳作,言行一致
的高贵品质,与前文中“一日不做事,一日不用饭”相印证。
4.我征引儒门、空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合法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品味:本句承先启后,“儒门”与上文“孔子”相照顾,“空门”与上文“百丈禅师”相
呼应,“合法职业”与上文孔子话中“饱食成天,无所用心”“群居成天,言不及义”相呼应,
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不断地劳作”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用
饭”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5.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他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品味: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无业之懒人”完全讨伐的
态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业”之必要。
6.凡能够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品味:“凡能够名为一件事的”,也就是说凡能够称做一件合法职业的,无论是当大总统,
仍是拉人力车,就职业性质来讲,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公共都是有利
的。所以说“其性质是可敬的”。
7.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品味: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何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8.我信得过我当木工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
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整理得干净,和你们当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
值。
品味:作者以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才能、境界,做一
种劳作做到圆满,都又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
相同,“并无高低”。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息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品味:从习以为常的叹息声“做工好苦呀!”谈起,使文章更进一步切近生活,更易让
人产生共鸣,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10.可是我要问他:“做工苦,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
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咱们好苦;翻过来,倘使咱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
一样在淘神费力?莫非又不苦?
品味:“可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
引发听者共鸣。一个反问“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
者举了“我”劳作苦,他人不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
充分。两个“莫非”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11.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
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
即是趣味。我坚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路受用。
品味: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前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
“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第一应有一份
合法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情形)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息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可
是我要问他:“做工苦,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本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针对“做工苦”的问题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本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答:从内容上看: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
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从表达上看: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3.本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试着举一例分析。
答: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
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
“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论述什么
职业都有乐趣。
4.结合本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请试着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答: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
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
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即是敬。曾文正说:“坐这
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
从事实方面说,必然把情形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
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肯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本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本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敬
业。
2.本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
答:本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道理论据。它的具体作用是: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
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
3.本文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呢?
答:二者去掉一个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
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本文
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你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答:示例:扫马路的清洁工人,天天都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马路打扫的干干
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这
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就十分值得我们敬重。
孔子说:“饱食成天,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成天,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难矣哉!”孔子是一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学生——说法,告知他们对于自己
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一、请用一句话归纳出本文段要表达的意思。(可用本文段中的原话)
答: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2、“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中的“言行相顾”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章解释。
答:“言”是指他说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行”是指他没做事后一天不肯
吃饭。
3、“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中的“摇头叹气”是作
者的想象,你认为它有什么作用。
答:“摇头叹气”使论述的语言形象生动,并引起听众对无所事事者的注意和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1:3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7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